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木版  拼音:mù bǎn
木制的印刷版,為一種舊式的刻版。
分類:木版
《國語辭典》:木板  拼音:mù bǎn
木制的板子?!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或流云百蝠。」《西游記》第九回:「卻說此子在木板上,順水流去,一直流到金山寺腳下停住?!?/div>
《國語辭典》:木版印刷  拼音:mù bǎn yìn shuā
在木材上雕刻文字、圖形、佛像、經(jīng)典或紙幣,制成模板的印刷方法,稱為「木版印刷」。
《國語辭典》:桃花塢木版年畫(桃花塢木版年畫)  拼音:táo huā wù mù bǎn nián huà
中國江南一帶著名的木版年畫,以在江蘇蘇州桃花塢地方生產(chǎn)而得名。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藝,由繡像圖演變而來,明代發(fā)展為民間藝術流派,清雍正、乾隆年間發(fā)展至鼎盛,后因石印術興起而逐漸沒落,與河南朱仙鎮(zhèn)、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四川錦竹的年畫并稱中國五大民間木版年畫。桃花塢與楊柳青木版年畫更享有「南桃北柳」美名。桃花塢年畫兼用著色和彩色套版兩種印刷方法,構圖對稱、豐滿,色彩絢麗,常以紫紅色為主色調,表現(xiàn)歡樂氣氛??坦ぁ⑸屎驮煨图婢呔毿阊诺慕厦耖g藝術風格。
《國語辭典》:綿竹木版年畫(綿竹木版年畫)  拼音:mián zhú mù bǎn nián huà
一種中國西南地區(qū)的民間木版年畫,因產(chǎn)于四川省綿竹縣而得名。創(chuàng)于明末清初,以光緒年間為盛期。有門畫、斗方和畫條等種類。大都以木版印出輪廓線,再填色、開相而成造型質樸、粗獷,色彩鮮麗,銷行及于西南、西北各省和其他地區(qū)。
《國語辭典》:佛山木版年畫(佛山木版年畫)  拼音:fó shān mù bǎn nián huà
中國華南地區(qū)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因在廣東佛山鎮(zhèn)生產(chǎn)而得名。始于明永樂年間,以清乾隆、嘉慶至抗日戰(zhàn)爭前為盛,銷行及于南洋各地。有原畫、木印及木印工筆三種,大多是門畫。線條剛勁、粗放、簡練,用色多大紅、橘紅、黃、綠等,有地方特色。
《國語辭典》:木版畫(木版畫)  拼音:mù bǎn huà
以木板做為刻版印畫的材料,刻成想像中的畫面后,再經(jīng)拓印于紙、布成畫,稱為「木版畫」。也稱為「木板畫」、「木刻畫」。
《漢語大詞典》:木版水印
我國傳統(tǒng)的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因用水墨和顏料在木刻版上刷印,故稱。主要用以復制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 唐 宋 流行單色刷印,至 明 末發(fā)展為彩色套印,有如餖飣,故 明 人稱為 餖版 。分鉤描、刻版、刷印三道工序?,F(xiàn)代版畫家也運用這種技法創(chuàng)作版畫。也稱木刻水印。
《漢語大詞典》:木版圖(木版圖)
木刻版畫。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huán)圖畫”辯護》:“為 中國 所知道的 梅斐爾德 ,是一個新進的青年作家,他曾為 德 譯本 斐格納爾 的《獵俄皇記》刻過五幅木版圖。”
《國語辭典》:楊柳青(楊柳青)  拼音:yáng liǔ qīng
1.城鎮(zhèn)名。位于天津市西南。以生產(chǎn)木版年畫而著名。
2.一種民間曲調。五句二十八字,依曲調襯字可適當增減。第三句必須唱「楊柳青」,第四句必須唱「哎哎喲」。
《漢語大詞典》:桃花塢(桃花塢)
(1).地名。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以盛產(chǎn)木版年畫而著名。
(2).地名。在 安徽省 和縣 西四、五里。傳為 唐 張籍 讀書處。 明 馮惟敏 《粉蝶兒·五岳游囊雜詠》套曲:“ 羅漢巖 天長地久, 桃花塢 緑肥紅瘦?!?/div>
《國語辭典》:祝版  拼音:zhù bǎn
上面寫有祭祀時祝禱文字的木版或紙版?!度辶滞馐贰返谌呋兀骸柑蒙习擦俗0?,香案傍樹了麾,堂下樹了庭燎,二門旁擺了盥盆、盥帨?!?/div>
《國語辭典》:木刻  拼音:mù kē
1.一種版畫。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圖形,再用紙拓印。計有陰刻、陽刻或陰陽混合刻三種表現(xiàn)法。
2.木制的雕刻品。
《國語辭典》:木板  拼音:mù bǎn
木制的板子?!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或流云百蝠?!埂段饔斡洝返诰呕兀骸竻s說此子在木板上,順水流去,一直流到金山寺腳下停住?!?/div>
《漢語大詞典》:雄方
題詩的大木版。方,古代書寫用的版。 五代 齊己 《赴鄭谷郎中招游龍興觀讀題詩板謁七真儀像因有十八韻》:“雄方垂樸略,后輩仰箴規(guī)?!?/div>
《國語辭典》:上梓  拼音:shàng zǐ
把文字雕刻在版上,即付印。
分類:木版文字
《國語辭典》:墨版  拼音:mò bǎn
一種將文字或圖案刻在平面木板上,然后沾墨,印在紙上的雕版印刷。最早開始于唐末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