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型 → 坓型”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吹風(吹風)  拼音:chuī fēng
1.身體被風吹到。如:「在風口吹風,小心著涼了!」
2.用吹風機烘乾頭發(fā)。如:「理發(fā)師正忙著幫客人吹風?!?br />3.透露或傳遞消息。《鄰女語》第八回:「沈道臺又到街頭巷尾,找尋都統(tǒng)的書役,一路吹風送信,要他們回來當差?!?/div>
《國語辭典》:俗語(俗語)  拼音:sú yǔ
通俗流行的話語。《紅樓夢》第五七回:「豈不聞俗語說的『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原來勞航芥自到了香港,在港督那里掛了號,管理訴訟等事,俗語就叫作律師。」
《國語辭典》:成語(成語)  拼音:chéng yǔ
漢語中有典源,具多層表義功能的固定語??勺鳛榫渥拥某煞?,形式不一,以四言為主。一般都有引申的比喻義,而非單純使用字面上的意思。如「矛盾」、「綿里針」、「勢如破竹」、「篳路藍縷」等。
《漢語大詞典》:民語(民語)
民間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語。一般言簡意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經驗和愿望。荀子·大略:“民語曰:欲富乎,忍恥矣,傾絶矣,絶故舊矣,與義分背矣?!?漢 賈誼 《新書·保傅》:“瞽史誦詩,工誦箴諫,大夫進謀,士傳民語,習與智長,故切而不愧?!?明 楊慎 《風雅逸篇序》:“録古諺、古語、古言、鄙諺、鄙語、野語,俗語、故語、民語、不恭之語百五十條為第八卷?!?/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鬈(髮鬈)
經過加工定型的鬈發(fā)。 李國文 《月食》:“她抬起胳膊,用手攏攏那樣式做得相當考究的發(fā)鬈?!?/div>
分類:加工定型
《國語辭典》:熟語(熟語)  拼音:shú yǔ
語言中已定型的固定詞組或句子。包括成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是在人們長期使用語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漢語大詞典》:五言絕句(五言絶句)
詩體之一。始于 南朝 齊 梁 ,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韻,可押平韻或仄韻。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五言絶句難於七言絶句?!?明 吳訥 《文章辨體序說·絕句》:“ 楊伯謙 云:‘五言絶句, 盛唐 初變 六朝 子夜體。’”亦省稱“ 五言絶 ”、“ 五絶 ”。 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下:“五言絶,調易古;七言絶,調易卑?!?清 李重華 《貞一齋詩說·詩談雜錄》:“五言絶發(fā)源《子夜歌》,別無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彈丸脫手為妙。” 清 施補華 《峴傭說詩》:“五絶只二十字,最為難工。”
分類:詩體定型
《國語辭典》:暫染發(fā)慕絲(暫染發(fā)慕絲)  拼音:zhàn rǎn fǎ mù sī
一種可以隨時染發(fā),隨時洗凈的定型液。慕絲為英語mousse的音譯。是針對發(fā)色彩妝所開發(fā)的產品。主要的特點在于可提供長效染發(fā)前的嘗試與選擇。
《國語辭典》:釉燒(釉燒)  拼音:yòu shāo
陶瓷坯體經素燒定型后,進行施釉,再作第二次更高溫的燒制。
《國語辭典》:定裝(定裝)  拼音:dìng zhuāng
戲劇演出前,演員造型設計的定型。
《國語辭典》:有模子  拼音:yǒu mú zi
有定型、有規(guī)格。指物品有一定的價錢。《醒世姻緣傳》第三九回:「那布是有模子的營生,只是那板有什么定價?」
《國語辭典》:定型  拼音:dìng xíng
人、事、物的外觀、特點逐漸形成,并固定下來。如:「演藝人員必須勇于嘗試各種角色,否則一旦被定型,便不易突破?!?/div>
《漢語大詞典》:程式動作(程式動作)
戲劇術語。指經過藝術夸張、提煉加工而定型的規(guī)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動作。如 中國 傳統(tǒng)戲曲中人物出場時整冠理髯,哀痛時揚袖,以及大將出征前“起霸”,策馬奔馳時“趟馬”等。《人民日報》1981.4.25:“優(yōu)秀的演員……用特有的程式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復雜的思想感情?!?/div>
《漢語大詞典》:程序動作
(1).同“程式動作”,戲劇術語。指經過藝術夸張、提煉加工而定型的規(guī)范化、格式化的表演動作。
(2).指依據一定標準、規(guī)范進行的動作或操作。
《國語辭典》: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拼音:qiǎo fù nán wéi wú mǐ zhī chuī
(諺語)巧媳婦沒米也做不出飯來。比喻即使非常靈巧的人,做事缺乏必要條件,也難以完成。如:「不是我不愿意表現(xiàn)廚藝,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作「巧婦做不得無面馎饦」、「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