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白馬先生論
 
非馬辯

相關(guān)人物
兒說
 
韓非子


《韓非子》卷十一〈外儲說左上·說二〉~629~
兒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guān),則顧白馬之賦。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shí)按形不能謾于一人。

例句

謾持白馬先生論,未抵鳴雞下客功。 胡宿 函谷關(guān)

關(guān)令莫疑非馬辯,道安還跨赤驢行。 齊己 送胤公歸闕

典故
韓非孤憤

相關(guān)人物
韓非


《史記》卷六十三《韓非列傳》
「非見韓之削弱,數(shù)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于是韓非疾治國不務(wù)脩明其法制,執(zhí)勢以御其臣下,富國彊兵而以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實(shí)之上。以為儒者用文亂法,而俠者以武犯禁。寬則寵名譽(yù)之人,急則用介冑之士。今者所養(yǎng)非所用,所用非所養(yǎng)。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nèi)外儲》、《說林》、《說難》十馀萬言?!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孤憤,憤孤直不容于時(shí)也?!?/span>

例句

長纓慚賈誼,孤憤憶韓非。 羅隱 秋日懷賈隨進(jìn)士

典故
李斯忌韓非

相關(guān)人物
李斯
 
韓非


《史記》卷六十三《韓非列傳》
「韓非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埂溉嘶騻髌鋾燎亍G赝跻姽聭?、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磺匾蚣惫ロn。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磺赝跻詾槿?,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span>

例句

勾踐豈能容范蠡,李斯何暇救韓非。 孟遲 寄浙右舊幕僚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韓非子


《韓非子》卷十五《難一》
賢舜則去堯之明察,圣堯則去舜之德化;不可兩得也。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yù)之曰:「吾楯之堅(jiān),莫能陷也。」又譽(y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堯、舜之不可兩譽(yù),矛楯之說也。

《國語辭典》:韓非(韓非)  拼音:hán fēi
人名。(?~西元前234)戰(zhàn)國時(shí)韓國的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而歸本于黃老,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辯說,與李斯同受業(yè)于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于是發(fā)憤著書五十馀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yán)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國語辭典》:韓非子(韓非子)  拼音:hán fēi zǐ
書名。戰(zhàn)國時(shí)韓非撰,二十卷,五十五篇;清王先慎作集解。是書大旨尚法術(shù),明賞罰,厲刑名,非難儒者,而歸本于道家虛靜無為之說。簡稱為「韓子」。
《國語辭典》:韓非(韓非)  拼音:hán fēi
人名。(?~西元前234)戰(zhàn)國時(shí)韓國的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而歸本於黃老,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辯說,與李斯同受業(yè)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fā)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yán)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漢語大詞典》:韓子(韓子)
(1).指 戰(zhàn)國 韓非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論:“ 韓子 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span id="zbvekmn" class="book">《陳書·袁憲傳論》:“ 韓子 稱為人臣委質(zhì),心無有二。 憲 弗渝終始,良可嘉焉?!?br />(2).指 唐 韓愈 。 宋 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孟子序說:“ 韓子 曰:‘ 堯 以是傳之 舜 , 舜 以是傳之 禹 ?!?明 高啟 《驅(qū)瘧》詩:“ 韓子 蓋有託,誰能辨其詩?”按, 韓愈 有《譴瘧鬼》詩。 清 劉大櫆 《程書原傳贊》:“余未識 秋官 , 秋官 一見余文,即以為今之 韓子 。” 清 董正位 《〈歸震川先生全集〉序》:“ 唐 之中葉稱 韓子 ,而與 韓子 同時(shí)者有 柳子厚 、 李習(xí)之 。”
(3).書名。韓非子的舊稱。漢書·藝文志:“《韓子》五十五篇。名 非 , 韓 諸公子,使 秦 , 李斯 害而殺之?!?/div>
《國語辭典》:申韓(申韓)  拼音:shēn hán
申,申不害。韓,韓非。申不害與韓非都是戰(zhàn)國時(shí)代精通刑名法術(shù)的學(xué)者,同為法家代表人物,故后世以申韓代表法家及其學(xué)說?!逗鬂h書。卷七七??崂魝鳌7畷蟼鳌罚骸刚?yán)猛,好申韓法。」
《漢語大詞典》:商韓(商韓)
商鞅 與 韓非 的并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至如 商 韓 ,六蝨五蠹,棄孝廢仁,轘藥之禍,非虛至也?!?/div>
分類:商鞅韓非
《漢語大詞典》:儲說(儲説)
指 戰(zhàn)國 韓非 的《內(nèi)儲說》、《外儲說》。文見韓非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昔《儲説》始出,《子虛》初成, 秦皇 漢武 ,恨不同時(shí)。”
分類:韓非
《國語辭典》:孤憤(孤憤)  拼音:gū fèn
1.憤世嫉俗?!段倪x。陸機(jī)。辯亡論上》:「雖忠臣孤憤,烈士死節(jié),將奚救哉?」
2.韓非子篇名。
分類:韓非
《國語辭典》:非類(非類)  拼音:fēi lèi
1.行為不正的人。三國魏。嵇康《圣賢高士傳。井丹》:「井丹高潔,不慕榮貴,抗節(jié)五王,不交非類。」
2.不同種族的人。《后漢書。卷七五。劉焉袁術(shù)呂布列傳。袁術(shù)》:「時(shí)人多惑圖緯之言,妄牽非類之文,茍以悅主為美,不顧成敗之計(jì)?!?/div>
《國語辭典》:法術(shù)(法術(shù))  拼音:fǎ shù
1.法家的學(xué)術(shù)。《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韓非》:「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而其歸本于黃老?!埂稌x書。卷四七。列傳。傅玄》:「近者魏武好法術(shù),而天下貴刑名?!?br />2.泛指術(shù)士的奇門遁甲、方士的禁咒行蹻、道士的符箓咒秘等術(shù)?!稌x書。卷九五。藝術(shù)列傳。序》:「然而詭托近于妖妄,迂誕難可根源,法術(shù)紛以多端,變態(tài)諒非一緒,真雖存矣,偽亦憑焉?!骨?。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九。農(nóng)祭》:「如私自設(shè)壇,借求雨之名,妄作法術(shù),即以妖言惑眾治罪?!?br />3.方法;技術(shù)。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深思法術(shù)?!?/div>
《漢語大詞典》:五蠹
戰(zhàn)國 末 韓非 作《五蠧》篇,指斥學(xué)者(儒家)、言談?wù)?縱橫家)、帶劍者(游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為危害國家的五種蠧民。蠧,蛀蟲。《晉書·庾峻傳》:“ 秦 塞斯路,利出一官,雖有處士之名,而無爵列於朝者, 商君 謂之‘六蝎’, 韓非 謂之‘五蠹’。”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至如 商 韓 六蝨,五蠹,棄孝廢仁,轘藥之禍,非虛至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橫
(1).指監(jiān)察五官的糾察之官。管子·君臣上:“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則眾不敢踰軌而行矣;下有五橫以揆其官,則有司不敢離法而使矣。” 尹知章 注:“橫,謂糾察之官得入人罪者也。五官各有其橫,曰五橫?!?br />(2).五種無益于國之人。指 韓非 在《五蠧》篇中所說的學(xué)者、帶劍者、言談?wù)?、患御者和商工之民等五種人。 晉 道恒 《〈釋駁論〉序》:“ 韓非 《五蠹》之篇,遂譏世之闕,發(fā)五橫之論?!?/div>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韓非子·難一:“ 楚 人有鬻楯與矛者,譽(yù)之曰:‘吾楯之堅(jiān),物莫能陷也?!肿u(yù)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蛟唬骸宰又葑又畼J,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后以“矛楯(盾)”連舉比喻言語或行為相互抵觸,互不相容。魏書·李業(yè)興傳:“ 異 曰:‘圓方之説,經(jīng)典無文,何怪於方?’ 業(yè)興 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録 梁 主《孝經(jīng)義》亦云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楯?’”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曹唐:“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矛楯之極,則是非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