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詞典 1分類詞匯 12
《國語辭典》:武舉(武舉)  拼音:wǔ jǔ
1.武科鄉(xiāng)試中式的人?!端问贰>砭?。仁宗本紀一》:「乙巳,親試書判拔萃科及武舉人。」
2.科舉制度中的武科。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后棄文就武,遂得武舉狀元?!埂端疂G傳》第一二回:「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
《漢語大詞典》:武舉人(武舉人)
科舉時代,武鄉(xiāng)試及第者。宋史·仁宗紀一:“﹝八年﹞乙巳,親試書判拔萃科及武舉人?!?span id="042kyk4" class="book">《續(xù)文獻通考·選舉六》:“﹝ 宋 ﹞ 嘉定 十年十二月詔武舉人毋復應文舉?!币嗍》Q“ 武舉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光緒廣州府志》:“ 新安縣 武舉 庾體羣 ,亦於初四夜半攻 英 船於 虎門 ?!?/div>
《國語辭典》:虎榜  拼音:hǔ bǎng
科舉時代中試、及第的名單。清代則專指武科的名單。
《國語辭典》:龍虎榜(龍虎榜)  拼音:lóng hǔ bǎng
1.科舉考試完畢,朝廷公布的錄取名單?!度辶滞馐贰返谒木呕兀骸负擦指哒匌埢?,中書冒占鳳凰池。」
2.杰出人才的榮譽榜。如:「他今年投球表現(xiàn)優(yōu)異,名列投手龍虎榜的第一杰?!?/div>
分類:貞元八年
《國語辭典》:武場(武場)  拼音:wǔ cháng
1.戲曲伴奏樂隊中的打擊樂部分。如京劇的單皮鼓、檀板、大鑼、小鑼、鐃鈸、水釵、堂鼓等。
2.清時考武科的場所。
《漢語大詞典》:武考
科舉制度中的武科考試。《文明小史》第二回:“只因他過於巴結(jié)洋人,擅停武考,以致他們欲歸不得,要考不能,不免心生怨望?!?/div>
《漢語大詞典》:武狀元(武狀元)
明 清 時,武科殿試第一名之稱。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武學武狀元:“ 崇禎 四年,以 王來聘 為武狀元,前此但有及第出身,無武狀元之稱也?!?span id="oyiqc0q"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武進士臚唱行禮畢,贊禮官贊舉榜……至 長安 右門外張掛,賜給武狀元盔甲。”
《漢語大詞典》:武試(武試)
武科考試。《清會典·兵部十·武庫清吏司》:“凡武試,曰馬科,曰步射,曰技勇,皆試於外場;曰武經(jīng),則於內(nèi)塲試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武試始於 宋 慶歷 間,以 阮逸 為武學諭?!眳⒁姟?武科 ”。
《國語辭典》:武科  拼音:wǔ kē
舊時選拔武官的科舉考試。唐武則天長安二年設(shè)武舉,為武科之始。以后歷朝皆因襲之,但不定期舉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鄉(xiāng)試、武會試之制。清代沿襲,考試科目為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場,又以默寫武經(jīng)為內(nèi)場。清光緒二十七年廢止。
《國語辭典》:鷹揚宴(鷹揚宴)  拼音:yīng yáng yàn
清代科舉,于武鄉(xiāng)試揭曉翌日宴請監(jiān)射主考執(zhí)事各官及武舉,稱為「鷹揚宴」?!队讓W瓊林。卷四。科第類》:「鷹揚宴,待武科之士?!?/div>
《漢語大詞典》:武殿試(武殿試)
科舉時代,皇帝對武科會試錄取的武舉,在殿廷親自進行的考試。續(xù)文獻通考·選舉六:“ 愍帝 崇禎 四年始舉行武殿試?!?span id="u26yec2"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 嘉慶 十九年諭﹞本科武殿試,朕於十月十八日御 紫光閣 閲視馬步箭。十九日在 景運門 外 御箭亭 閲視弓刀石,回宮后帶領(lǐng)引見。二十日升殿傳臚。” 清 趙翼 陔馀叢考·武科殿試:“ 孝宗 ( 宋 孝宗 )時,又命武舉廷試依文舉例,給黃牒榜首武舉及第,餘并賜武舉出身,是 宋 時原有武科及武殿試之例。蓋至 元 時已廢,迨 明 成化 始復武舉, 崇禎 中又復殿試之例耳?!?/div>
《漢語大詞典》:武鄉(xiāng)試(武鄉(xiāng)試)
明 清 兩代各省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武科考試。《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 順治 二年題準:武鄉(xiāng)試定於子、午、卯、酉年十月舉行,各省武生,該州縣給文由布政司造冊,匯送監(jiān)臨主考官考試,照額取中?!眳㈤?span id="0mq4ou8" class="book">《清文獻通考·選舉七》。
《漢語大詞典》:武會試(武會試)
明 清 時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的武科考試。續(xù)文獻通考·選舉六:“﹝ 明神宗 萬歷 ﹞三十八年,定武會試進士額以百名為率?!?span id="oce0ucy"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 順治 二年題準:武會試定於辰、戌、丑、未年舉行,揭榜之日,由兵部堂官攜印入場鈐榜,張掛部前?!?/div>
《漢語大詞典》:武童生
明 清 時應武科生員之試者,稱“武童生”。亦省稱“ 武童 ”。《文明小史》第三回:“總共拿住了三十四個人,內(nèi)中有三個秀才,十八個武童,其餘十三個,有做生意的,也有來看熱鬧的。”《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 順治 二年定,京衛(wèi)武童生,每年春秋二季由兵部考試,每季取進五十名。直隸各省武童,照文童例,學政三年一考,取進多寡無定額?!?span id="em2c8yc"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兵部·武科》:“ 康熙 三年題準:京衛(wèi)武童生,照直省例,歸併學政考?。蝗暌豢?,共取進百名。”參見“ 武科 ”。
《國語辭典》:武科  拼音:wǔ kē
舊時選拔武官的科舉考試。唐武則天長安二年設(shè)武舉,為武科之始。以后歷朝皆因襲之,但不定期舉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鄉(xiāng)試、武會試之制。清代沿襲,考試科目為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場,又以默寫武經(jīng)為內(nèi)場。清光緒二十七年廢止。
《漢語大詞典》:會武宴(會武宴)
行科舉制度時,武科殿試放榜后,在兵部舉行的公宴。明史·李鉞傳:“中府官之有會武宴,猶禮部之有恩榮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