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3,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一者
勢利
掖垣
妄想
分行
五鼎
入相
撒手
考課
差別
別處
混混
分遣
管樂
金繩
《漢語大詞典》:一者
(1).同時稱舉幾個人或幾件事物,分別逐一敘述時用之。《公羊傳·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齊 ,一者之 魯 ,一者之 晉 。”百喻經(jīng)·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種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極甜,若壓取汁,還灌甘蔗樹,甘美必甚。’”
(2).常與“二者”、“三者”等連用,列舉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條件。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母親!你孩兒此來,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進取去?!?span id="rhnvtjh" class="book">《水滸傳》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燒炷香,消災滅罪;二者,躲過這場災晦;三者,做些買賣,觀看外方景致。” 魯迅 《二心集·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xiàn)狀》:“所可惜的,是左翼作家之中,還沒有農(nóng)工出身的作家。一者,因為農(nóng)工歷來只被壓迫,榨取,沒有略受教育的機會;二者,因為 中國 的象形--現(xiàn)在是早已變得連形也不象了--的方塊字,使農(nóng)工雖是讀書十年,也還不能任意寫出自己的意見。”
《國語辭典》:勢利(勢利)  拼音:shì lì
1.權勢和財利。《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馀傳。太史公曰》:「何鄉(xiāng)者相慕用之誠,后相倍之戾也!豈非以勢利交哉?」《紅樓夢》第六回:「因貪王家的勢利便連了宗,認作侄兒?!?br />2.形勢有利?!竸荨刮墨I異文作「埶」?!盾髯?。議兵》:「兵之所貴者埶利也,所行者變詐也?!?/div>
《國語辭典》:勢利(勢利)  拼音:shì li
依財勢的多寡而有不同態(tài)度的作風。《三國演義》第一回:「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上復世上人,不要十分勢利。」
《國語辭典》:掖垣  拼音:yè yuán
1.宮殿的圍墻?!段倪x。劉楨。贈徐干詩》:「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br />2.唐代門下、中書兩省,在禁中左、右兩掖,稱為「掖垣」?!缎绿茣?。卷一六五。權德輿傳》:「左右掖垣,承天下誥命,奉行詳覆,各有攸司?!固?。杜甫 春宿左省詩:「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挂卜Q為「掖省」。
《國語辭典》:妄想  拼音:wàng xiǎng
1.荒誕或非分的念頭?!度龂萘x》第五四回:「子敬回見吳侯,善言伸意,休生妄想?!埂都t樓夢》第五四回:「太太又賞了四十兩銀子,這倒也算養(yǎng)我一場,我也不敢妄想了。」
2.佛教上指依不正確的概念而作的思維。《金光明經(jīng)》卷二:「心如幻化,馳騁六情,而常妄想,分別諸法?!?/div>
《國語辭典》:分行  拼音:fēn háng
商行或銀行的分支單位。
《漢語大詞典》:五鼎
(1).古代行祭禮時,大夫用五個鼎,分別盛羊、豕、膚(切肉)、魚、臘五種供品。見儀禮·少牢饋食禮。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與?” 明 陸采 《懷香記·欽賜異香》:“莫把年華空斷送,整五鼎三牲脩供?!?明 沈受先《三元記·辭親》:“前呼后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br />(2).見“ 五鼎食 ”。
《漢語大詞典》:五鼎食
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貴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祿。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span id="pd3rxfh" class="book">《晉書·束晳傳》:“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币嗍∽鳌?五鼎 ”。 南朝 梁 沈約 《君子有所思行》:“無以五鼎盛,顧嗤三經(jīng)玄。” 唐 白居易 《把酒》詩:“朝飡不過飽,五鼎徒為爾。”
《漢語大詞典》:入相
(1).入朝為宰相。史記·曹相國世家:“ 蕭何 卒, 參 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唐 崔顥 《江畔老人愁》詩:“兩朝出將復入相,五世疊鼓乘朱輪?!?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舊傳居此閤者,多至入相?!?清 梅曾亮 《原仕予告大學士戴公墓碑》:“惟公與兄子 文瑞公 ,相繼皆以是入相,天下以為榮。”
(2).舊時戲曲舞臺上,上下場的兩個門,分別標有“出將”、“入相”字樣?!叭胂唷敝秆輪T下場。
《國語辭典》:撒手  拼音:sā shǒu
1.松手、放開。《西游記》第三八回:「太子聞言,撒手脫身,攀鞍上馬?!?br />2.死亡。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把手為活過日,撒手如同休棄。」
《漢語大詞典》:考課(考課)
按一定的標準對官吏的政績進行考核,以決定其升降賞罰。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 晉 世 杜預 議攷課, 鎦毅 議罷九品中正……皆可謂綜覈事情矣。”
(1).檢查收成。國語·周語上“耨穫亦於籍” 三國 吳 韋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課之?!?汪遠孫 《國語發(fā)正》:“孟子:‘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考課,即省斂也?!?br />(2).指征斂的優(yōu)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br />(3).按一定標準考核官吏優(yōu)劣,分別等差,決定升降賞罰,謂之“考課”。東觀漢記·張酺傳:“﹝刺史﹞考課眾職?!?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自長以上,考課遷用,轉(zhuǎn)以能升?!?span id="rtz559h"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二》:“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浚 大學衍義補·正百官嚴考課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課之法,屬之吏部,內(nèi)外官皆以三年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則 有虞 之制也?!?br />(4).指考核學生的成績。新唐書·選舉志上:“吏民子弟學藝者,皆送于京學,為設考課之法。”
《國語辭典》:差別(差別)  拼音:chā bié
區(qū)別、差異?!蛾悤?。卷一六。劉師知傳》:「若言公卿胥吏并服缞苴,此與梓宮部伍有何差別?」《紅樓夢》第五七回:「見其家中形景,自與榮寧不甚差別,或有一二稍盛者?!?/div>
《國語辭典》:別處(別處)  拼音:bié chù
其他的地方?!度龂萘x》第二回:「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別處去也!」《紅樓夢》第七一回:「凡跟來的人,早又有人管待別處去了?!?/div>
《國語辭典》:混混  拼音:hùn hùn
1.元氣顯著的樣子?!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乃合大道,混混冥冥?!?br />2.濁亂的樣子?!冻o。王逸。九思。傷時》:「時混混兮澆饡,哀當世兮莫知?!?br />3.波浪的聲音?!段倪x。枚乘。七發(fā)》:「混混庉庉,聲如雷鼓?!?br />4.茍且度過。如:「像我們這些庸材,只好混混日子了?!?/div>
《國語辭典》:混混沌沌  拼音:hùn hùn dùn dùn
1.迷迷糊糊而不清醒的樣子?!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三回:「長大起來,仍然是不知稼穡艱難,混混沌沌的過日子。」
2.模糊而不分明?!独蠚堄斡洝返谄呋兀骸附移痖T簾來,只見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價白,覺得照的眼睛發(fā)脹似的?!?/div>
《國語辭典》:滾滾(滾滾)  拼音:gǔn gǔn
1.形容翻涌浮沉的樣子。如:「波濤滾滾」、「滾滾紅塵」、「黃沙滾滾」。也作「混混」、「袞袞」。
2.形容水沸騰?!都t樓夢》第八回:「『這么冷天,我的兒,難為你想著來。快上炕來坐著罷?!幻说?jié)L滾的茶來?!?br />3.繁多的樣子?!度龂萘x》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div>
《漢語大詞典》:分遣
分別派遣。史記·大宛列傳:“ 騫 因分遣副使使 大宛 、 康居 、 大月氏 、 大夏 ……及諸旁國。”宋史·太宗紀二:“是月,都城大疫,分遣醫(yī)官煮藥給病者?!?span id="jntxtfh" class="book">《廿載繁華夢》第三回:“其餘隨從返京的下人,各分賞五七千銀子不等,囑他慎勿聲張,分遣回籍去?!?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六:“在 湖南 剩下的少數(shù)政治部人員在九月尾上,索性通統(tǒng)移到了 漢口 來。附屬著的黨紅會也分遣到 武漢 各軍的軍醫(yī)處服務去了。”
分類:分別派遣
《國語辭典》:管樂(管樂)  拼音:guǎn yuè
1.管仲與樂毅。兩人為春秋、戰(zhàn)國時的名臣。
2.比喻有大才的人。唐。高適〈奉酬睢陽李太守〉詩:「未能方管樂,翻欲慕巢由?!?br />3.利用空氣柱的振動而發(fā)聲的樂器。如笙、簫、喇叭等皆屬于管樂器。
《漢語大詞典》:金繩(金繩)
(1).黃金或其他金屬制的繩索。(1)用以編連策書。后漢書·方術傳序:“然神經(jīng)怪牒,玉策金繩,關扃于明靈之府,封縢于瑤壇之上者,靡得而闚也?!?span id="bxdbrhz" class="book">《南齊書·高帝紀上》:“披金繩而握天鏡,開玉匣而總地維?!?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繩?!?span id="vnvjpz1" class="book">《舊唐書·禮儀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繩連編玉簡為之。”(2)用于一般拴束。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br />(2).佛經(jīng)謂 離垢國 用以分別界限的金制繩索。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王琦 注引《法華經(jīng)》:“國名 離垢 ,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cè)?!?明 陳汝元 《金蓮記·證果》:“看金繩寶筏相招,何須慮永劫沉身不可撈?!?清 吳偉業(yè)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嵐光浮翠黛,塔勢界金繩。”
(3).借指地平線。 唐 劉長卿 《龍門八詠·退公龕》:“閒云隨錫杖,落日低金繩。” 康有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觀燈》詩:“空濛海月上金繩,又看秋宵 香港 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