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褒女笑
 
褒女惑周
 
周褒媚己
 
褒女滅周
 
褒姒烽火
  
周惑褒姒

相關(guān)人物
周幽王
 
褒姒


《國語》卷七〈晉語一·史蘇論獻(xiàn)公伐驪戎勝而不吉〉~255~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寵,生伯服,于是乎與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今晉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寵,雖當(dāng)三季之王,不亦可乎?且其兆云:「挾以銜骨,齒牙為猾。」我卜伐驪,龜往離散以應(yīng)我。夫若是,賊之兆也,非吾宅也,離則有之。不跨其國,可謂挾乎?不得其君,能銜骨乎?若跨其國而得其君,雖逢齒牙,以猾其中,誰云不從?諸夏從戎,非敗而何?從政者不可以不戒,亡無日矣!
《史記》卷四〈周本紀(jì)〉~47~
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后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埂Σ缓眯Γ耐跤湫θf方,故不笑。幽王為??大鼓,有寇至則舉?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shù)舉?火。其后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于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例句

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顏無。 唐彥謙 登興元城觀烽火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 李商隱 華清宮

妲己滅紂,褒女惑周。天維蕩復(fù),職此之由。 李白 雪讒詩贈(zèng)友人

周王惑褒姒,城闕成陂陁。 李華 詠史十一首之十一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滅。 王翰 飛燕篇

紅兒若為回桃臉,豈比連催舉五烽。 羅虬 比紅兒詩

《國語辭典》:烽火  拼音:fēng huǒ
1.古時(shí)軍隊(duì)用來示警、傳遞軍情的煙火。白天以煙,入夜以火?!度戏榛鹌芳s》:「匈奴人入塞,候尉吏亟以檄言匈奴人入,烽火傳都尉府,毋絕,如品?!固?。白居易〈和渭北劉大夫借便秋遮虜寄朝中親友〉詩:「堠空烽火滅,氣勝鼓鼙鳴?!?br />2.喻指戰(zhàn)爭、戰(zhàn)亂。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固?。杜甫 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div>
《漢語大詞典》:烽火樹(烽火樹)
珊瑚樹的別名。西京雜記卷一:“ 積草池 中有珊瑚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條,是 南越王 趙佗 所獻(xiàn),號(hào)為烽火樹,至夜,光景常欲燃?!?元 王逢 《宮中行樂詞》之四:“天低烽火樹,日暮蔓金苔。”
《國語辭典》:烽火臺(tái)(烽火臺(tái))  拼音:fēng huǒ tái
古代用來點(diǎn)燃煙火以示警的建筑物?!度龂萘x》第七三回:「選高阜處置一烽火臺(tái),每臺(tái)用五十軍守之?!?/div>
《國語辭典》:烽火相連(烽火相連)  拼音:fēng huǒ xiāng lián
本指古代邊防報(bào)警的煙火相連而不間斷,后代則用來形容戰(zhàn)火連綿不絕。漢。荀悅《前漢紀(jì)。卷一九。孝宣皇帝紀(jì)三》:「臣愚以為,其勢自壞,今留屯田,地勢平易,多高山野望之便,部曲相保,塹壘木樵,便兵飾弩,烽火相連,勢足并力,以逸待勞,兵之大利?!乖?。無名氏《梧桐葉》第一折:「臨岐分別,一旦恩情成斷絕,烽火相連,雁帖魚書誰與傳?!?/div>
《國語辭典》:烽火館(烽火館)  拼音:fēng huǒ guǎn
清代由大陸福建沿海鎮(zhèn)營調(diào)兵來臺(tái)輪戍,三年一更,是為「班兵」。各鎮(zhèn)營班兵在臺(tái)常建廟祀神,祈福護(hù)佑,也作為輪班換防時(shí)候風(fēng)落腳住宿聯(lián)絡(luò)聚會(huì)之處。約設(shè)有提標(biāo)、海壇、南澳、銅山、金門、閩安、海山、烽火等館。「烽火館」系由福建福寧州霞浦縣烽火門來臺(tái)興建的會(huì)館。在臺(tái)北淡水、臺(tái)南安平、澎湖馬公等地皆有設(shè)置?,F(xiàn)今多已拆毀,僅馬公存遺存古井一口,古碑兩塊。
《國語辭典》:烽火連天(烽火連天)  拼音:fēng huǒ lián tiān
烽火,戰(zhàn)亂。烽火連天比喻戰(zhàn)火連綿。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二出:「你星霜滿鬢當(dāng)戎虜,似這烽火連天各路衢。」也作「連天烽火」。
《漢語大詞典》:烽火樓望(烽火樓望)
古代邊防作為瞭望及烽燧報(bào)警用的建筑。晉書·蔡謨傳:“ 謨 所統(tǒng)七千餘人,所戍東至 土山 ,西至 江乘 ……烽火樓望三十餘處,隨宜防備,甚有算略。”
《漢語大詞典》:連天烽火(連天烽火)
形容戰(zhàn)事遍及各地。 清 彭孫貽 《螺川遇王大翼》詩:“連天烽火子遠(yuǎn)行,蒼莽江山入羣寇。”《花月痕》第八回:“南望倉皇,連天烽火;西行躑躅,匝地荊榛?!?李大釗 《南天動(dòng)亂適將去國憶天問軍中詩》:“無限傷心劫后話,連天烽火獨(dú)思君。”
《國語辭典》:煙火(煙火)  拼音:yān huǒ
1.煮飯的炊煙和柴火?!逗鬂h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于是饗士秣馬,閉營三日不出,乃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埂段宕菲皆?。晉史。卷下》:「今大軍去恒州咫尺,煙火相望?!?br />2.人煙,人口集居的地方?!妒酚?。卷二五。律書》:「粟至十馀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
3.熟食。如:「道教稱辟谷為不食煙火?!挂卜Q為「煙火食」。
4.一種用硝石夾雜其他化學(xué)藥品制成的物品,燃燒時(shí)噴射出各種變幻燦爛的形狀,供游戲觀賞之用。《老殘游記》第二回:「這一出之后,忽又揚(yáng)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gè)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br />5.戰(zhàn)場上的烽火。金。元好問 雜著詩九首之八:「昨日東周今日秦,咸陽煙火洛陽塵?!?br />6.火警。宋。吳自牧《夢(mèng)粱錄。卷七。禁城九廂坊巷》:「各廂一員小使臣注授,任其煙火盜賊,收解所屬?!?br />7.禮拜神佛、祭祀祖先的香火。唐。李紳〈憶登棲霞寺峰〉詩:「香印煙火息,法堂鐘磬馀?!?br />8.子嗣、后代。如:「身為獨(dú)子的他不幸亡故,張家的煙火從此中斷了?!?/div>
《漢語大詞典》:候火
(1).烽火。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十九:“候火云峰峻,懸軍幕井乾。” 唐 范成大 《太師陳文恭公挽詞》之二:“候火朝連夕,籌帷決縱擒。” 明 王世貞 《書庚戌秋事》詩:“傳聞胡馬塞回中,候火 甘泉 極望同?!?br />(2).候館迎客之燈火。 唐 李郢 《送劉谷》詩:“郵亭已送輕車發(fā),山館誰將候火迎?!?/div>
《漢語大詞典》:堠火
烽火。 唐 項(xiàng)斯 《邊游》詩:“天寒明堠火,日晚裂旗風(fēng)?!?明 蔣易 《茶村梅陌同步北固山徑》詩:“堠火寒依嶺,禪鐘靜在林?!?清 吳偉業(yè) 《雪中遇獵》詩:“ 鐵嶺 草枯燒堠火, 黑河 冰滿渡征鞍?!?/div>
分類:烽火
《漢語大詞典》:熢燧
烽火。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將息獠者,擊靈鼓,起熢燧,車案行,騎就隊(duì)?!?明 唐順之 《贈(zèng)何沈兩公歸蜀廣序》:“而 牂牁 兩江,熢燧帖息。”
分類:烽火
《漢語大詞典》:云火(雲(yún)火)
(1).左傳·昭公十七年:“昔者 黃帝氏 以云紀(jì),故為云師而云名, 炎帝氏 以火紀(jì),故為火師而火名?!?杜預(yù) 注:“ 黃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jì)事,百官師長皆以云為名號(hào)。 炎帝 , 神農(nóng)氏 , 姜 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紀(jì)事,名百官?!焙笠蛞浴霸苹稹敝甘苊鹫?。晉書·職官志:“而鳥龍居位,云火垂名。前史詳之,其以尚矣?!?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yīng)詔》:“龜龍開寶命,云火昭靈慶?!?br />(2).烽火。古時(shí)邊境報(bào)警的煙火。六韜·必出:“已出者,令我踵軍,設(shè)云火遠(yuǎn)候,必依草木、丘墓、險(xiǎn)阻?!?span id="hwu2cdn" class="book">《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于時(shí)景燭云火,風(fēng)馳羽檄?!?劉良 注:“云火,烽火也?!?唐 王勃 《拜南郊頌》序:“ 高祖 以黃旗錫瑞,靜云火之橫氣?!?br />(3).燈火。 明 田藝蘅 《玉笑零音》:“月不暇照,云火升梯;雨不及施,水輪灌隴。”
《漢語大詞典》:號(hào)火(號(hào)火)
烽火;舊時(shí)軍中為傳信號(hào)而舉的火。 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前集·炮禍》:“號(hào)火四舉,諸軍皆戒嚴(yán),紛擾凡一晝夜?!?span id="thmhi6t"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九七回:“行不到三十里,望見 蜀 兵背后起火,喊聲不絶。 費(fèi)耀 只道號(hào)火,便回身殺來?!?/div>
《國語辭典》:舉烽(舉烽)  拼音:jǔ fēng
舉起烽火。古代的一種軍事示警信號(hào)設(shè)備。遇有敵兵入侵時(shí),便在烽火臺(tái)上燃燒薪草,通知警戒和救援?!妒酚洝>砥咂?。魏公子傳》:「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div>
《漢語大詞典》:舉燧(舉燧)
(1).燃起火把。文選·張衡〈西京賦〉:“升觴舉燧,既釂鳴鐘。” 薛綜 注:“燧,火也。謂行酒舉烽火以告眾也。”后漢書·班固傳上:“割鮮野食,舉燧命爵。”按,文選·班固〈西都賦〉作“舉烽”。
(2).燃起告警烽煙。宋史·種世衡傳:“有急,則舉燧介馬以待?!?/div>
《漢語大詞典》:褒女
亦作“褒女”。 褒姒 。 三國 魏 李康 《運(yùn)命論》:“ 幽王 之惑 襃女 也,祅始於 夏 庭?!?唐 李商隱 《華清宮》詩:“未免被他 褒女 笑,只教天子暫蒙塵?!?明 沈德符 野獲編·宮闈·高麗女見疑:“圣主之嚴(yán)防女戎如此,又安得 襃女 、 驪姬 之禍乎?”參見“ 襃姒 ”。
分類:褒姒
《國語辭典》:褒姒  拼音:bāo sì
人名。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xiàn),姓姒,故稱為「褒姒」。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匆忙趕至,卻發(fā)覺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狽退走。后來犬戎入寇,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