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96,分34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三尺
三章
天網(wǎng)
輕典
金科
法理
法網(wǎng)
定律
三尺法
律法
科律
義法
李法
三尺律
三章法
《國語辭典》:三尺  拼音:sān chǐ
1.三尺法的簡稱。參見「三尺法」條。《史記。卷一二二??崂魝?。杜周傳》:「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后主所是疏為令,當(dāng)時為是,何古之法乎!」
2.三尺劍的簡稱。參見「三尺劍」條?!稘h書。卷一。高帝紀(jì)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明。汪錂《春蕪記》第六出:「俺將此劍贈了你,你早提三尺殛蚩尤,莫教鬼哭與神愁。」
《漢語大詞典》:三尺童子
謂小兒。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 宋 胡銓 《上高宗封事》:“夫三尺童子,至無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則怫然怒?!?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減頭緒》:“三尺童子,觀演此劇,皆能了了於心,便便於口?!币嘧鳌?三尺童蒙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雖三尺童蒙,亦謂彪虎生翼,將見 漢 室復(fù)興, 曹氏 即滅矣?!?/div>
分類:小兒
《漢語大詞典》:三章
(1).三條法律。 漢高祖 劉邦 率兵進(jìn)入 咸陽 時,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見史記·高祖本紀(jì)。 明 王象春 《書項王廟壁》詩:“三章既沛 秦川 雨,入關(guān)又縱 阿房 炬?!?清 蔣業(yè)晉 《徙兵行》:“重臣遙遙仗節(jié)鉞,撫循備至逾三章?!?br />(2).泛指簡單明確的法律或規(guī)章。南史·袁昂傳:“莫嚴(yán)五辟於明君之朝,峻三章於圣主之日?!?/div>
《國語辭典》:天網(wǎng)(天網(wǎng))  拼音:tiān wǎng
1.自然的制裁。即天罰、天懲?!独献印返谄呷拢骸柑炀W(wǎng)恢恢,疏而不失?!?br />2.王法、國法。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吾王于是設(shè)天網(wǎng)以該之,頓八纮以掩之。」
《漢語大詞典》:輕典(輕典)
指條文簡約、處罰從寬的法律。周禮·秋官·大司寇:“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孫詒讓 正義:“此言國既新定,其民素未習(xí)於教令,不可驟相督禁,故用輕法,以使之漸化也?!?span id="jqeo1q8" class="book">《北史·蘇威傳》:“至是,奏減賦役,務(wù)從輕典,帝悉從之?!?明 沈德符 野獲編·刑部·冤獄:“而 張國維 終於論戍,一時以為縱,或謂 張 弁有大力結(jié)強援,得麗輕典云。”
《國語辭典》:金科  拼音:jīn kē
1.原指法律條文,形容法令條文的盡善盡美?,F(xiàn)多比喻必須遵守、不能變更的信條法令、律例,如金科玉律。《南齊書。卷三。武帝本紀(jì)》:「威承景歷,肅御金科。」《舊唐書。卷三○。音樂志三》:「化光玉鏡,訟息金科。」
2.比喻為良好的典范。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徵圣》:「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固?。陳子良 平城縣正陳子干誄:「爰參選部,乃任平城,金科是執(zhí),玉律逾明?!?/div>
分類:法律法令
《國語辭典》:法理  拼音:fǎ lǐ
1.法律與情理?!稌?jīng)。呂刑》「惟察惟法,其審克之」句下漢??装矅?。傳:「惟當(dāng)清察罪人之辭,附以法理,其當(dāng)詳審能之?!埂逗鬂h書。卷七六。循吏傳。王渙傳》:「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斷,法理所難平?!?br />2.法律的原理。如立法立義、法律秩序所包含之各種原理或原則等?!稏|觀漢記。卷一一。張禹傳》:「明帝以其明達(dá)法理,有張釋之風(fēng),超遷非次,拜廷尉?!?br />3.條理,事物的道理。《王充。論衡。骨相》:「非徒富貴貧賤有骨體也,而操行清濁亦有法理。」
4.佛教所闡述的道理。《晉書。卷六五。王導(dǎo)傳》:「時有外國沙門名提婆,妙解法理,為珣兄弟講毗曇經(jīng)?!?/div>
《國語辭典》:法網(wǎng)(法網(wǎng))  拼音:fǎ wǎng
法律的嚴(yán)密,如羅網(wǎng)一般,犯罪的人無法逃脫。如:「法網(wǎng)恢恢」。
《國語辭典》:定律  拼音:dìng lǜ
1.一定的規(guī)則。宋。蘇軾 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詩:「詩無定律君應(yīng)將,醉有真鄉(xiāng)我可侯。」
2.制定法則?!逗鬂h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魯恭》:「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順物性命,以致時雍。」
3.在一定的條件下,說明現(xiàn)象的程序或關(guān)系,數(shù)學(xué)中有時用公式來表示。
《國語辭典》:三尺法  拼音:sān chǐ fǎ
法律。古代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妒酚?。卷一二二。酷吏列傳。杜周》:「君為天子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指為獄,獄者固如是乎?」《明史。卷一九三。列傳。翟鑾》:「按律,籍沒止三條,謀反、叛逆及奸黨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簡稱為「三尺」。
《國語辭典》:律法  拼音:lǜ fǎ
法律。
《漢語大詞典》:科律
(1).法令;法律。南史·薛安都傳:“卿為朝廷勛臣,云何放恣,輒於都邑殺人,非唯科律所不容,主上亦無辭相宥?!?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余謂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則天無雷霆之誅矣?!?br />(2).指音韻格律。 劉師培 文說·和聲:“推之 沈 宋 之詩,音中羣雅; 溫 李 之文,勢若轉(zhuǎn)圜?;蜣猪嵰詤f(xié)聲,或激昂以競響。然調(diào)有緩急,音有抗墮,科律所設(shè),不可誣也。”
《漢語大詞典》:義法(義法)
(1).舊指合乎某種道義標(biāo)準(zhǔn)的法律。荀子·王霸:“所以為布陳於國家刑法者,則舉義法也?!?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三:“若先王( 燕昭王 )之報怨雪丑,夷萬乘之 齊 ,收八百年之積,及其棄羣臣之日,餘令詔后嗣之義法。執(zhí)政任事,循法令,順庶孽,施及萌隸,皆可以教后世。”
(2).義理法則。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 孔子 ﹞論史記舊聞,興于 魯 而次春秋,上記 隱 ,下至 哀 之獲麟,約其辭文,去其煩重,以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浹。”
(3). 桐城 派古文家亦以稱著文應(yīng)遵循的準(zhǔn)則。 清 方苞 《書〈貨殖傳〉后》:“春秋制義法,自 太史公 發(fā)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xué)之變遷》:“其墨守 桐城 文派者,亦囿於義法,未能神明變化?!?/div>
《漢語大詞典》:李法
(1).上古關(guān)于征伐刑戮之事的書。李,通“ 理 ”。漢書·胡建傳:“《黃帝李法》曰:‘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姦人者殺?!?顏師古 注:“李者,法官之號也??傊髡鞣バ搪局乱?,故稱其書曰《李法》?!?br />(2).泛指法律。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申李法,定約束,其事固專為致用,非執(zhí)權(quán)者,又莫能行也?!?/div>
《漢語大詞典》:三尺律
謂法律。《漢書·朱博傳》:“如太守 漢 吏,奉三尺律令以從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 清 錢謙益 《浙江嘉興府推官姚鈿授文林郎制》:“夫三尺律,人主所與治天下也。”亦作“ 三尺令 ”。 唐 李頎 《送馬錄事赴永嘉》詩:“手持三尺令,決遣如流泉。”參見“ 三尺 ”。
分類:法律
《國語辭典》:三尺  拼音:sān chǐ
1.三尺法的簡稱。參見「三尺法」條?!妒酚?。卷一二二。酷吏傳。杜周傳》:「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后主所是疏為令,當(dāng)時為是,何古之法乎!」
2.三尺劍的簡稱。參見「三尺劍」條?!稘h書。卷一。高帝紀(jì)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明。汪錂《春蕪記》第六出:「俺將此劍贈了你,你早提三尺殛蚩尤,莫教鬼哭與神愁?!?/div>
《漢語大詞典》:三章法
泛指法律。 明 許自昌《水滸記·遣訊》:“速移文都城預(yù)約三章法,期上壽得榮夸?!?span id="66tojjd" class="book">《天雨花》第五回:“堪憐已犯三章法,官牌火票要登門?!眳⒁姟?三章 ”。
分類:法律
《漢語大詞典》:三章
(1).三條法律。 漢高祖 劉邦 率兵進(jìn)入 咸陽 時,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見史記·高祖本紀(jì)。 明 王象春 《書項王廟壁》詩:“三章既沛 秦川 雨,入關(guān)又縱 阿房 炬?!?清 蔣業(yè)晉 《徙兵行》:“重臣遙遙仗節(jié)鉞,撫循備至逾三章。”
(2).泛指簡單明確的法律或規(guī)章。南史·袁昂傳:“莫嚴(yán)五辟於明君之朝,峻三章於圣主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