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擘窠
(1).寫字、篆刻時(shí),為求字體大小勻整,以橫直界線分格,叫“擘窠”。擘,劃分;窠,框格。 唐 顏真卿 《乞御書放生池碑額表》:“前書點(diǎn)畫稍細(xì),恐不經(jīng)久。臣今謹(jǐn)據(jù)石擘窠,大書一本,隨表奉進(jìn)?!?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 漢 印多用五字,不用擘窠?!?br />(2).指大字。 清 趙翼 《岣嶁碑歌》:“想見摩崖作擘窠,六丁下照火光赤?!?清 曹寅 《尚中索書真州東園予有愧焉作詩留別情見乎辭》:“請(qǐng)我書綽楔,擘窠當(dāng)門前。”參見“ 擘窠大字 ”。
《漢語大詞典》:擘窠大字
大字。 宋 惠洪 冷齋夜話·東坡屬對(duì):“又登 望海亭 ,柱間有擘窠大字?!?span id="ax75jht" class="book">《明史·文苑傳四·王稚登》:“四歲能屬對(duì),六歲善擘窠大字?!?聞一多 《一個(gè)白日夢(mèng)》:“那威風(fēng)凜凜的稻草人式的構(gòu)造物,和它上面更威風(fēng)的藍(lán)地白書的八個(gè)擘窠大字:頂天立地,繼往開來。也不知道是出自誰人的手筆?!?/div>
分類:大字
《漢語大詞典》:擘窠大字
大字。 宋 惠洪 冷齋夜話·東坡屬對(duì):“又登 望海亭 ,柱間有擘窠大字?!?span id="e7hrmrk" class="book">《明史·文苑傳四·王稚登》:“四歲能屬對(duì),六歲善擘窠大字?!?聞一多 《一個(gè)白日夢(mèng)》:“那威風(fēng)凜凜的稻草人式的構(gòu)造物,和它上面更威風(fēng)的藍(lán)地白書的八個(gè)擘窠大字:頂天立地,繼往開來。也不知道是出自誰人的手筆?!?/div>
分類:大字
《國語辭典》:大書(大書)  拼音:dà shū
1.民間說唱藝術(shù)中一種說書。以說歷史演義、英雄戰(zhàn)爭(zhēng)、撲刀趕棒之類的故事為主。與有說有唱、敷衍煙花粉黛、兒女私情的小書相對(duì)。
2.以大字書寫。
3.特別記載或書寫。如:「大書特書」。
《國語辭典》:榜書(榜書)  拼音:bǎng shū
書體名。原多使用于封檢題字。后泛指題寫匾額所用的書體。也稱為「署書」。
《國語辭典》:榜書(牓書)  拼音:bǎng shū
書體名。原多使用于封檢題字。后泛指題寫匾額所用的書體。也稱為「署書」。
《漢語大詞典》:堆墨
謂點(diǎn)畫肥重的大字。 宋 王辟之 澠水燕談錄·書畫:“ 陳文惠公 善八分書,變古之法,自成一家,難點(diǎn)畫肥重,而筆力勁健。能為方丈字,謂之堆墨。”
《漢語大詞典》:榜字
寫在匾額上的大字。 宋 米芾 《海岳名言》:“世人多寫大字時(shí),用力捉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shì)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實(shí)得之。榜字固已滿世,自有識(shí)者知之?!?/div>
分類:匾額大字
《國語辭典》:擘窠書(擘窠書)  拼音:bò kē shū
書體名。古人題額,為求點(diǎn)畫勻整,分格書寫,稱為「擘窠」。擘窠書泛指匾額所用的書體。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二。槐西雜志二》:「景州寧遜公,能以琉璃舂碎調(diào)漆,堆為擘窠書,凹凸皴皺,儼若石紋?!挂卜Q為「署書」。
分類:大字
《漢語大詞典》:撮襟書(撮襟書)
謂 南唐 李后主 不以筆而以卷帛書的大字。宣和書譜·李煜:“﹝ 李煜 ﹞善書畫,其作大字,不事筆,卷帛而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二:“舊有 德慶堂 ,在法堂前,堂榜乃 南唐 后主 撮襟書,石刻尚存,而堂徙于西偏矣?!?/div>
《漢語大詞典》:斗筆(斗筆)
寫大字用的毛筆,筆桿連接筆頭處做成斗形。鏡花緣第八八回:“那個(gè)美女兩手執(zhí)著斗筆,指著 風(fēng)姨 、 嫦娥 道:‘爾等職掌風(fēng)月,各有專司,如何無故越俎,攪亂文教?’” 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四:“旁邊的一個(gè) 福建 漆器的筆筒里,正插滿著各種大小的斗筆和毛筆。”
《國語辭典》:大字本  拼音:dà zì běn
1.宋時(shí)刻書,多用大字。其版框紙幅,亦皆高大,每行最多不過十七、八字。藏書家稱此版本為「大字本」。
2.今泛指字體較大的版本,對(duì)視力不會(huì)造成不良的影響。如:「兒童刊物多標(biāo)榜大字本?!?/div>
《漢語大詞典》:方丈字
謂一丈見方的大字。 宋 陳思 書小史:“釋 敬脫 善正書,能用大筆寫方丈字,天然遒勁,不加修飾,當(dāng)時(shí)謂之僧杰。”宋史·陳堯佐傳:“﹝ 堯佐 ﹞善古隸八分,為方丈字,筆力端勁,老猶不衰?!?/div>
《漢語大詞典》:契丹文
遼 代契丹人創(chuàng)制的文字。分大字、小字兩種。大字制成于 遼太祖神冊(cè) 五年(公元920年),后另制新字稱“契丹小字”。 金 初沿襲使用。 章宗 明昌 二年(公元1191年)下令停用,后漸廢。
《國語辭典》:中華大字典(中華大字典)  拼音:zhōng huá dà zì diǎn
書名。歐陽溥存、陸費(fèi)逵主編,為《康熙字典》后所編的另一部大字典。西元一九一五年出版,共收四萬八千多字,按二百一十四個(gè)部首排列,以反切和直音注音,分條解釋字義,引例注明篇名,以便核對(duì)原文。并收籀、古、省、或、俗、訛諸體,一一辨明。較《康熙字典》詳備。
《漢語大詞典》:綱目體(綱目體)
中國 編年體史書體裁的一種。其體例為以大字提要稱綱,小字?jǐn)⑹路Q目。每一歷史事實(shí)綱目清楚,頗便查檢、閱讀。該體裁始于 宋 朱熹 的《通鑒綱目》,后 明 陳桱 通鑒續(xù)編等亦相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