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日錄
(1).史書記事的一種體例。記其事并記其時(shí)日。《公羊傳·隱公元年》“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漢 何休 注:“於所聞之世……大夫卒,無罪者日録,有罪者不日,略之。”
(2).指史官按日的記錄。宋史·周常傳:“陛下於災(zāi)暾可畏之候,暫停進(jìn)對(duì),亦人情之常;若著為定令,則必記於日録,傳之史筆?!?br />(3).猶日記。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四:“ 山谷 晚年作日録,題曰《家乘》?!?阿英 《敵后日記·〈廟灣紀(jì)程〉序》:“余自五月三十一日,離 泰州 前來軍部……諸凡海陸河川,風(fēng)雨晦暝,艱辛苦難,無不飽經(jīng)。故抵達(dá)軍本部 亭子港 以后,遂將途中日録,匯為一冊(cè)存之?!?/div>
《漢語大詞典》:南董
春秋 時(shí)代 齊 史官 南史 、 晉 史官 董狐 的合稱。皆以直筆不諱著稱。《宋書·自序》:“臣遠(yuǎn)愧 南 、 董 ,近謝 遷 、 固 ,以閭閻小才,述一代盛典?!?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辭宗 邱明 ,直歸 南董 ?!焙笥靡越璺Q忠于史實(shí)的優(yōu)秀史官。《隋書·魏澹傳》:“但 道武 出自結(jié)繩,未師典誥,當(dāng)須 南 、 董 直筆,裁而正之?!?span id="t1lpbvp" class="book">《新唐書·王績(jī)傳》:“追述 革 酒法為經(jīng),又采 杜康 、 儀狄 以來善酒者為譜。 李淳風(fēng) 曰:‘君( 王績(jī) ),酒家 南 、 董 也?!?/div>
分類:史官董狐
《國語辭典》:瞽史  拼音:gǔ shǐ
職官名。周代的兩個(gè)官職。瞽為樂師,掌樂。史為太史,掌陰陽、天時(shí)及禮法?!秶Z。周語上》:「瞽史教誨,耆艾修之?!?/div>
《漢語大詞典》:邱明
指 左丘明 。 春秋 時(shí) 魯國 史官,著《春秋左氏傳》。《中國近代文論選·中國小說大家施耐庵傳》:“稗史氏又曰:世傳《水滸》成而 耐庵 盲目,以誨盜也。然則 邱明 作傳,以尊圣而盲目耶?”
《國語辭典》:曲筆(曲筆)  拼音:qū bǐ
1.因阿諛或有所畏懼而不能據(jù)事實(shí)直書?!逗鬂h書。卷五十八。臧洪傳》:「南史不曲筆以求存,故身傳圖象,名垂后世?!?br />2.故意曲解法律條文而下判決?!侗笔?。卷三十四。游雅傳》:「宣武嘗敕肇有所降恕,執(zhí)而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可令臣曲筆也。』」
《國語辭典》:董狐筆(董狐筆)  拼音:dǒng hú bǐ
春秋時(shí)晉國的史官董狐,不畏強(qiáng)權(quán),直筆記載史事,孔子譽(yù)為「古之良史」。見《左傳。宣公二年》。后世因稱直筆記事,無所畏懼為「董狐筆」。宋。文天祥 正氣歌:「時(shí)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jiǎn),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柏署
御史官署的別稱。 唐 王昌齡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詩:“ 茅山 就一徵,柏署起三載?!?唐 錢起 《送河南陸少府》詩:“朝夕詔書還柏署,行看飛隼集高枝。”參見“ 柏臺(tái) ”。
《國語辭典》:柏臺(tái)(柏臺(tái))  拼音:bó tái
1.漢御史大夫府中多種植柏樹,故稱御史臺(tái)為「柏臺(tái)」。也稱為「柏府」、「柏臺(tái)烏府」。
2.柏梁臺(tái)的簡(jiǎn)稱。參見「柏梁臺(tái)」條。唐。李嶠〈奉和幸長(zhǎng)安故城未央宮應(yīng)制〉詩:「今日聯(lián)章處,猶疑上柏臺(tái)?!?/div>
《漢語大詞典》:司典
(1).掌管典籍。指史官。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 孫伯黶 司 晉 之典籍……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
(2).掌管刑典的官吏。《文選·王粲〈從軍詩〉之二》:“涼風(fēng)厲秋節(jié),司典告詳刑?!?呂延濟(jì) 注:“孟秋之月,涼風(fēng)至,言將順秋氣而行殺罰。故主司告以詳刑之事?!?/div>
《漢語大詞典》:大撓(大撓)
亦作“ 大橈 ”。 傳說為 黃帝 史官,始作甲子。呂氏春秋·尊師:“ 黃帝 師 大撓 ?!?高誘 注:“ 大撓 作甲子?!?清 龔自珍 《辨仙行》:“九皇五伯升且淪, 大橈 以來未浹旬?!?/div>
《國語辭典》:孔甲  拼音:kǒng jiǎ
人名。說法有三:一說為黃帝史官。一說為夏帝。一說為孔鮒,即孔子八世孫。
《漢語大詞典》:隸首(隸首)
黃帝 史官,始作算數(shù)。亦借指善算數(shù)者。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 隸首 不能計(jì)其多少, 離朱 不能察其髣髴?!?清 黃遵憲 《雜感》詩:“ 隸首 不能算,知有幾萬年?!?/div>
《漢語大詞典》:倉史(倉史)
即 倉頡 。傳說為 黃帝 時(shí)史官,故稱。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序》:“書名起于 玄洛 ,字勢(shì)發(fā)于 倉史 ?!?/div>
《漢語大詞典》:簪白筆(簪白筆)
古時(shí)史官、諫官入朝,或近臣侍從,插筆于帽,以便隨時(shí)記錄、書寫。后插白筆,為官員冠飾之一。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簪白筆》:“簪白筆,古珥筆之遺象也。腰帶劍、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span id="3hhhjbz" class="book">《宋史·輿服志四》:“立筆,古人臣簪筆之遺象。其制削竹為干,裹以緋羅,以黃絲為毫,拓以銀縷葉,插於冠后。舊令,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筆、武官則否,今文武皆簪焉。”
《漢語大詞典》:皇頡(皇頡)
對(duì) 蒼頡 的尊稱。相傳 蒼頡 為 黃帝 的史官,漢字的制造者。 宋 鄭樵 《〈通志〉總序》:“ 皇頡 制字,使字與義合?!?清 曾國藩 《祭韓文公祠文》:“ 皇頡 造文,萬物咸秩。”
《國語辭典》:四史  拼音:sì shǐ
1.傳說中黃帝的四個(gè)史官,指沮誦、蒼頡(倉頡)、隸首、孔甲四人。宋。王應(yīng)麟《小學(xué)紺珠。卷五。名臣類上》:「四史,沮誦、蒼頡、隸首、孔甲,黃帝四史官?!?br />2.漢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前漢書》、南朝宋范曄的《后漢書》、晉陳壽的《三國志》,合稱為「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