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書》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73~
治粟內(nèi)史,秦官,掌谷貨,有兩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農(nóng)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nóng)。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nèi)、籍田五令丞,斡官、鐵市兩長丞。又郡國諸倉農(nóng)監(jiān)、都水六十五官長丞皆屬焉。騪粟都尉,武帝軍官,不常置。王莽改大司農(nóng)曰羲和,后更為納言。初,斡官屬少府,中屬主爵,后屬大司農(nóng)。
《后漢書》志第二十六〈百官三·大司農(nóng)〉~3590~
大司農(nóng),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諸錢谷金帛諸貨幣。郡國四時上月旦見錢谷簿,其逋未畢,各具別之。邊郡諸官請調(diào)度者,皆為報給,損多益寡,取相給足。丞一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典故 
奪笏擊賊
 
斷笏
 
司農(nóng)擊賊

相關(guān)人物
段秀實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段秀實列傳〉~3586~
四年,朱泚盜據(jù)宮闕,源休教泚偽迎鑾駕,陰濟逆志。泚乃遣其將韓旻領(lǐng)馬步三千疾趨奉天。時蒼黃之中,未有武備。泚以秀實嘗為涇原節(jié)度,頗得士心,后罷兵權(quán),以為蓄憤且久,必肯同惡,乃召與謀議。秀實初詐從之,陰說大將劉海賓、何明禮、姚令言判官岐靈岳同謀殺泚,以兵迎乘輿。三人者,皆秀實夙所?遇,遂皆許諾。及韓旻追駕,秀實以為宗社之危,期于頃刻,乃使人走諭靈岳,竊令言印。不遂,乃倒用司農(nóng)印印符以追兵。旻至駱驛得符,軍人亦莫辯其印文,惶遽而回。秀實謂海賓等曰::「旻之來,吾黨無遺類矣!我當直搏殺泚,不得則死,終不能向此賊稱臣。」乃與海賓約,事急為繼,而令明禮應于外。明日,泚召秀實議事,源休、姚令言、李忠臣、李子平皆在坐。秀實戎服,與泚并膝,語至僭位,秀實勃然而起,執(zhí)休腕奪其象笏,奮躍而前,唾泚面大罵曰:「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我豈逐汝反耶!」遂擊之。泚舉臂自捍,才中其顙,流血匍匐而走。兇徒愕然,初不敢動;而海賓等不至,秀實乃曰:「我不同汝反,何不殺我!」兇黨群至,遂遇害焉。海賓、明禮、靈岳相次被殺。德宗在奉天聞其事,惜其委用不至,垂涕久之。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鄭眾


《后漢書》卷三十六《鄭興傳》附《鄭眾傳》
眾字仲師。年十二,從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學,明《三統(tǒng)歷》,作《春秋難記條例》,兼通《易》、《詩》,知名于世?!榔匠?,辟司空府,以明經(jīng)給事中,再遷越騎司馬,復留給事中?!ǔ趿?,代鄧彪為大司農(nóng)?!谖灰郧逭Q。其后受詔作《春秋刪》十九篇。八年,卒官。

例句

多才陸平原,碩學鄭司農(nóng)。 高適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

《國語辭典》:司農(nóng)(司農(nóng))  拼音:sī nóng
職官名。漢九卿之一,武帝時置大司農(nóng),主管錢糧。東漢末年改為大農(nóng),魏以后改為司農(nóng)或大司農(nóng)。歷代沿置,至明初始廢。清代因戶部掌理錢糧田賦,所以戶部尚書稱為「大司農(nóng)」,侍郎稱為「少司農(nóng)」。
《漢語大詞典》:大司農(nóng)(大司農(nóng))
官名。 秦 置治粟內(nèi)史, 漢景帝 時改稱大農(nóng)令, 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農(nóng)。掌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的財政收支,為九卿之一。 北齊 時稱司農(nóng)寺卿, 隋 唐 以后所置略同。 元 置大司農(nóng)司,掌農(nóng)桑、水利、學校、救荒等事。 明 初置司農(nóng)司,不久即廢,其職掌并入戶部。習慣用作戶部尚書的別稱。
《漢語大詞典》:鄭司農(nóng)(鄭司農(nóng))
指 漢 經(jīng)學家 鄭眾 。因其曾官大司農(nóng),故稱。后亦用以稱譽博學的人。 唐 高適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詩:“多才 陸平原 ,碩學 鄭司農(nóng) 。”
《分類字錦》:司農(nóng)授耒(司農(nóng)授耒)
隋書禮儀志古典有天子束耕儀隋制于國南十四里啟夏門外置田千畝為壇孟春吉亥祭先農(nóng)于其上以后稷配牲用一太牢皇帝服袞冕備法駕乘金根車禮三獻訖因耕司農(nóng)授耒皇帝三推訖執(zhí)事者以授應耕者各以班五推九推而司徒帥其屬終千畝播殖九縠納于神倉以擬粢盛穰稿以餉犧牲云
《漢語大詞典》:司農(nóng)仰屋(司農(nóng)仰屋)
主管錢糧的官員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形容國庫空虛,財政拮據(jù)。《廿載繁華夢》第三十回:“朝廷因連年國費浩煩,且因賠款又重,又要辦理新政,正在司農(nóng)仰屋的時候,勢不免裁省經(jīng)費?!?梁啟超 《中國國債史》:“ 光緒 廿一年九月,即應償?shù)谝淮挝迨變芍?,司農(nóng)仰屋,不能不乞靈於外債?!?李大釗 《大哀篇》:“重以庫帑空虛,歲出增巨,借款未成,司農(nóng)仰屋,勢不能不加征重斂於民。”
《分類字錦》:司農(nóng)撰器(司農(nóng)撰器)
潘岳藉田賦后妃獻穜稑之種司農(nóng)撰播殖之器
分類:藉田
《漢語大詞典》:倒用司農(nóng)印(倒用司農(nóng)?。?/div>
舊唐書·段秀實傳:“及 韓旻 追駕, 秀實 以為宗社之危,期於頃刻,乃使人走諭 靈岳 ,竊 令言 印。不遂,乃倒用司農(nóng)印印符以追兵。 旻 至 駱驛 得符,軍人亦莫辯其印文,惶遽而迴。”后以“倒用司農(nóng)印”比喻在非常情況下善于應變。 宋 陳善 捫虱新話·韓文杜詩無一字無來處:“大抵文字中自立語最難,用古人語又難於不露筋骨,此除是具倒用大司農(nóng)印手段始得?!?/div>
分類:常情應變
《漢語大詞典》:神農(nóng)(神農(nóng))
(1).傳說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為耒耜,務農(nóng)業(yè),故稱 神農(nóng)氏 。又傳他曾嘗百草,發(fā)現(xiàn)藥材,教人治病。也稱 炎帝 ,謂以火德王。易·繫辭下:“ 包犧氏 沒, 神農(nóng)氏 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span id="flntxcd" class="book">《淮南子·主術(shù)訓》:“昔者, 神農(nóng) 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時降,五穀蕃植?!?郭沫若 《星空》詩:“ 伏羲 之后,不知歷多少年代才有 神農(nóng) ?!?br />(2).謂土神。后世稱司農(nóng)事之官為神農(nóng)。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毋發(fā)令而待,以妨神農(nóng)之事也?!?鄭玄 注:“土神稱曰神農(nóng)者,以其主於稼穡?!?span id="ftuailv" class="book">《呂氏春秋·季夏紀》:“無發(fā)令而干時,以妨神農(nóng)之事;水潦盛昌,命神農(nóng)將巡功,舉大事則有天殃?!?高誘 注:“昔 炎帝 神農(nóng) 能殖嘉穀,神而化之,號為 神農(nóng) 。后世因名其官為神農(nóng)。”
(3).莊子書中所記述的人名。莊子·知北游:“ 妸荷甘 與 神農(nóng) 同學於 老龍吉 。 神農(nóng) 隱幾闔戶晝瞑?!?成玄英 疏:“ 神農(nóng) 者,非三皇之 神農(nóng) 也,則后之人物耳。”
(4).古代學派名。孟子·滕文公上:“有為 神農(nóng) 之言者 許行 ,自 楚 之 滕 ?!?/div>
《漢語大詞典》:太府
官名。周禮·天官有大府,掌府藏會計。 秦 漢 并其職于司農(nóng)少府。 南朝 梁 置太府卿,專管皇室的庫儲出納。 北齊 曰太府寺。 北周 有太府中大夫,掌貢賦貨賄。 唐 曾改太府為外府,掌國家錢谷的保管出納,旋復舊。 宋 以太府半屬國家行政,半屬宮廷事務。 遼 、 金 、 元 改 宋 以前的太府寺為太府監(jiān)。 明 廢。參閱通典·職官八、《續(xù)通典·職官八》。
《漢語大詞典》:春卿
(1). 周 春官為六卿之一,掌邦禮。后因稱禮部長官為春卿。 唐 耿湋 《奉送蔣尚書兼御史大夫東都留守》詩:“副相威名重,春卿禮樂崇。” 唐 柳宗元 《送元秀才下第東歸序》:“獻藝春卿,當三黜之辱,可謂屈抑矣?!?宋 王禹偁 《送進士郝太沖序》:“洎予受知春卿,薦以甲科,喧喧我名,雷奮人耳?!?br />(2).指 南朝 梁 太常、宗正、司農(nóng)三卿。隋書·百官志上:“諸卿, 梁 初猶依 宋 齊 ,皆無卿名。 天監(jiān) 七年,以太常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農(nóng)為司農(nóng)卿,三卿是為春卿?!?/div>
《國語辭典》:農(nóng)神(農(nóng)神)  拼音:nóng shén
在西方,羅馬神話有專司農(nóng)耕的神。羅馬帝國即以十二月十七日為農(nóng)神節(jié),是人們相互饋贈、歡宴慶祝的日子;中世紀以后與耶穌圣誕節(jié)的慶?;顒影l(fā)生聯(lián)系。在我國民間,則以神農(nóng)氏、后稷或黃帝為農(nóng)神。
《漢語大詞典》:走卿
唐 宋 時對司農(nóng)的戲稱。司農(nóng)掌倉庾,常須巡檢四方,故稱。 宋 王得臣 麈史·諧謔:“七寺閑劇不同,太府為‘忙卿’,司農(nóng)為‘走卿’,光祿為‘飽卿’,鴻臚為‘睡卿’。蓋忙卿所隸場務,走卿倉庾,飽卿祠祭數(shù)頒胙醴,睡卿掌四夷賓貢之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司農(nóng)為走卿,大理為棘卿。”
《漢語大詞典》:擊賊笏(擊賊笏)
唐德宗 時, 朱泚 謀反,召 段秀實 議事, 秀實 以笏擊 泚 ,大罵,被殺。見《新唐書·段秀實傳》。后以“擊賊笏”為稱頌忠貞或正氣凜然的典實。 宋 文天祥 《正氣歌》:“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分類:謀反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