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詞典 2分類詞匯 11
《漢語大詞典》:厘金(釐金)
即厘稅。 郭沫若 等《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一章第三節(jié):“厘金以商貸為對象,在水陸通商要道和商業(yè)繁盛的城鎮(zhèn),設(shè)立局、卡,征收貨捐。”
(1).即厘捐。 清 薛福成 《應(yīng)詔陳言疏》:“軍興以來,釐金之旺,素推東南數(shù)省?!?章炳麟 《訄書·不加賦難》:“大兵起,門關(guān)蹊梁於是乎有釐金。曰:‘是征之商賈也。’”《文明小史》第十五回:“有人建議想向外國人再借上幾千萬兩銀子的洋債,即以 中國 釐金作抵?!?br />(2).指以人們所得收益的若干部分所充的稅金。 陶爾夫 《伐楮的旅行》:“他們自稱是什么‘工人代表’,實際上是壓迫和剝削你們的。他們坐在家里,抽取你們的厘金,想辦法搞鬼?!眳⒁姟?釐捐 ”。
《漢語大詞典》:厘金局(釐金局)
亦稱“ 釐捐局 ”。 征收厘金的機關(guān)。又名厘局。《清會典事例·戶部·厘稅》:“ 貴州省 設(shè)釐金局二十五處。”《清會典事例·戶部·厘稅》:“﹝ 同治 ﹞十年, 直隸省 天津府 ,改捐輸義館為 天津 釐捐局,抽收百貨釐金?!?span id="tmy20vq" class="book">《文明小史》第九回:“有的因為手中提的禮包分量過重,有的因為籃中所買的菜過多了些,按照釐捐局頒下來的新章,都要捐過,方許過去?!?沈從文 《邊城》二:“地方還有個釐金局?!币嗍∽鳌?釐局 ”。清史稿·食貨志六:“是年( 咸豐 三年) 蘇 常 疊陷,丁、漕無收,乃設(shè)釐局於 上海 ,藉資接濟?!?錢仲聯(lián) 《黃公度先生年譜》:“ 粵 西故瘠地,南征軍餉,皆挹注於 南 ( 南寧 )梧( 梧州 )兩釐局。”參見“ 釐捐 ”。
《漢語大詞典》:肉厘(肉釐)
指舊 中國 政府對肉類征收的厘金。清史稿·食貨志六:“ 宣統(tǒng) 元年, 四川 以實行禁煙,籌抵土藥各稅釐,加倍徵收肉釐,允之。”參閱《清會典·戶部》、《清續(xù)文獻通考·征榷二十》。
《漢語大詞典》:木稅
對木商征收的厘金稅。《清會典事例·戶部·多倫諾爾》:“ 多倫諾爾 陸運木稅,每年額解戶部銀五百六兩七錢二分?!?span id="fxmwq4s"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工部·盛京木稅》:“ 道光 十五年奏準, 渾河 等處并 遼陽 、 岫巖 、 鳳凰 、 開原 等四城木稅,均歲徵銀二千餘兩?!?/div>
《國語辭典》:抽釐  拼音:chōu lí
抽取釐金?!稓J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二四一。戶部。釐稅》:「湖北省軍興以來,餉需支絀,請頒發(fā)部帖,勸商捐換,并咨取江蘇抽釐章程,設(shè)局試辦?!?/div>
分類:抽取厘金
《漢語大詞典》:鹽厘(鹽釐)
舊時對鹽所征的厘金。 清 咸豐 三年設(shè)此稅收,大都屬于鹽的附加稅性質(zhì)。1914年并入鹽的正稅。清史稿·食貨志四:“ 陜西 花馬池 鹽課,向由布政使收納。及 同治 十二年, 宗棠 為 陜甘 總督,因西陲用兵,改課為釐,在 定邊 設(shè)局抽收,名曰 花定 鹽釐,於是 陜西 鹽利歸於 甘省 。”
《漢語大詞典》:稅厘(稅釐)
海關(guān)稅和厘金稅的合稱。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富民說:“上溯 康 乾 之際,稅釐不徵而度支充,海市有禁而闤闠足?!?span id="tzmtc5x" class="book">《清會典事例·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交涉搉稅》:“其完清稅釐之洋藥,即又拆改包裝,於每箇上黏貼印花,以為已完稅釐之據(jù)?!?/div>
《漢語大詞典》:榷厘(榷釐)
征收厘金稅。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利權(quán)四》:“自巨寇竊發(fā)以來,軍餉告匱,始立榷釐之法。古之人有行之者, 漢 之算緡, 唐 之除官錢, 宋 之頭子錢,其意皆相同也?!?/div>
分類:征收厘金
《漢語大詞典》:酒厘(酒釐)
對酒類征收的厘金。《清會典事例·戶部·直省厘局》:“ 光緒 十一年奏準, 陜西省 岐山 、 郿縣 、 蒲城 、 韓城 四卡, 岐山 專收酒釐, 郿縣 於酒釐外,兼收百貨土釐。”參見“ 厘金 ”。
《漢語大詞典》:厘金(釐金)
即厘稅。 郭沫若 等《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一章第三節(jié):“厘金以商貸為對象,在水陸通商要道和商業(yè)繁盛的城鎮(zhèn),設(shè)立局、卡,征收貨捐?!?br />(1).即厘捐。 清 薛福成 《應(yīng)詔陳言疏》:“軍興以來,釐金之旺,素推東南數(shù)省?!?章炳麟 《訄書·不加賦難》:“大兵起,門關(guān)蹊梁於是乎有釐金。曰:‘是征之商賈也?!?span id="rzktpa4" class="book">《文明小史》第十五回:“有人建議想向外國人再借上幾千萬兩銀子的洋債,即以 中國 釐金作抵?!?br />(2).指以人們所得收益的若干部分所充的稅金。 陶爾夫 《伐楮的旅行》:“他們自稱是什么‘工人代表’,實際上是壓迫和剝削你們的。他們坐在家里,抽取你們的厘金,想辦法搞鬼。”參見“ 釐捐 ”。
《漢語大詞典》:厘局(釐局)
舊時管理征收厘金的機關(guān)。局下設(shè)卡,卡又有分卡、巡卡。《負曝閑談》第六回:“這回幸虧從前的舊居停,替他在方伯面上吹噓吹噓,派了個 瀏河 厘局分卡的委員,總算是苦盡甜來了?!?br />見“ 釐金局 ”。
《漢語大詞典》:厘捐(釐捐)
即厘稅。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一章第三節(jié):“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揚州 幫辦軍務(wù),為籌措 江 北大營的軍餉,在 仙女廟 等地創(chuàng)辦厘捐?!?br />又稱厘金、厘金稅。晚 清 實行的一種行商稅。在水陸要隘設(shè)立關(guān)卡,征收過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稅,百分之一為厘,故名。清史稿·食貨志六:“釐金抽捐,創(chuàng)始 揚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國。 咸豐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軍 揚州 ,始於 仙女廟 等鎮(zhèn)創(chuàng)辦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國家不裁釐捐,這些弊病總不能除的?!?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稅則》:“迨后天下多事,始創(chuàng)榷貨抽釐之制,藉資軍餉。釐捐最旺時,歲收二千萬?!?/div>
《漢語大詞典》:厘卡(釐卡)
舊時征收厘金的機構(gòu)。一般于通商要道設(shè)置正卡,下設(shè)分卡、巡卡等。分卡下再設(shè)置查驗分卡和收厘分卡。前者專司查驗和緝私;后者專管征收。 清 薛福成 《應(yīng)詔陳言疏》:“可否飭下各省督撫察度情形,或酌減捐數(shù),或歸併釐卡,以為異日盡裁之漸?!?清 劉銘傳 《請開鐵路以圖自強疏》:“方今國計絀於防邊,民生困於釐卡?!眳⒁姟?釐捐 ”、“ 釐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