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6,分22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墜失
喪失
丟失
失隕
失喪
丟掉
遁棄
不用
中興
得失
無知
落魄
忘形
風化
無色
《漢語大詞典》:墜失(墜失)
失去;廢馳。國語·周語上:“庶人、工、商各守其業(yè),以共其上,猶恐其有墜失也,故為車服、旗章以旌之。”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徐佐卿:“然此箭非人間所有,吾留之于壁上,后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無墜失?!?宋 葉適 《應詔條奏六事》:“風流日以墜失,士俗日以頽敗,宮無素望,人無定品?!?span id="n3yl3d0"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三》:“ 明 神 、 熹 二宗,法紀墜失, 愍帝 嗣統(tǒng),事無可為,雖國覆身殉,未可以荒淫例?!?/div>
分類:失去
《國語辭典》:喪失(喪失)  拼音:sàng shī
失去。如:「遲到使他喪失了比賽的資格。」
分類:喪失失去
《國語辭典》:丟失(丟失)  拼音:diū shī
丟掉、遺失。如:「她的愛犬不小心丟失了,現(xiàn)在正大街小巷的找著?!?/div>
《漢語大詞典》:失隕(失隕)
違失;失去。左傳·昭公七年:“ 嬰齊 受命于 蜀 ,奉承以來,弗敢失隕,而致諸宗祧?!?宋 司馬光 《迂書·士則》:“士者事天以順,交人以謹,謹司其分,不敢失隕而已矣?!?/div>
分類:違失失去
《漢語大詞典》:失喪(失喪)
(1).亡失。禮記·三年問:“今是大鳥獸,則失喪其羣匹,越月踰時焉,則必反巡?!?br />(2).指潰散。 元 鄭光祖 《三戰(zhàn)呂布》第四折:“逼的箇 呂溫侯 逃命荒,八健將已中傷,殺的那敗殘軍盡皆失喪?!?br />(3).失去。荀子·性惡:“ 孟子 曰:‘今人之性善,將皆失喪其性,故惡也。’”
(4).謂失去力量,衰敗。荀子·富國:“人皆亂,我獨治;人皆危,我獨安;人皆失喪之,我按起而制之。”
《國語辭典》:丟掉(丟掉)  拼音:diū diào
1.丟棄。如:「把這些雜物拿去丟掉?!?br />2.遺失。如:「為了找尋丟掉的錢包,他已在這條路上來回走了好幾趟?!?/div>
《漢語大詞典》:遁棄(遁棄)
猶失去。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昔者 越國 遁棄宗廟,身為窮虜?!?/div>
分類:失去
《國語辭典》:不用  拼音:bù yòng
1.不使用。漢。武帝 賢良詔:「周之成康,刑措不用,德及鳥獸?!?br />2.不必、不需要?!都t樓夢》第二九回:「到明兒我在正面樓上,你在旁邊樓上,你也不用到我這邊來立規(guī)矩,可好不好?」
《國語辭典》:中興(中興)  拼音:zhōng xīng
由衰復盛,重新振作?!对娊?jīng)。大雅。烝民。序》:「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鼓铣?。鐘嶸《詩品序》:「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復興,踵武前王,風流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div>
《國語辭典》:得失  拼音:dé shī
1.是非成敗?!妒酚?。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十馀萬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人生寄于太虛之中,其間榮悴悲歡,得失聚散,彼死此生,變形換殼,如夢一場?!?br />2.利弊、適當和不適當。《漢書。卷八。宣帝紀》:「高材好學,然亦喜游俠,斗雞走馬,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史傳》:「舉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標勸戒?!?/div>
《國語辭典》:無知(無知)  拼音:wú zhī
1.沒有知識、不明事理。《西游記》第一五回:「不知他怎么無知,今日沖撞了大圣?!埂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無知的孽障!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記得幾首熟詩,也敢在老先生前賣弄。」
2.沒有感覺、知覺?!豆攘簜鳌Y夜辍罚骸甘療o知之物,鹢微有知之物?!?/div>
《國語辭典》:落魄  拼音:luò tuò
1.窮困潦倒而不得志?!妒酚?。卷九七。酈生傳》:「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yè),為里監(jiān)門吏?!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身落魄,生計皆無。」也作「落拓」。
2.率性豪放、不受拘束。唐。杜牧 遣懷詩:「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div>
《國語辭典》:忘形  拼音:wàng xíng
1.忘記自己的形體?!肚f子。讓王》:「故養(yǎng)志者忘形,養(yǎng)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2.不拘形跡。唐。杜甫〈醉時歌〉:「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埂度辶滞馐贰返谝弧鸹兀骸改阄覕?shù)十年故交,凡事忘形?!?br />3.比喻興奮失常。如:「得意忘形」。
《漢語大詞典》:風化(風化)
教育感化。語出詩序:“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鄭玄 箋:“風化、風刺皆謂譬喻不斥言也?!?span id="kxvxaho" class="book">《漢書·禮樂志》:“宜興辟雍,設庠序,陳禮樂,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span id="vigges3" class="book">《明史·廣西土司傳一·慶遠》:“各村寨皆置社學,使?jié)u風化?!?
《漢語大詞典》:無色(無色)
(1).沒有顏色。《淮南子·原道訓》:“無形而有形生焉,無聲而五音鳴焉,無味而五味形焉,無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於無,實出於虛?!?br />(2).謂失去光彩。 南朝 齊 謝朓 《高松賦》:“同云映其無色,陽光沉而減暉。” 唐 高適 《東征賦》:“天地無色,風塵潰亂?!?br />(3).猶言面失人色。史記·日者列傳:“ 宋忠 、 賈誼 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br />(4).指無色界。 南朝 陳 徐陵 《齊國宋司徒寺碑》:“無色之外,方為化域;非想之中,猶稱火宅?!?span id="w7gsqkd"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八七:“自餘第四禪,其亦不定。或求無色,或求浄居,或求無想,故識亦不樂住也。”參見“ 無色界 ”。
《國語辭典》:無色界(無色界)  拼音:wú sè jiè
佛教用語。佛教宇宙觀三界之一。指沒有形色的生存狀況。無色界又可分成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個范疇,是修行禪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八:「無色所屬界,說名『無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