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9詞典 1分類詞匯 38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太史  拼音:tài shǐ
職官名。編載史事兼掌天文歷法。秦漢稱為「太史令」。魏晉以后,修史之職轉(zhuǎn)歸著作郎,太史則專掌歷法。隋改為太史監(jiān),唐改為太史局,宋則有太史局、司天監(jiān)、天文院等名稱。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為欽天監(jiān),修史之職則歸于翰林院,故俗稱翰林為「太史」。
《國語辭典》:書法(書法)  拼音:shū fǎ
1.毛筆字書寫的方法。主要講執(zhí)筆、用筆、運筆、點畫、結(jié)構(gòu)、間架、落款、用印等方法。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shù)之一。
2.史家記事的體例筆法。《左傳。宣公二年》:「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弧?br />3.以毛筆書寫的文字作品。如:「這篇書法筆力遒勁,令人激賞?!?/div>
《漢語大詞典》:五體(五體)
(1).指春秋記述史事隱寓褒貶的五種手法。 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推此五體,以尋經(jīng)傳,觸類而長之?!眳⒁姟?五例 ”。
(2).指漢字五種字體。篆書、八分書、真書、行書、草書。 宋 任玠 《玉海序》:“ 范度 《五體書》云:五體,曰篆、曰八分、曰真、曰行、曰草?!?br />(3).指漢字五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 宋高宗 《翰墨志》:“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隸、篆五體?!?br />(4).指四肢及頭。起世經(jīng)卷二:“復(fù)以五叉,磔其五體,極受苦毒?!?span id="67jwilr"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説得他悉心懺悔,五體皈依?!?/div>
《漢語大詞典》:五例
春秋在行文上隱寓褒貶的五種體例。即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見 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徵圣:“五例微辭以婉晦,此隱義以藏用也?!?/div>
《漢語大詞典》:載言(載言)
謂記錄國家盟會之辭。后亦泛指記錄史事。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 鄭玄 注:“言,謂會同盟要之辭?!?陳澔 集說:“言,謂盟會之辭?!?唐 劉知幾 《〈史通〉序》:“自惟歷事二主,從官兩京,遍居司籍之曹,久處載言之職?!卑?,“載言之職”謂史官。
《漢語大詞典》:詠史(詠史)
以史事為題材創(chuàng)作詩歌。晉書·文苑傳·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上:“觀其《詠史》,有感嘆之詞?!?陳延杰 注:“ 孟堅 《詠史》詩,其辭甚質(zhì)直,又加以詠嘆。此傳體,為詠史正宗, 左太沖 其變也。”
《國語辭典》:年表  拼音:nián biǎo
1.按照年代先后次序,記載史事或人物事跡而編成的表格。表列歷史治亂興衰的大概,可補志、傳的不足。如《史記》的十二諸侯年表、六國年表。
2.將個人的生平經(jīng)歷、著作等,按時間先后條列而成的表。如:「從某作家的著作年表中,可以大概得知他的生平學術(shù)成就?!挂卜Q為「年譜」。
《國語辭典》:夏書(夏書)  拼音:xià shū
《書經(jīng)》中記載夏代史事之文。共存有〈禹貢〉、〈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四篇。
《國語辭典》:商書(商書)  拼音:shāng shū
書經(jīng)中記載商代史事的部分,自湯誓至微子,共十一篇。
《漢語大詞典》:史論(史論)
文體名。原指作史者在“本紀”“列傳”之后評述所記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來凡是關(guān)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論文,也都稱為“史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史論序注,則師范於覈要?!?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史論立言,理當雅正?!?鄒韜奮 《二十年來的經(jīng)歷·工程師的幻想》:“我只有趣味于看綱鑒,讀史論。”
《國語辭典》:史實(史實)  拼音:shǐ shí
歷史上確實發(fā)生過的事。如:「這部片子是根據(jù)史實改編而成的?!?/div>
《國語辭典》:隋書(隋書)  拼音:suí shū
書名。唐魏徵等奉敕撰,記隋代的史事。八十五卷,本紀五,志十(后析為三十卷),列傳五十,為二十四史之一。此書文筆簡練,世稱良史。諸志中惟經(jīng)籍志編次無法,敘述經(jīng)學源流,每多舛誤。然東漢以后藝文多可藉此考見源流,辨別真?zhèn)巍?/div>
《國語辭典》:史評(史評)  拼音:shǐ píng
1.針對歷史事件所作的評論文字。如賈誼過秦論、王夫之讀通鑒論等。
2.批評史書,對于史書的體例、結(jié)構(gòu)、源流、取材、筆法等加以剖析評論的著作。如劉知幾的史通,章學誠的文史通義等。
《漢語大詞典》:絕緒(絶緒)
1.絕嗣,沒有后代。后漢書·張衡傳:“ 王 ( 王皇后 )肆侈于 漢 庭兮,卒銜恤而絶緒?!?李賢 注:“絶緒言無后也。” 晉 潘岳 《哀永逝文》:“啟夕兮宵興,悲絶緒兮莫承?!?南朝 梁 任昉 《為褚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且先臣以大宗絶緒,命臣出纂傍統(tǒng)?!?br />2.指史事頭緒中斷,無人繼續(xù)撰述。《通志·總序》:“既無衍文,又無絶緒,世世相承,如出一手?!?/div>
《漢語大詞典》:逸史
指散失、隱沒的史籍或正史以外的史事。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 鴻 始以 景明 之初,求諸國逸史,逮 正始 元年,鳩集稽備?!?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趙高:“閲古逸史,載 趙高 為 趙 之公子,抱忠義之性,自宮,隱 秦 宮中,為 趙 報讎?!?郁達夫 《和李西浪〈讓畫詩〉原韻》:“留得藝人真逸史,大風堂下海揚塵?!?/div>
《國語辭典》:史詩(史詩)  拼音:shǐ shī
以敘述歷史或當代人物事件為內(nèi)容的詩歌。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木蘭詩〉、〈孔雀東南飛〉,西洋荷馬的〈伊利亞德〉、〈奧德賽〉等,均屬此類體裁。也稱為「敘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