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1詞典 1分類詞匯 50
《國語辭典》:彌補(彌補)  拼音:mí bǔ
補足?!段拿餍∈贰返谌换兀骸杆麄冞@種主顧,每年也要遇到幾個,只消遇著幾個冤大頭,也就彌補過去了。」
《國語辭典》:補綻(補綻)  拼音:bǔ zhàn
修補縫隙。《后漢書。卷五二。崔骃傳》:「期于補綻決壞,枝柱邪傾,隨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寧之域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泥補(泥補)
猶彌補。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xí)·變調(diào)》:“乃一時照管不到,致生漏孔,所謂至人千慮,必有一失。此等空隙,全靠后人泥補,不得聽其缺陷而使千古無全文也?!?/div>
分類:彌補
《漢語大詞典》:補縫(補縫)
(1).縫補衣服。戰(zhàn)國策·中山策:“至於 平原君 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食貨志下》:“嬪婦桑蠶、織紝、紡績、補縫。”
(2).彌補。《淮南子·要略》:“差擇微言之眇,詮以至理之文,而補縫過失之闕者也。”
《漢語大詞典》:補接(補接)
(1).彌補。 漢 王充 論衡·率性:“能納韋絃之教,補接不足,則 豹 、 安于 之名可得參也。”
(2).謂在原有基礎(chǔ)上加以擴充。南齊書·豫章文獻(xiàn)王嶷傳:“往歲收合得少雜材,并蒙賜故板,啟榮內(nèi)許作小眠齋,始欲成就,皆補接為辦,無乖格製?!?/div>
《漢語大詞典》:償贖(償贖)
補償;彌補。 王西彥 《古屋》第三部七:“悲哀壓不倒他們,相反的他們能夠從悲哀里索取償贖。”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 馬希賢 先生就更加寵愛她,仿佛要用父親的愛來償贖她的不幸?!?/div>
分類:補償彌補
《國語辭典》:補闕(補闕)  拼音:bǔ quē
1.填補缺漏,匡正錯失?!稌x書。卷三六。張華傳》:「華遂盡忠匡輔,彌縫補闕,雖當(dāng)闇主虐后之朝,而海內(nèi)晏然,華之功也?!?br />2.職官名。唐置,掌諫諷和舉薦。其中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
《國語辭典》:補苴(補苴)  拼音:bǔ jū
彌補缺漏。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div>
《國語辭典》:補救(補救)  拼音:bǔ jiù
彌補過失,矯正差錯。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谝弧鸪觯骸复四搜a救之微權(quán),亦是譏褒之妙用?!?/div>
《漢語大詞典》:補天穿(補天穿)
古代民間習(xí)俗。歲時廣記·系煎餅引 晉 王嘉 拾遺記:“ 江 東俗號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繫煎餅餌置屋上,謂之補天穿?!?/div>
《漢語大詞典》:圓轉(zhuǎn)(圓轉(zhuǎn))
旋轉(zhuǎn)。晉書·王述傳:“﹝ 王述 ﹞嘗食雞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擲地,雞子圓轉(zhuǎn)不止?!?清 唐甄 潛書·性才:“軸虛相受,徑不二寸,圓轉(zhuǎn)無滯?!?br />(1).宛轉(zhuǎn),通暢。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下:“不可因他言語圓轉(zhuǎn),生個喜心?!?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戊籤·唐順之》:“蓋其調(diào)圓轉(zhuǎn)流利,須擇題而施?!?br />(2).彌補,完善。 宋 陳亮 《壬寅答朱元晦秘書》書:“若事體全轉(zhuǎn),所謂智者獻(xiàn)其謀,其間可採取處亦多;但謂有補於圓轉(zhuǎn)事體,則非某所知也?!?br />(3).轉(zhuǎn)圜,斡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回:“乞在方伯處,代圓轉(zhuǎn)一二。”
《漢語大詞典》:補?。ㄑa敗)
(1).彌補歉年。《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范寧 注:“敗,謂兇年?!?br />(2).補救敗局。 宋 王安石 《江上》詩之二:“補敗今誰恤?趨生我自羞。”
《國語辭典》:周內(nèi)(周內(nèi))  拼音:zhōu nà
四處搜尋附會疑證,務(wù)使人獲罪入獄?!稘h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路溫舒》:「上奏畏卻,則鍛鍊而周內(nèi)之?!顾?。楊萬里 宋故華文閣直學(xué)士贈特進(jìn)程公墓志銘:「理訟獄之負(fù)則專務(wù)罰金,甚至周內(nèi)罪名,沒入生業(yè)。」
《漢語大詞典》:復(fù)補(復(fù)補)
彌補,補救。莊子·德充符:“夫 無趾 ,兀者也,猶務(wù)學(xué)以復(fù)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
分類:彌補補救
《漢語大詞典》:耗米
舊時官府征收錢糧時以彌補損耗為名額外加征的部分。 明 陳士元 《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 五代 周 顯德 年。詔云:漕運自 晉 漢 以來,不給斗耗,綱吏多以虧欠抵死,自合每石給耗一斗。至 宋 詔止絶之。今之俗,則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納戶矣?!?span id="4vlmfzx" class="book">《清文獻(xiàn)通考·國用五》:“耗米每正額米一石, 江 南加徵三斗, 浙江 四斗?!眳⒁姟?耗羨 ”。
《國語辭典》:耗羨(耗羨)  拼音:hào xiàn
舊時官吏徵收銀糧時,為防止漕運的耗損,于正額之外多收若干,稱為「耗羨」。《儒林外史》第四回:「一歲之中,錢糧、耗羨、花、布、牛、驢、漁船、田房稅,不下萬金?!?/div>
《國語辭典》:追補(追補)  拼音:zhuī bǔ
事后再予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