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42,分43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雞冠花
氈冠
帛冠
方山冠
地冠
紗冠
臺(tái)冠
冕冠
厭冠
綴冠
玉葉冠
國冠
冠敝
冠髻
冠醮
《國語辭典》:雞冠花(雞冠花)  拼音:jī guān huā
植物名。莧科青葙屬,一年生草本。高可達(dá)九十公分。莖常帶紅色。葉互生,卵形或卵披針形。夏秋間開花,花密集,組成塔形或圓柱形穗狀花序,頂生,其上緣常扁化,成雞冠狀,故稱為雞冠花。有紅、黃、白等顏色?;胺N子可做收斂劑,有止血止瀉的功能。
《漢語大詞典》:氈冠(氈冠)
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氈制禮帽。遼史·儀衛(wèi)志二:“臣僚戴氈冠,金花為飾,或加珠玉翠毛,額后垂金花,織成夾帶,中貯髮一總。”
《駢字類編》:帛冠
左傳衛(wèi)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wù)材訓(xùn)農(nóng)通商惠工敬教勸學(xué)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漢語大詞典》:方山冠
古冠名。 漢 代祭宗廟時(shí)樂舞人所戴之冠。 漢 蔡邕 獨(dú)斷卷下:“方山冠以五采縠為之。 漢 祀宗廟,《大予》、《八佾樂》、《五行》舞人服之。衣冠各從其行之色,如其方色而舞焉?!?span id="gk9orm7" class="book">《后漢書·輿服志下》:“方山冠似進(jìn)賢?!?span id="jn7nqaz"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昭帝元平元年》:“王嘗見大白犬,頸以下似人,冠方山冠而無尾,以問 龔遂 。” 胡三省 注:“方山冠以五采縠為之,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長(zhǎng)八寸,樂舞人服之?!?/div>
《駢字類編》:地冠
去聲蘇颋冊(cè)汴王文門膺魯拜地冠虞封
《漢語大詞典》:紗冠(紗冠)
紗制官帽。宋史·吳奎傳:“﹝ 吳奎 ﹞奉使 契丹 ,會(huì)其主加稱號(hào),要入賀。 奎 以使事有職,不為往。歸遇 契丹 使於涂, 契丹 以金冠為重,紗冠次之。故事,使者相見,其衣服重輕必相當(dāng)。至是,使者服紗冠,而要 奎 盛服。 奎 殺其儀以見,坐是出知 壽州 ?!眳⒁姟?紗帽 ”。
分類:官帽
《國語辭典》:紗帽(紗帽)  拼音:shā mào
1.用紗制成的夏帽。唐。杜甫 秋野詩五首之三:「掉頭紗帽仄,曝背竹書光?!固?。白居易夏日作〉詩:「葛衣疏且單,紗帽輕復(fù)寬。」
2.古代文官所戴的帽子。后用作官職的代稱?!度辶滞馐贰返谌幕兀骸父呃舷壬喢彬?,進(jìn)來與眾人作揖,首席坐下?!挂卜Q為「烏紗」、「烏紗帽」。
《駢字類編》:臺(tái)冠(臺(tái)冠)
宋書禮志霞凝生闕煙起成宮臺(tái)冠丹光壇浮素靄
《漢語大詞典》:冕冠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之禮帽。后漢書·輿服志下:“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說唐》第四一回:“ 李淵 再拜受命,戴冕冠,披黃袍,升大殿,即皇帝位?!?/div>
《漢語大詞典》:厭冠(厭冠)
古喪禮小功以下所服之冠。禮記·檀弓上:“國亡大縣邑,公卿大夫皆厭冠,哭於大廟三日,君不舉?!?鄭玄 注:“厭冠,今喪冠?!?span id="swg4fih" class="book">《禮記·曲禮下》:“苞屨、扱衽、厭冠,不入公門?!眳㈤?清 朱彬 禮記訓(xùn)纂二。
分類:喪禮小功
《分類字錦》:綴冠(綴冠)
廣異記咸陽岳寺有后周武帝冠其上綴冠珠大如瑞梅
分類:
《漢語大詞典》:玉葉冠(玉葉冠)
唐高宗 武后 女 太平公主 冠名。其冠以玉為飾,為稀世之寶。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下:“ 太平公主 玉葉冠, 虢國夫人 夜光枕, 楊國忠 鎖子帳,皆稀代之寶,不能計(jì)其直?!?唐 李群玉 《玉真觀》詩:“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葉冠?!?br />指女子中的佼佼者。 清 吳偉業(yè) 《戲贈(zèng)》詩之六:“戒珠琥珀間沉檀,弟子班中玉葉冠?!?靳榮藩 注引 張如哉 曰:“喜妻如弟子之參禪師者然?!?/div>
《國語辭典》:國冠(國冠)  拼音:guó guān
一國之冠,指官員中的最高地位?!妒酚洝>硭摹?。楚世家》:「今君已為令尹矣,此國冠之上?!?/div>
分類:國中官位
《駢字類編》:冠敝
史記轅固生傅黃生曰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關(guān)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后漢書劉虞傅虞以儉素為操冠敝不改乃就補(bǔ)其穿
《駢字類編》:冠髻
唐書令狐德棻傳帝嘗問丈夫冠婦人髻比高大何邪德棻對(duì)曰冠髻在首君之象也晉之將亡君弱臣彊故江左士女衣小裳大宋武帝受命君德尊嚴(yán)衣裳隨亦變改此近事驗(yàn)也帝然之
《漢語大詞典》:冠醮
古代行冠禮的一種儀節(jié)。行冠禮時(shí),首加冠,再加皮弁,再加爵弁。每一加而向賓位酌一次酒,謂之“冠醮”;每三加而總向賓位敬一次醴(甜酒),謂之“冠醴”。禮記·曾子問:“於斯乎,有冠醮,無冠醴。” 鄭玄 注:“酒為醮。冠禮,醴重而醮輕?!?孔穎達(dá) 疏:“醮之所以異於醴者,醴則三加之后揔一醴之,醮則每一加而行一醮,凡三醮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