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業(yè)道(業(yè)道)
佛教語。指監(jiān)視人們善惡作業(yè)的天神地祇。又稱業(yè)道神。 唐 王梵志 《生即巧風吹》詩:“生即巧風吹,死須業(yè)道過?!?唐 王梵志 《說錢心即喜》詩:“平生不造福,死被業(yè)道收?!?/div>
《國語辭典》:祅祥  拼音:yāo xiáng
吉兇、善惡的徵兆?!稇?zhàn)國策。楚策四》:「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祅祥乎?』」《史記。卷二四。樂書》:「疾疢不作,而無祅祥?!挂沧鳌秆椤?。
《漢語大詞典》:正辰
猶正日。與邪辰、邪時相對。古以時辰占察來者之善惡。《漢書·翼奉傳》:“ 平昌侯 比三來見臣,皆以正辰加邪時。辰為客,時為主人,以律知人情。” 顏師古 注:“ 孟康 曰:‘謂乙丑之日也,丑為正日,加未而來為邪時。’ 晉灼 曰:‘以上占推之,南方巳午、西方酉戌、東北丑寅為正?!?/div>
《漢語大詞典》:十直
道家指于十齋日到下界伺察人間善惡的諸神。 前蜀 杜光庭 《馬尚書本命醮詞》:“其有行藏巨細,舉措纖微、八靈伺察以無遺,十直考讎而畢至?!眳⒁姟?十齋日 ”。
《漢語大詞典》:十齋日(十齋日)
佛教語。謂每月持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經(jīng)·如來贊嘆品》:“復(fù)次 普廣 ,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圣像前讀是經(jīng)一徧,東西南北百由旬內(nèi),無諸災(zāi)難。” 唐 高祖 《禁行刑屠殺詔》:“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斷屠殺?!币嗍∽鳌?十齋 ”。 唐 白居易 《春日閑居》之一:“今日非十齋,庖童饋魚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老身年五十一歲了,又奉十齋,怎敢説謊?” 清 汪價 《三儂贅人廣自序》:“近日士大夫,皆以奉十齋、打葉子為名流雅尚?!?/div>
《國語辭典》:外像  拼音:wài xiàng
佛教用語。指表現(xiàn)在外可為人察知的樣貌、言語、行為、善、惡、美、丑?!段饔斡洝返诙兀骸缸鎺煆?fù)登寶座,與眾說法,談的是公案比語,論的是外像包皮。」
《漢語大詞典》:臧不
臧否。謂善惡。國語·楚語下:“龜足以憲臧不,則寶之?!辈?,一本作“ 否 ”。 韋昭 注:“憲,法也,取善惡之法?!?/div>
分類:善惡
《漢語大詞典》:藏識(藏識)
佛教語。法相宗“八識”中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意譯。謂含藏一切善惡因果種子之識。 唐 慧琳 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三十:“能含藏執(zhí)持諸善惡種子,故名藏識?!?章炳麟 《無神論》:“若無人格,則不異於佛家所謂藏識?!眳⒁姟?八識 ”。
《國語辭典》:八識(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語。瑜伽行派主張能認識外境或心境的八種功能。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五識并起外,并能對心境起認識作用。末那識是構(gòu)成執(zhí)著的心理源頭。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yè)力。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識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變現(xiàn)一切現(xiàn)象的主體。《成唯識論》卷二:「等流習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
《漢語大詞典》:現(xiàn)報(現(xiàn)報)
佛教謂現(xiàn)世所作善惡之業(yè),現(xiàn)世即得報應(yīng)。 晉 慧遠 《三報論》:“現(xiàn)報者,善惡始於此身,即此身受。”法苑珠林卷八五:“優(yōu)婆塞戒經(jīng)云:佛言善男子眾生造業(yè)有其四種:一者現(xiàn)報,二者生報,三者后報,四者無報?!?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二折:“你在這里做甚么?早早的死了,現(xiàn)報了我的眼里?!?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五節(jié):“善人惡人當身受報,叫做現(xiàn)報?!?/div>
《漢語大詞典》:熏蕕
同“薰蕕”。
香草和臭草。喻善惡、賢愚、好壞等。語本《左傳。僖公四年》:"一熏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杜預(yù)注:"熏,香草;蕕,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惡難除。"
《國語辭典》:薰蕕(薰蕕)  拼音:xūn yóu
香草和臭草。比喻善與惡?!段簳>砥呤?。辛雄傳》:「今君子小人,薰蕕不別?!埂段倪x。沈約。奏彈王源》:「薰蕕不雜,聞之前典?!?/div>
《漢語大詞典》:植業(yè)(植業(yè))
佛教謂造作善惡等業(yè)。 南朝 梁簡文帝 《唱導(dǎo)文》:“三界異術(shù),五道分逕,天人植業(yè),各歸一果?!?/div>
《漢語大詞典》:速報司(速報司)
迷信謂陰間 東岳大帝 屬下專掌善惡因果報應(yīng)的機構(gòu)。因報應(yīng)迅速,故名。 金 元好問 續(xù)夷堅志·包女得嫁:“世俗傳 包希文 以正直主東獄速報司,山野小民無不知者?!?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這的是南衙見掌刑名事,東獄新添速報司?!?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東岳廟》:“廟有七十二司,司各有神主之。相傳速報司之神為 岳武穆 ,最著靈異。凡負屈含寃心跡不明者,率於此處設(shè)誓明心,其報最速?!?/div>
《漢語大詞典》:蹠顏(蹠顔)
(1).亦作“蹠顏”。
盜跖 和 顏回 。指善惡之人。
《國語辭典》:業(yè)簿(業(yè)簿)  拼音:yè bù
佛教用語。記錄眾生善惡業(yè)因的冥官帳簿。
《漢語大詞典》:戊申錄
舊時稱陰間記錄人在世所行善惡的簿冊。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乃命先過戊申録。録如人間詞狀,首冠人生辰,次言姓名、年紀,下注生月日,別行橫布六旬甲子,所有功過,日下具之,如無,即書無事。 趙 自窺其録,姓名、生辰日月,一無差錯也。”
《國語辭典》:玉石同沉  拼音:yù shí tóng chén
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參見「玉石俱焚」條?!读簳?。卷五。元帝本紀》:「孟諸焚燎,芝艾俱盡;宣房河決,玉石同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