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花都  拼音:huā dū
巴黎的別稱。參見「巴黎」條。
分類:花都巴黎
《國語辭典》:沙隆  拼音:shā lóng
城市名:(1)位于法國東部,在巴黎之東一百零七哩,瀕塞納河。(2)位于法國中東部,在塞納河畔,產葡萄、谷物及砂糖等。
《漢語大詞典》:正義者同盟
1836年由德國流亡者同盟中分裂出來的左翼激進分子在巴黎成立的秘密革命組織。領導人有魏特林等。1839年在巴黎參加了布朗基領導的四季社發(fā)動的起義。失敗后,許多領導人被捕和被驅逐。1840年在倫敦恢復組織,并發(fā)展成國際性工人組織。后在馬克思、恩格斯幫助下,接受科學社會主義。1847年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
《漢語大詞典》:冼星海
(1905-1945)作曲家。廣東番禺人,生于澳門。曾在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上海國立音樂院及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935年回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至延安,曾任魯藝音樂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赴蘇聯為在延安拍攝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后病逝于莫斯科。作有大合唱《黃河》《生產》等四部,歌曲《到敵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以及交響曲《民族解放》、管弦樂《中國狂想曲》等。
《國語辭典》:羅可可式(羅可可式)  拼音:luó kě kě shì
十八世紀初源于巴黎的一種精致裝飾藝術風格。西元一七一五年至一七四五年是羅可可傾向的集中體現,不止在建筑方面,在家具、地毯、瓷器和金銀器亦然,尤其在繪畫上更具其典型風格。法國羅可可式的杰出范例是尚蒂依小城堡的親王沙龍。也譯作「洛可可式」。
《國語辭典》:羅蘭夫人(羅蘭夫人)  拼音:luó lán fū rén
Madame Roland
人名。(西元1754~1793)為巴黎雕刻家的女兒,法國政治家羅蘭(Roland de laPlatiere)之妻。才華出眾,勇敢高潔,熟知盧梭及其他十八世紀法國哲學家的民主思想,后被捕入獄,在監(jiān)禁期間,著有回憶錄請后代子孫公斷。臨刑時留下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div>
《國語辭典》:楓丹白露(楓丹白露)  拼音:fēng dān bái lù
法蘭西斯一世在今法國北部塞納──馬恩省城(巴黎東南六十五公里)所建法國文藝復興樣式的楓丹白露城,該城以獨特而優(yōu)雅的風格著名。
《國語辭典》:工藝雜流(工藝雜流)  拼音:gōng yì zá liú
從事手工技藝的各類人物。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院記〉:「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藝雜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館?!?/div>
《國語辭典》:革命法庭  拼音:gé mìng fǎ tíng
Revolutionary Tribunal
西元一七九三年法國革命期間為審判政治犯在巴黎成立的刑事法庭,是雅各賓政權推行恐怖專政最強力的機構之一。禁止被告雇用律師進行辯護,并規(guī)定死刑為唯一刑罰。革命法庭于一七九五年被撤銷。
《國語辭典》:世界人權節(jié)(世界人權節(jié))  拼音:shì jiè rén quán jié
西元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第三屆聯合國大會在巴黎舉行,通過世界人權宣言;次年,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宣布是日為世界人權節(jié),一九五○年,聯合國通告各會員國遵行。簡稱為「人權節(jié)」。
《國語辭典》:香榭里大道  拼音:xiāng xiè lǐ dà dào
法國巴黎凱旋門至康科德廣場的中心街道。寬達一百二十四公尺,沿街多為珠寶店、服裝店等高級商店以及劇院、餐廳等。
《國語辭典》:巴黎歌劇院(巴黎歌劇院)  拼音:bā lí gē jù yuàn
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歌劇院?,F稱為巴黎國家歌劇院(Opéra National de Paris)。為法語Opéra de Paris的意譯。由加尼葉(Charles Garnier)設計,西元一八六二年開始興建,一八七五年啟用,早期稱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Garnier),現通稱巴黎歌劇院,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筑,擁有一千九百七十九個座位,被認為是新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之一。
《國語辭典》:巴士底監(jiān)獄(巴士底監(jiān)獄)  拼音:bā shì dǐ jiān yù
法國巴黎歷史建筑物。西元一三七○年由法王查理五世下令建造。本為保衛(wèi)巴黎而建,因極為堅固,十七世紀起作為國家監(jiān)獄。一七八九年路易十六在位時,因無法應付財政和民生兩方面困難,使人民極為憤怒,遂攻陷巴士底監(jiān)獄,掀開革命序幕。其后革命政府下令將它拆毀。一九八九年,法國慶祝革命兩百周年,在原址興建一座現代化歌劇院,以為紀念。
《國語辭典》:艾菲爾鐵塔(艾菲爾鐵塔)  拼音:ài fēi ěr tiě tǎ
法國為慶祝革命一百周年,在巴黎舉行世界博覽會,由工程師艾菲爾(Alexandre Gust-ave Eiffel)設計建造的紀念塔。位于巴黎的塞納河畔。由四個傾科的鋼鑄構成,以巨大拱門連接,有玻璃外殼的電梯沿曲線上升。高三百一十二公尺,重約六千三百公噸。為當時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
《國語辭典》: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拼音:páng bì dù guó jiā yì shù wén huà zhōng xīn
位于巴黎的法國藝術文化中心。是法國總統(tǒng)龐畢度所構想。西元一九七七年落成,建筑物四周圍以透明玻璃。該中心包括現代美術館、圖書館、工業(yè)創(chuàng)作中心與音樂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