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天文  拼音:tiān wén
天空中,日月星辰及風、云、雨、雪等一切自然現(xiàn)象。《易經(jīng)。系辭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諸子》:「野老治國于地利,騶子養(yǎng)制于天文?!埂度龂萘x》第八回:「允自幼頗習天文,夜觀乾象,漢家氣數(shù)已盡?!?/div>
《國語辭典》:天運(天運)  拼音:tiān yùn
1.天命、氣數(shù)?!逗鬂h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公孫瓚》:「舍諸天運,徵乎人文。」晉。陶淵明〈責子〉詩:「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br />2.天體的運行?!妒酚?。卷二七。天官書》:「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乖?。郝經(jīng)〈雁媒〉詩:「信禽法天運,斷不為炎涼?!?/div>
《國語辭典》:天行  拼音:tiān xíng
1.天體的運行,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如:「科學博物館展出的這幅天行圖示,讓參觀的民眾知道古人對四季變化的理解?!乖?。關漢卿《拜月亭》第二折:「干戈動地來,橫禍事從天降,……感得這些天行好纏杖。」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灤陽消夏錄二》:「夫天行不能無歲差,況鬼神乎?」
2.流行傳染病。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一。廣知》:「船底苔,療天行?!?/div>
《國語辭典》:天步  拼音:tiān bù
1.天體的運行?!逗鬂h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察三辰于上,跡禍福乎下,經(jīng)緯歷數(shù),然后天步有常?!?br />2.國運。《晉書。卷一一一。慕容煒載記》:「朝綱不振,天步孔艱?!?br />3.天道。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出:「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div>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國古代關于天體的學說,有渾天、宣夜、蓋天三家,稱為“三天”。宋書·律歷志序:“《天文》雖為該舉,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紛然莫辨?!痹敗?宣夜 ”。
(2).道教稱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為三天。漢武帝內(nèi)傳:“是三天上元之官,統(tǒng)領十萬?!?span id="raldavv" class="book">《海內(nèi)十洲記·方丈洲》:“ 方丈洲 在 東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宮,三天司命所治之處?!?span id="f4tol2h"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br />(3).佛教稱欲界、色界、無色界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王琦 注:“三天,謂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也?!?明 何景明 《詠天寧寺塔》詩:“鏡現(xiàn)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記》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見夜間那火,光騰萬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見了?!?br />(5).指 清 代皇子及諸王公讀書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世稱上齋曰三天,蓋由從前列圣每歲駐蹕 澄清園 ,諸王公即讀書園廬,其地為殿三層,皆有 世宗 皇帝御書匾額,前曰‘前垂天貺’,謂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謂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謂之后天,統(tǒng)謂之三天。”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國古代三種宇宙學說之一。主張?zhí)鞜o一定形狀,也非物質(zhì)造成,其高遠無止境,日月星辰飄浮空中,動和靜都依靠“氣”。見晉書·天文志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唐 孔穎達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宣夜絶無師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數(shù),其術兼之,故曰宣夜?!?唐 楊炯 《渾天賦》:“客有為宣夜之學,喟然而言曰:旁望萬里之橫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測天三家以外諸說:“測天者,宣夜、渾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br />(2).借稱測天之學。 宋 錢易 南部新書己:“ 楊盈川 , 顯慶 五年待制宏文館,時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舉,始補校書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學?!?br />(3).指司天之官夜間宣報時辰星象等。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挈壺宣夜,辯氣朔於靈臺;書笏珥彤,紀言事於仙室?!标鼔厥?,指司天之官。
《國語辭典》:中樞(中樞)  拼音:zhōng shū
1.天體運行的中心。漢。揚雄《太玄經(jīng)。卷一。周》:「次二植中樞,周無隅?!固?。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詩:「中樞移北斗,左轄去南臺。」
2.中央政府。唐。劉禹錫〈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詩:「凌云羽翮掞天才,揚歷中樞與外臺?!?br />3.在一事務系統(tǒng)中起主導作用的樞紐。如:「這里的活動中心,是里民們聯(lián)絡情感的中樞。」
《國語辭典》:大運(大運)  拼音:dà yùn
1.天命?!逗鬂h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朕承大運,繼體守丈?!?br />2.術數(shù)用語。星命家以十年一改的命運為「大運」。
《國語辭典》:天球  拼音:tiān qiú
1.一種古玉?!稌?jīng)。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br />2.一種古琴。宋。蘇軾〈十二琴銘。天球〉:「天球至意,合以人力。」
3.以觀測者為中心假想的無限遠球面。天體無論其距離,其位置及運動都投影在此球面上。
《漢語大詞典》:璣衡(璣衡)
(1).“ 璇璣玉衡 ”的省稱。古代觀測天體的儀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唐 楊炯 《登秘書省閣詩序》:“觀星文而考南北,大象入於璣衡?!?嚴復 《救亡決論》:“渾天昉于璣衡,機器創(chuàng)于 班 墨 ?!眳⒁姟?璇璣玉衡 ”。
(2).北斗七星的泛稱。 宋 王安石 《謝賜歷日表》:“恭惟陛下躬包歷數(shù),政順璣衡,齊日月之照臨,體乾坤之闔辟?!?明 楊慎 《柯玉井贈寶劍》詩:“沖霄紫氣璣衡北,照夜清光奎壁東。”
(3).借指天文學。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鼓樓刻漏:“ 石堂 名 普 ,字 尚德 , 寧德 人,精律呂璣衡之學。”
《漢語大詞典》:璇璣玉衡(璇璣玉衡)
亦作“璿璣玉衡”。亦作“琁機玉衡”。 古代玉飾的觀測天象的儀器。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孔 傳:“璿,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孔穎達 疏:“璣衡者,璣為轉運,衡為橫簫,運璣使動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漢 世以來謂之渾天儀者是也?!?span id="1fyaqj4" class="book">《后漢書·安帝紀》:“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據(jù)琁機玉衡,以齊七政?!?清 王韜 《變法上》:“銅龍沙漏,璇璣玉衡, 中國 已有之于 唐 虞 之世。”一說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為璇璣;五至七星名杓,為玉衡。參閱史記·天官書、晉書·天文志上。
《國語辭典》:歷象(曆象)  拼音:lì xiàng
1.日、月、星辰運行的天象。唐。玄宗〈春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殿學士探得風字〉詩:「陰陽調(diào)歷象,禮樂報玄穹?!?br />2.以歷數(shù)、天象為對象來推算和觀測?!稌?jīng)。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div>
《漢語大詞典》:天旋
(1).天體旋轉。常用以形容氣勢雄偉或景象壯觀。 漢 揚雄 《羽獵賦》:“壁壘天旋,神抶電擊?!?唐 杜甫 《續(xù)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詩:“天旋 夔子峽 ,春近 岳陽湖 。” 宋 王安石 《過劉貢甫》詩:“天旋日月不少留,稱意人間寧易得?!?br />(2).比喻皇帝出巡。
(3).比喻巨大變動,常與“地轉”連用。參見“ 天旋地轉 ”。
《國語辭典》:天旋地轉(天旋地轉)  拼音:tiān xuán dì zhuǎn
1.天地轉動,用以形容頭暈眼花?!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七:「達生只覺天旋地轉,支持不得?!?br />2.比喻政局重大變化。唐。元稹〈望云騅馬歌〉:「天旋地轉日再中,天子卻坐明光宮?!挂沧鳌柑煨辙D」。
《漢語大詞典》:方天
(1).可與上天相比。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法頌》:“ 河 澄待圣,海謐期皇。方天譬地,功歸 有梁 ?!?br />(2).我國古代天體論之一種。為 漢 王充 所倡。 南朝 梁簡文帝 《賀道善渾天記》:“方天興於 王充 ,聽天起於 姚信 ?!?唐 李淳風 乙巳占·天象:“論天體象者,凡八家:一曰渾天,即今所載 張衡 《靈憲》是也;二曰宣夜,絶無師學;三曰蓋天,《周髀》所載;四曰軒天, 姚信 所説;五曰穹天, 虞聳 所擬;六曰安天, 虞喜 所述;七曰方天, 王充 所論;八曰四天,襖胡寓言。”參閱 漢 王充 論衡·談天
《國語辭典》:星子  拼音:xīng zi
1.細碎的東西。如:「唾沫星子」、「火星子」、「油星子」。
2.星星。夜空中閃爍發(fā)光的天體。
《漢語大詞典》:天形
(1).天生的形態(tài);天然的形體。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上“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 劉孝標 注引《名士傳》:“ 夷甫 天形奇特,明秀若神?!?唐 獨孤及 《題思禪寺上方》詩:“山中有良藥,吾欲隳天形?!?br />(2).指天體的形態(tài)。晉書·天文志上:“天形南高而北下?!?/div>
《國語辭典》:渾天(渾天)  拼音:hùn tiān
古代認為天形渾圓如鳥卵,地如卵黃,天包于地外,故稱天體為「渾天」?!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前儒舊說,天地之體,狀如鳥卵,天包地外,猶殼之裹黃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然,故曰渾天也?!?/div>
《漢語大詞典》:渾儀(渾儀)
我國古代觀測天體位置的儀器。又稱渾天儀。南史·宋紀上·武帝:“ 長安 豐稔,帑藏盈積,帝先收其彝器、渾儀、土圭、記里鼓、指南車及 秦始皇 玉璽送之都。”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shù)一:“天文家有渾儀,測天之器,設於崇臺,以候垂象者,則古之璣衡也?!?span id="ut6rzuk" class="book">《清史稿·天文志二》:“ 明 於 北京 齊化門 內(nèi)倚城筑 觀象臺 ,倣 元 製作渾儀、簡儀、天體三儀,置於臺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