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西域人。結(jié)侶東游,遇玄奘得度。玄宗開元中住京兆大安國寺。時有韋玎請廢釋道二教,玄宗將從之,利涉抗言力爭,事遂罷。后徙南陽龍興寺。有《立法幢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本西域天竺人,婆羅門種姓。早年結(jié)侶欲游中國,途遇玄奘,遂同來長安。通群經(jīng)眾論,為奘門賢哲,深得中宗及朝中顯貴禮遇。玄宗開元中,曾在大安國寺宣講《華嚴(yán)經(jīng)》,嘗與韋玎內(nèi)殿辯論,賦詩相譏。晚年謫居漢東,尋移南陽龍興寺?!?a target='_blank'>續(xù)高僧傳》卷一七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另《敦煌掇瑣》中存其詩偈4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六 護(hù)教科(二)
西域人。婆羅門種姓也。蚤年結(jié)侶。捋游震旦。會玄奘三藏。方東反。遇諸金梭嶺。而獲師事焉。遂為奘門高弟。宏放沖達(dá)。中宗尤器重之。朝野士貴。莫不愿交。開元中。講華嚴(yán)于安國寺。四眾奔擁。無容膝地。檀施云委。而忮求者頗側(cè)目。 時有大理評事總校韋打。上言。釋道二教。蠹政久矣。臣乞與較所學(xué)。若果優(yōu)長。則國家存之。何不可者。詔三教各選百人。集內(nèi)殿辨論。定其勝負(fù)。于是玎先升高座。唱所問難。道士葉靜能。沙門思明。皆屈挫。涉次升座。辭指注射。往復(fù)數(shù)百千轉(zhuǎn)。而端緒條暢。彼常不足。而此常有馀。旁觀為之駭汗。涉乃從容問玎曰。子先升座。豈非主耶。然則主人何姓。以儒則姓孔。以道則姓李。以佛則姓釋。如是則子其姓孔矣。玎曰。姓韋。涉即于座長哦曰。我之佛法是無為。何故今朝得有韋。無韋始得三數(shù)載。不知此復(fù)是何韋。待衛(wèi)百僚。聞之悚然。上因憶韋后事。遽變色曰。玎是庶人族。輒敢輕蔑祖教。淩??釋門哉。玎懼下殿。俯伏待罪。叩頭言。臣非庶人族屬。上怒終不解。詔貶象州。賜涉號明教大師。助錢帛。造明教寺以彰其能。后以小罪。謫居漢東。徙南陽龍興寺?;壑覈鴰熞陨揭斑M(jìn)見。涉識之曰。汝將來當(dāng)以道德。為天子模范。勉之。非吾輩敢比也。且遺之衣物。其藻監(jiān)類此。著立法幢論一卷行世。大歷中。西明寺翻經(jīng)沙門圓照。為作傳成十卷。則其美言懿行之富。可知。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hù)法篇第五
釋利涉者。本西域人也。即大梵婆羅門之種姓。夙齡疆志機(jī)警溢倫。宗黨之中推其達(dá)法。欲游震旦結(jié)侶東征。至金梭嶺遇玄奘三藏。行次相逢禮求奘度。既而群經(jīng)眾論鑿竅通幽。特爾遠(yuǎn)塵歸乎正道。非奘難其移轉(zhuǎn)矣奘門賢哲輻湊。涉季孟于光寶之間。其為人也猶帛高座之放曠。中宗最加欽重。朝廷卿相感義與游。開元中于安國寺講華嚴(yán)經(jīng)。四眾赴堂。遲則無容膝之位矣。檀施繁熾利動人心。有穎陽人韋玎。垂拱中中第。調(diào)選河中府文學(xué)。遷大理評事秘校。見涉講筵幣帛堆積。就乞選糧所獲未厭。表請釋道二教定其勝負(fù)。言釋道蠹政可除玄宗詔三教各選一百人。都集內(nèi)殿。韋玎先陟高座。挫葉靜能及空門思明。例皆辭屈。涉次登座解疑釋結(jié)。臨敵有馀。與韋往返百數(shù)千言。條緒交亂相次抗之。棼絲自理正直有歸。涉重問韋曰。子先登席可非主耶。未審主人何姓。玎曰。姓韋。涉將韋字為韻揭調(diào)長吟。偈詞曰。我之佛法是無為。何故今朝得有為。無韋始得三數(shù)載。不知此復(fù)是何韋。涉之吟作百官悚然。帝果憶何韋之事。凜然變色曰。玎是庶人宗族敢爾輕懱朕玄元祖教。及凌??釋門。玎下殿俯伏待罪。叩頭言。臣非庶人之屬。涉貴其鉗利口以解疏狂。奏曰。玎是關(guān)外之人。非玄貞之族類。敕貶象州百姓。賜涉錢絹助造明教寺。加號明教焉。二教重熙涉之力也。因著立法幢論一卷。公卿間有言曰。涉公是韋掾之膏盲也。涉曰。此舉也矢在弦上不得不發(fā)。自此京城無不改觀。言談講者以涉為最焉。晚節(jié)遭其譴謫漢東。尋屬寬宥移徙南陽龍興寺。時惠忠國師知重涉名。聊款關(guān)相謁曰。納衣小僧向前某被門徒朝要連坐于此。適觀師當(dāng)有貴氣??勺鞲叩绹隆N鹜嵋?。乃開篋提衣物令忠?guī)熞穵洹S纱讼遴囍私泽@涉如此懸記。忠?guī)煹缆曈止怅U焉。蓋涉望重之故也。上元二年詔忠?guī)熑牍B(yǎng)。肅宗時入宮起居。太上皇乃引忠見上皇曰。此人何如利涉。則知涉才業(yè)優(yōu)長帝王器重。復(fù)多著述。大歷中西明寺翻經(jīng)沙門圓照撰涉?zhèn)鞒梢皇?。足知言行之多也矣?/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俗姓高。高駢族子。博極群書,善講說,而脫略跌宕,無日不醉。自號為酒禿。南唐李煜召講《華嚴(yán)經(jīng)》,賞賚甚厚,玄寂即日盡送酒家,日夜劇飲。醉則從小兒數(shù)十,浩歌道中。一日,醉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全唐詩》避玄燁(圣祖)諱改作元寂。俗姓高,自稱高駢族人。南唐烈祖時,出家于金陵開元寺。元宗保大中,詔講《法華經(jīng)》,授左街僧錄,賜號明教大師。屬違戒律,有司惜其才而赦之。后主時入講《華嚴(yán)經(jīng)》,賜金帛甚多。因而益自恣,日以狂飲為事,醉則行歌于路。坐是落僧職,出居長干寺,后醉死于石子岡。馬令《南唐書》卷二六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歌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7—1072 【介紹】: 宋僧。藤州鐔津人,俗姓李,字仲靈,自號潛子。七歲出家,十三落發(fā),十九游方,得法于筠州洞山之聰公,住南屏最久。仁宗慶歷間,隱居錢塘靈隱大桐塢永安精舍?;实v中入京師,兩上萬言書,賜號明教大師。博通內(nèi)典,嘗作《原教孝論》以與當(dāng)時辟佛者抗。為文雄偉,能自暢其說。有《治平集》、《鐔津集》。
全宋詩
釋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靈,自號潛子,欲姓李,藤州鐔津(今廣西藤縣)人。七歲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慶歷間居錢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獻(xiàn)所著《禪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詔付傳法院,并賜號明教。神宗熙寧五年六月卒于杭州靈隱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今存《鐔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詩二卷。事見《鐔津文集》卷首宋陳舜俞《鐔津明教大師行業(yè)記》。 契嵩詩,以《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明弘治刊本《鐔津文集》為底本,校以《宋四十名家小集》(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a target='_blank'>鐔津文集》尚有有明永樂刻本(藏湖南省圖書館)、萬歷三十五年嘉興楞巖寺刻徑山藏本(藏武漢大學(xué)圖書館),其所載詩與弘治刊本同。
槜李詩系·卷三十
契嵩,藤州人。嘗著原教論,又禪門定祖圖、傳法正宗記、輔教編,上之仁宗,韓琦、歐陽修皆尊禮之。初居佛日,嘉祐中,陳舜俞以其宅為光德庵,俗名荒墩,在今嘉善治東五里,延嵩焚修其中。有鐔津集。熙寧四年寫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喜獨(dú)行。不學(xué)大梅老,貪聞鼯鼠聲。遂化。阇毗不壞者五,頂耳舌、童真數(shù)珠,葬于永安之左。
全宋文·卷七六四
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靈,自號潛子,俗姓李,藤州鐔津(今廣西藤縣北)人。七歲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而游方,下江湘,陟衡廬,得法于筠州洞山曉聰禪師。慶歷間至杭州,居靈隱寺。是時,歐陽修等人排佛尊儒,嵩乃作《輔教編》等論,會通儒釋,士大夫愛其文而畏其辯。又著《傳法正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論》,釐定禪宗祖系,對后世影響甚大。嘉祐六年至京師,上其《輔教》、《正宗》諸書,仁宗命入大藏,并賜號明教大師。尋仍歸杭州。英宗治平中,蔡襄知杭州,延居佛日禪院;數(shù)年,復(fù)歸靈隱。熙寧五年卒。其著作曾編為《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六十馀萬言,后有散佚。紹興中,釋懷悟輯其部分詩文,編為《鐔津文集》二十卷傳世。又其《定祖圖》、《正宗記》、《正宗論》等三書別存于釋藏。事跡見陳舜俞《都官集》卷八《明教大師行業(yè)記》。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七
禪師名契嵩。字仲靈。自號潛子。生藤州鐔津李氏。七歲。母鐘施以事東山沙門某。十三得度受具。十九游方。時寧風(fēng)有異女子姚。精嚴(yán)而住山。時年百馀歲。面如處子。嵩造焉。女子留之信宿。中夜聞池中有如戛銅器聲。以問女子。女子曰。噫此龍吟也。聞?wù)呷疳纭W赢?dāng)有大名于世行矣。無滯于是。下沅湘。陟衡岳。謁神鼎諲禪師。諲與語奇之。然無所契悟。游袁筠間。受記莂于洞山聰公。嵩夜則頂戴觀世音菩薩之像。而誦其號。必滿十萬。乃??以為常。自是世間。經(jīng)書章句。不學(xué)而能。是時天下之士。學(xué)古文。慕韓愈拒我。以遵孔子。東南有章表民。黃聱隅。李太伯。尤雄杰者。學(xué)者宗之。嵩作原教論十馀萬言。明儒釋之道一貫。以抗其說。讀之者畏服。未幾復(fù)游衡岳。罷歸著禪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其志蓋憫道法陵遲。博考經(jīng)典。以佛后摩訶迦葉。獨(dú)得大法眼藏。為初祖。推之下至于達(dá)磨多羅。為二十八祖。密相付囑。不立文字。謂之教外別傳。書成游京師。知開封府龍圖王公素。奏之仁宗皇帝。覽之加嘆。付傳法院。編次入藏。下詔褒寵。賜紫方袍。號明教。嵩再奏辭讓。不許。宰相韓琦大參。歐陽脩。皆延見而尊禮之。留居閔賢寺。不受。再請東還。于是律學(xué)者憎疾。相與造說以非之。嵩益著書。援引古今。左證甚明。幾數(shù)萬言。禪者增氣。而天下公議。翕然歸之。熙寧五年六月四日晨興。寫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獨(dú)自行。不學(xué)大梅老。貪聞鼯鼠聲。至中夜而化。阇維斂六根之不壞者三。頂骨出舍利。紅白晶潔。狀如大菽。常所持?jǐn)?shù)珠。亦不壞。道俗合諸不壞。葬于故居永安院之左。閱世六十有六。坐五十有三夏。有文集總百馀卷。六十萬言。其甥法澄??朔畈刂R孕藕笫?。嵩居錢塘佛日禪院(或云惠日禪師)。應(yīng)密學(xué)蔡公襄所請也。東坡曰。吾入?yún)巧屑耙娽?。其為人常瞋。蓋嵩以瞋為佛事云。 贊曰。是身聚沫耳。特苦業(yè)所持。寔本一念。首楞嚴(yán)曰。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然但名為融通妄想。念常清凈。正信堅固。則名善根功德之力。嵩生而多聞。好辯而常瞋。死而火之。目舌耳毫為不壞。非正信堅固功德力乎。余嘗論人之精誠不可見。及其化也。多雨舍利。譬如太平無象。而烝枯朽。為菌芝。嵩其尤著聞?wù)?。聰公可謂有子矣。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契嵩。字仲靈。藤州鐔津人。姓李氏。七歲出家。既受具。常戴觀音圣像。誦其名號。日十萬聲。經(jīng)傳雜書靡不博記。得法于洞山聰公。慶歷中至錢塘。樂湖山之勝。遂稅駕焉。自號潛子。一室翛然。閉戶著書。作輔教論十馀萬言。明儒釋一貫。又著定祖圖正宗記。抱其書入京師。因府尹龍圖王公素以書獻(xiàn)。仁廟嘉嘆。詔付傳法院編次。旌以明教之號。賜其書入藏。韓忠獻(xiàn)公歐陽文忠公皆稱道之。由是名振海內(nèi)。已而東還。屬蔡公襄為守。延置佛日山。居數(shù)年。退老于靈隱永安精舍。熙寧五年示寂。阇維。六根不壞者三。曰眼曰舌曰童真。并頂骨數(shù)珠五物存焉。所出舍利。紅白精潔。狀如大菽。葬于永安院之左。門人編其書曰鐔津集。 贊曰。 閉戶著書  引古連今  披誠帝闕  真氣森森 名馳海宇  道振禪林  百煉不耗  斯表精金
新續(xù)高僧傳·護(hù)法篇第五之一
釋契嵩,字仲靈,亦號潛子。姓李氏,鐔津人。年十三落發(fā)受具。弱冠出游,往還江湘衡岳間。首常戴觀世音像,而誦其洪號,日十萬聲。由是澄心妙想,理啼文言,慧悟俱徹。世間典籍,一覽便通。初參洞山聰,豁爾省朗。當(dāng)是時,有慕韓昌黎排佛者,其言寖熾。嵩深憂之,作《原教論》,明儒釋一貫,以抗其說,聞?wù)唧@服,法會復(fù)昌。嵩復(fù)著《禪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諸篇,以閎厥旨。觀察李公謹(jǐn),以其名聞,詔賜紫衣。府尹王仲儀,復(fù)以所著《圖》、《記》上之,仁宗嘉嘆。宣付傳法院編次入藏,仍賜“明教”之號。當(dāng)世名公巨子,如韓忠獻(xiàn)琦、歐陽文忠修,莫不欽企。交相延譽(yù),聲望日隆。嵩居南屏最久,有《游南屏記》及題詠諸什。后為蔡君謨請主佛日。未幾,遂謝去,隱于靈隱大桐塢永安精舍。宋熙寧五年六月四日,書偈而化。偈曰:“此夜月初明,吾今喜獨(dú)行。不學(xué)大梅老,貪聞鼷鼠聲?!陛迸貌粔恼呶?,凈慈北澗居簡,以五不壞贊之。所著有《輔教編》、《定祖論》、《正宗記》及《鐔津集》三十卷。
《國語辭典》:明教  拼音:míng jiào
1.由摩尼教發(fā)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組織?;旌嫌械澜?、佛教等思想。尊張角為教祖,敬摩尼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在五代、宋、元時,常被利用作為組織作亂的工具。最著名的有方臘之亂、王念經(jīng)之亂。
2.高明的指教?!稇?zhàn)國策。魏策一》:「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div>
《分類字錦》:明教致化
列女傳啟母者涂山氏長女也夏禹娶以為妃既生啟辛壬癸甲啟呱呱泣禹去而治水惟荒度土功三過其家不入其門涂山獨(dú)明教訓(xùn)而致其化焉及啟長化其德而從其教卒致令名
分類:太后
《漢語大詞典》:魔教
五代 、兩 宋 時對秘密宗教組織明教的誣稱。明教由摩尼教發(fā)展而成,不事鬼神,供奉 摩尼 。時人易“摩”為“魔”,稱明教為“魔教”,稱其吃齋為“食菜事魔”。參見“ 吃菜事魔 ”、“ 食菜事魔 ”。
《漢語大詞典》:吃菜事魔
亦作“喫菜事魔”。 宋 代民間有明教,一人為魔頭,結(jié)黨事之,皆菜食,不茹葷,官書稱之為“喫菜事魔”。 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於是賢士惴慄,中材解體,銷聲滅影,穢德垢行,以避此名,殆如喫菜事魔、影跡犯敗之類。”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紹興四年五月:“起居舍人 王居正 言:‘伏見兩 浙 州縣,有喫菜事魔之俗, 方臘 以前,法禁尚寬,而事魔之俗,猶未至於甚熾?!?明 王世貞 《周邸東書堂禊帖》:“比之爾時諸賢,風(fēng)流都不似,然不至作 宋 儒喫菜事魔也?!眳㈤?王國維 《觀堂別集·摩尼教流行中國考》
《漢語大詞典》:食菜事魔
五代 、兩 宋 時的秘密宗教組織明教,提倡素食,供奉 摩尼 為光明之神,時人稱之為“食菜事魔”。 魯迅 《且介亭雜文·隨便翻翻》:“看見了 宋 人筆記里的‘食菜事魔’, 明 人筆記里的‘十彪五虎’,就知道‘哦呵,原來“古已有之”’?!眳㈤?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參見“ 吃菜事魔 ”。
《漢語大詞典》:吃菜事魔
亦作“喫菜事魔”。 宋 代民間有明教,一人為魔頭,結(jié)黨事之,皆菜食,不茹葷,官書稱之為“喫菜事魔”。 宋 葉適 《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於是賢士惴慄,中材解體,銷聲滅影,穢德垢行,以避此名,殆如喫菜事魔、影跡犯敗之類?!?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紹興四年五月:“起居舍人 王居正 言:‘伏見兩 浙 州縣,有喫菜事魔之俗, 方臘 以前,法禁尚寬,而事魔之俗,猶未至於甚熾。’” 明 王世貞 《周邸東書堂禊帖》:“比之爾時諸賢,風(fēng)流都不似,然不至作 宋 儒喫菜事魔也?!眳㈤?王國維 《觀堂別集·摩尼教流行中國考》。
《漢語大詞典》:事魔吃菜(事魔喫菜)
明教徒信奉光明之神 摩尼 ,不葷食。 宋 時被斥為“事魔喫菜”。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近世 江 浙 有事魔喫菜者,云其原出於五斗米,而誦《金剛經(jīng)》?!币嘧鳌笆履巢?。”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事魔食菜,法禁甚嚴(yán)。有犯者,家人雖不知情,亦流於遠(yuǎn)方,以財產(chǎn)半給告人,餘皆沒官;而近時事者益眾?!?/div>
明教
【佛學(xué)大辭典】
(人名)宋杭州契嵩,字仲靈,號潛子,宋仁宗賜明教大師之號。見五燈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