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曼殊
(1).佛教菩薩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滿洲 別稱。也寫作“滿珠”、“曼珠”。 清 黃遵憲 《八用前韻》:“三月麛裘思德化,諸天龍節(jié)護 曼殊 ?!?錢仲聯(lián) 箋注引《清朝通志》:“ 滿洲 ,係 滿珠 之轉音,亦稱 曼珠 ?!眳㈤?span id="ywxn09m" class="book">《清通志·氏族一》。
《國語辭典》:滿人(滿人)  拼音:mǎn rén
1.滿洲人。
2.稱行善的人?!赌媳敬蟀隳鶚劷?jīng)》卷八:「譬如世間為惡行者,名為半人;修善行者,名為滿人?!?/div>
分類:滿洲行善
《漢語大詞典》:滿珠(滿珠)
即 滿洲 。國號和族名。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西藏 每歲獻丹書,稱上為 曼珠師利大皇帝 。 曼珠 ,譯言妙吉祥也,又作 曼殊室利 。按珠殊同音, 曼珠 亦即 滿珠 二字。其易‘珠’為‘洲’,蓋由洲字義近地名,故漢字假借承用之。”參見“ 滿洲 ”。
分類:滿洲國號
《國語辭典》:滿洲(滿洲)  拼音:mǎn zhōu
1.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稓J定滿洲源流考》卷一:「今漢字作滿洲,因洲字義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實則部族而非地名?!箙⒁姟笣M族」條。
2.地名。為滿洲族的發(fā)祥地。
《漢語大詞典》:旗滿
八旗滿洲。清代軍制分八旗,每旗又分滿洲、蒙古、漢軍等旗。例如:旗滿官兵。——《廣東軍務記》
《漢語大詞典》:內(nèi)大臣
(1). 唐 后期置樞密使,以宦官任之,掌承受表奏;又用宦官任護軍中尉,統(tǒng)領神策軍,防守京師。樞密使和護軍中尉稱為“內(nèi)大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二·內(nèi)大臣:“按 唐 制,兩樞密使、左右中尉稱內(nèi)大臣?!?br />(2). 清 制,選 滿洲 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子弟作為皇帝侍衛(wèi),以勛戚大臣統(tǒng)之,稱為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共六人,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各二人。其次稱內(nèi)大臣,亦六人,掌先后宸御,左右翊衛(wèi),出入扈從。參閱《清通典·職官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二·內(nèi)大臣。
《國語辭典》:滿語(滿語)  拼音:mǎn yǔ
滿洲人的語言。屬于阿爾泰語族通古斯語族滿語支?,F(xiàn)今只有部分居于東北、新疆的滿洲人使用。滿語具有濃厚的黏著語字尾變化特性,且使用虛詞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手段。使用人口約有二百八十萬。
《國語辭典》:皇太極(皇太極)  拼音:huáng tài jí
人名。(西元1592~1643)清朝的開國皇帝。滿洲酋長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改國號為清后,尊其父為太祖。在位十六年。廟號太宗。
《漢語大詞典》:榜式
(1). 清 代對 滿洲 大學士的稱呼。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三·國朝官制:“國初,內(nèi)三院 滿洲 大學士謂之榜式,烏金超哈官(指 滿洲 漢 軍)大學士亦稱榜式?!?br />(2). 清 代官名,筆帖式的舊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筆帖:“《皇朝通攷》‘ 天聰 二年,設六部官,其辦事筆帖式,各酌量繁簡補授,凡稱榜式俱著停止,稱為筆帖式?!福簱?jù)此則榜式為筆帖式之舊稱也。”
《漢語大詞典》:滿員(滿員)
(1).達到規(guī)定的人數(shù)。 漢 王充 論衡·程材:“今世之將,材高知深,通達眾凡,舉綱持領,事無不定。其置文吏也,備數(shù)滿員,足以輔己志。” 毛澤東 《三個月總結》:“為應付長期戰(zhàn)爭(各地應處處從長期戰(zhàn)爭著眼),今后必須有計劃地擴兵,保證主力軍經(jīng)常滿員,并大量訓練軍事干部?!?br />(2). 滿洲 籍官員。清史稿·職官志二:“ 雍正 二年,復置日講起居注, 滿洲 六人, 漢 十有二人。 乾隆 元年,增 滿 員二人。”
《國語辭典》:巴圖魯坎肩(巴圖魯坎肩)  拼音:bā tú lǔ kǎn jiān
巴圖魯,勇敢、勇士,譯自滿洲語。巴圖魯坎肩指一種很多鈕扣的背心?!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一二回:「又束好帶子,穿上一件巴圖魯坎肩兒。」
《國語辭典》:氅衣兒(氅衣兒)  拼音:chǎng yī ér
清時滿洲婦女所穿的禮服,略似長褂。
《國語辭典》:沙其馬(沙其馬)  拼音:shā qi mǎ
北平一種滿洲點心。將細面條油炸,并以蜜及奶油黏合,再切成長方條塊,味道甜美。也譯作「薩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