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頓修(頓修)
佛教語。指佛教禪宗頓悟佛果的修行方法。《壇經(jīng)·頓漸品》:“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元 鄧文原 《重刻〈禪源詮〉序》:“至於空宗、性宗之別,頓修、漸修之殊,莫不會其指歸,開示正覺。”參見“ 頓悟 ”。
《國語辭典》:頓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語:(1)謂在一時間證得真理?!段鍩魰>硭?。薦福弘辯禪師》:「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器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2)證悟一切現(xiàn)象都無真實的生滅變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南朝梁。劉孝標。注:「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于七住?!?/div>
《國語辭典》:坐關(guān)(坐關(guān))  拼音:zuò guān
一種修行方法。修行人在一定時間內(nèi),個人獨居靜室,或誦經(jīng)、或參禪、或念佛,以求明心見性,稱為「坐關(guān)」?!段饔斡洝返诙兀骸复耸切菁Z守谷,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關(guān)之類。」《醒世姻緣傳》第一○○回:「性空長老,一部落腮胡須,貌如童子,每日坐關(guān)不出?!?/div>
《漢語大詞典》:風(fēng)檢(風(fēng)檢)
(1).指對自身言行方面的檢點約束。晉書·江統(tǒng)孫楚傳論:“ 江統(tǒng) 風(fēng)檢操行,良有可稱, 陳留 多士,斯為其冠?!?span id="vkms41i" class="book">《新唐書·崔日用傳》:“子 宗之 ,襲封。亦好學(xué),寬博有風(fēng)檢?!?span id="mcf4yau" class="book">《新唐書·裴贄傳》:“帝疑其外風(fēng)檢而暱帷薄,逮問翰林學(xué)士 韓偓 。”
(2).猶風(fēng)紀。世說新語·規(guī)箴“ 蘇峻 東征 沈充 ,請吏部郎 陸邁 與俱” 劉孝標 注引《陸邁碑》:“ 邁 字 功高 , 吳郡 人。器識清敏,風(fēng)檢澄峻?!?
《國語辭典》:迷航  拼音:mí háng
飛機、船只等迷失航行的正確方向。如:「這架飛機會失事,可能是霧中迷航的結(jié)果?!?/div>
《漢語大詞典》:頑磚(頑磚)
佛教語。粗劣的磚塊。比喻笨拙的修行方法。語本景德傳燈錄·南岳懷讓禪師:“ 開元 中,有沙門 道一 ,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么?’ 一 曰:‘圖作佛?!瘞熌巳∫粔t於庵前石上磨。 一 曰:‘師作什么?’師曰:‘磨作鏡。’ 一曰 :‘磨塼豈得成鏡邪?’師曰:‘坐襌豈得作佛邪?’” 明 王守仁 《無題》詩:“手握頑磚鏡未光,舌底流泉梅未熟?!?清 錢謙益 《書破山刻石屋珙禪師語錄后》詩:“頑磚不成鏡,焦芽難種穀?!?/div>
《國語辭典》:四念處(四念處)  拼音:sì niàn chù
佛教用語。佛教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精神專注地觀察:身體是不乾凈的;一切的覺受是苦;心念是無常,剎那生滅;一切現(xiàn)象都無實體。并一而再地練習(xí)?!?a target='_blank'>雜阿含經(jīng)》卷二○:「如是四念處,修習(xí)多修習(xí),于此法律得盡諸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div>
《國語辭典》:佛七  拼音:fó qī
中國佛教凈土宗的修行方法。一群修行凈土法門的佛教徒,于七日之中專心念佛、拜佛,以愿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目的的修行法?;蚍Q「打念佛七」、「打凈七」。
《國語辭典》:參話頭(參話頭)  拼音:cān huà tóu
中國禪宗的修行方法。修行者集中精神對一字或一句話不斷的思索窮究,以達到開悟的目的?!秴⒍U決疑集》:「雖參話頭多眾不同,而于起疑處無二用心。」
《國語辭典》:三解脫門(三解脫門)  拼音:sān jiě tuō mén
佛教稱空、無相、無愿三種修行方法。空是無我,也沒屬于我的客體;無相是對一切都不想、不念;無愿是對生死輪回不生愿求。修行者對三者可由禪思入定,而證悟解脫?!?a target='_blank'>大智度論》卷二○:「摩訶衍義中是三解脫門緣諸法實相,以是三解脫門觀世間即是涅槃?!挂沧鳌溉痢?、「三空」、「三解脫」、「三治」。
《國語辭典》:觀想念佛(觀想念佛)  拼音:guān xiǎng niàn fó
凈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修行者專注觀想阿彌陀佛形像、功德的方法。修行者可由此方法得證三昧的境界或往生凈土。
《國語辭典》:即身成佛  拼音:jí shēn chéng fó
佛教金剛乘的主張。認為用金剛乘的修行方法,修行者可以在今生證得佛果。
《國語辭典》:成本效益分析  拼音:chéng běn xiào yì fēn xī
對一項投資或制度的各種可行方案,比較其所有預(yù)期效益及成本的折現(xiàn)值,以評估其優(yōu)劣,由于效益與成本不盡能確定或測量,是此種方法的限制。
《國語辭典》:五會念佛(五會念佛)  拼音:wǔ huì niàn fó
中國佛教凈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唐代法照依《無量壽經(jīng)》所創(chuàng)。由三、五至六、七人一起共修,在一坐的時段,依念佛聲調(diào)的不同分成五會,即第一會平聲緩念,第二會上聲緩念,第三會非緩非急念,第四會漸急念,以上皆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五會四字轉(zhuǎn)急念,只念阿彌陀佛。五會念畢后即誦寶鳥諸雜贊。此方法一直為后來凈土宗道場通用?!秲敉廖鍟罘鹇苑ㄊ聝x贊本》:「五會念佛竟,即誦寶鳥諸雜贊。」
《國語辭典》:一心三觀(一心三觀)  拼音:yī xīn sān guān
中國佛教天臺宗的修行方法之一。謂在修習(xí)襌觀時,能于一念心中對所襌觀的對象同時觀察它是假有、空無實性以及非空非假的性質(zhì)。《摩訶止觀。卷五上》:「即中論所說,不可思議一心三觀?!?/div>
《國語辭典》:不凈觀(不凈觀)  拼音:bù jìng guān
佛教用語。五停心觀之一。用來對治貪心的修行方法??煞譃橛^自身不凈和觀他身不凈兩種。透過思惟人身種種的不凈,而生起厭離心,不貪著世間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