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六藝(六藝)  拼音:liù yì
1.古代教育學生的六種科目。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妒酚?。卷四七??鬃邮兰摇罚骸缚鬃右栽姇Y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br />2.儒家的六經(jīng)。指《詩》、《書》、《易》、《禮》、《樂》、《春秋》。唐。韓愈 師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div>
《國語辭典》:色相  拼音:sè xiàng
1.佛教用語。指物質(zhì)的特徵。
2.引申為人的聲音容貌?!缎咽酪鼍墏鳌返谖寤兀骸该咳战行『鷥?,奚落他,他也不露一些色相出來?!?br />3.色彩三要素之一,即色彩相貌。如赤、橙、黃、綠、青、紫等,就是色相的名稱。
《漢語大詞典》:六時(六時)
(1).攻伐他國的六種時機。逸周書·武紀:“伐國有六時、五動、四順。間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約,此謂六時?!?br />(2).佛教分一晝夜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后夜。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層磚墖,形相巍然,六時虔拜?!?吳兆宜 注:“《龍樹十住論》:菩薩晝夜各有三時,於此六時禮拜十方諸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六時合成一日一夜,晝?nèi)谷!?唐 李商隱 《題白石蓮華寄楚公》詩:“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 清 錢謙益 《仙壇倡和詩》之三:“已悔六時違凈業(yè),誰傳四始立詩宗。”
(3).古分一晝夜為十二時,晝夜分言,則謂“六時”。常以指白日。《南齊書·武帝紀》:“喪禮每存省約,不須煩民。百官停六時入臨,朔望祖日可依舊?!?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到京知夫行蹤》:“七寶樓晶光耀日,六時里頻響洪鐘。” 清 周亮工 《須江延醫(yī)》詩:“過嶺人傳多瘴癘,六時茗粥自兢兢?!?/div>
《國語辭典》:六氣(六氣)  拼音:liù qì
1.自然氣候變化的六種現(xiàn)象。指陰、陽、風、雨、晦、明之氣?!蹲髠?。昭公元年》:「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埂肚f子。逍遙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br />2.好、惡、喜、怒、哀、樂六情?!豆茏?。戒》:「是故圣人齊滋味而時動靜,御正六氣之變,禁止聲色之淫?!?br />3.中醫(yī)上指:(1)人體生命活動的六種基本物質(zhì)。即精、氣、津、液、血、脈。(2)在天空中依不同季節(jié)、不同方位的六種氣候因素而生的變化。指風、寒、暑、濕、燥、火。也稱為「六元」。
《國語辭典》:六書(六書)  拼音:liù shū
1.為中國文字的六種創(chuàng)造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稱為「六體」。
2.王莽時的六種字體。即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書、鳥蟲書。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也稱為「六體」。
《國語辭典》:六體(六體)  拼音:liù tǐ
1.書經(jīng)的六種文體。指典、謨、訓、誥、誓、命。
2.易經(jīng)的六爻。《漢書。卷二一。律歷志上》:「陰陽比類,交錯相成,故九六之變登降于六體?!?br />3.人的頭、身、四肢。《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翼奉》:「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五臧六體?!?br />4.王莽時的六種字體。指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稘h書。卷三○。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也稱為「六書」。
5.六種書體。指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唐。張懷瓘 六體書論:「臣謹進懷瑰書大小篆及八分,臣書真行草,合成六體?!?br />6.中國文字的六種創(chuàng)造方法。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書。《周禮。地官司徒。保氏》:「五曰六書?!固啤YZ公彥。疏:「書有六體,形聲實多?!挂卜Q為「六書」。
《漢語大詞典》:六府
(1).古以水、火、金、木、土、穀為“六府”。左傳·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孔穎達 疏:“府者,藏財之處;六者,貨財所聚,故稱六府。”《魏書·高閭傳》:“重光麗天,晨暉疊旦。六府孔修,三辰貞觀?!?宋 王禹偁 《擬封田千秋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貨食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br />(2).上古六種稅官之總稱。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鄭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稅者,此亦 殷 時制也?!?span id="dck4qhr" class="book">《墨子·節(jié)葬下》:“五官六府?!?孫詒讓 間詁:“六府,古籍無明文。《曲禮》‘六府’, 鄭 君以為 殷 制,則非 周 法。《左傳·文七年》《大戴禮記·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為六府,亦非官府。《漢書·食貨志》説 太公 為 周 立九府圜法, 顏 注謂即《周官》大府、玉府、內(nèi)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nèi)、職金、職幣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諸侯制與?” 清 高其倬 《薊州新城》詩:“九門戒樓櫓,六府嚴關(guān)扃?!?br />(3).即六腑。莊子·列御寇:“窮有八極,達有三必,形有六府?!?成玄英 疏:“八極三必窮達,猶人身有六府也。”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澤篇》詩:“冰炭結(jié)六府,憂虞纏胸襟?!?宋 梅堯臣 《樊推官勸予止酒》詩:“每飲輙嘔泄,安得六府和?”
(4).指身體的外形。《金瓶梅詞話》第二九回:“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祿無虧,六府豐隆,晚歲榮華定取?!?br />(5).文昌宮之六星。晉書·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計天道。”
(6).古樂章名。尚書大傳卷一下:“歌《大化》、《大訓》、《六府》、《九原》,而 夏 道興?!?鄭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div>
《國語辭典》:六賊(六賊)  拼音:liù zéi
1.泛指危害天下的六種惡人。見《六韜。卷一。文韜。上賢》。
2.北宋末的蔡京、朱勔、王黼、李彥、童貫、梁師成。他們結(jié)黨營私,危害國家,被太學生陳東等斥為「六賊」。見《宋史。卷二三。欽宗本紀》。
3.色、聲、香、味、觸、法此六種為身心所攀緣的對象。因為這六者是產(chǎn)生煩惱的根源,會劫奪一切善法,所以用賊來比喻?!督鸸饷髯顒偻踅?jīng)》卷五:「當知此身如空聚,六賊依止不相知?!?/div>
《國語辭典》:六塵(六塵)  拼音:liù chén
塵,接觸的對象。佛教將心和感官接觸的對象分成色、聲、香、味、觸、法(指心所對的境)六塵。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塵,心就會充滿著煩惱。南朝梁。武帝〈十喻〉詩五首之一:「楎睢變?nèi)校秀彪S六塵。」也稱為「六處」。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眳⒁姟?六通四辟 ”。
(2).佛教語。謂六種神通力:神境智證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證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證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證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隨念智證通(即宿命智證通,亦云宿命通)、漏盡智證通(亦云漏盡通)。神足通,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天眼通,謂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天耳通,謂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他心通,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宿命通,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yè)而無障礙;漏盡通,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汰法師 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備詳,東土靡記?!?明謝讜《四喜記·詩禮趨庭》:“飛錫起金池,潦倒沙彌,六通五藴見□迷?!眳㈤?span id="dakvzid" class="book">《俱舍論·分別智品》。
(3).謂通解六試題。宋史·仁宗紀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試醫(yī)官須引《醫(yī)經(jīng)》《本草》以對,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span id="rk3iuj4"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一》:“凡《三禮》、《三傳》《通禮》每十道義分經(jīng)註六道,疏義四道,以六通為合格?!?/div>
《國語辭典》:六通四辟  拼音:liù tōng sì pì
順應天時,任物性自然?!肚f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购蟊扔魉拿姘朔綗o不通達。也作「六通四達」。
《漢語大詞典》:六馬(六馬)
(1).謂駕車之馬眾多。《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孔穎達 疏:“經(jīng)傳之文,惟此言六馬。 漢 世此經(jīng)不傳,餘書多言駕四者。《春秋公羊》説天子駕六。毛詩説天子至大夫皆駕四。 許慎 案《王度記》云,天子駕六。 鄭玄 以周禮·校人養(yǎng)馬‘乘馬一師四圉’,四馬曰乘;《康王之誥》云:‘皆布乘朱黃’;以為天子駕四, 漢 世天子駕六,非常法也。然則此言馬多懼深,故舉六以言之。”荀子·勸學:“ 伯牙 鼓琴,而六馬仰秣?!?span id="e2myxpb" class="book">《太平御覽》卷九○六引尸子:“鹿走而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謂不反顧也?!?span id="ptkc3yi" class="book">《列子·湯問》:“趣如吾,然后六轡可持,六馬可御?!?br />(2). 秦 以后,皇帝之車駕用六馬。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衣服旄旌節(jié)旗皆上黑。數(shù)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漢 蔡邕 獨斷:“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有五色?!?span id="q2rbhaw" class="book">《南史·宋紀》上:“ 晉帝 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被屎笮徐胄Q禮時亦駕六馬。宋書·禮志一:“蠶將生,擇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 漢 魏 故事,衣青衣,乘油蓋云母安車,駕六馬?!?br />(3).六種類型之馬。周禮·夏官·校人:“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鄭玄 注:“玉路駕種馬,戎路駕戎馬,金路駕齊馬,象路駕道馬,田路駕田馬,駑馬給宮中之役?!?/div>
《漢語大詞典》:六職(六職)
(1).謂治、教、禮、政、刑、事六種職事。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職,辨邦治:一曰治職,以平邦國,以均萬民,以節(jié)財用。二曰教職,以安邦國,以寧萬民,以懷賓客。三曰禮職,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事鬼神。四曰政職,以服邦國,以正萬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職,以詰邦國,以糾萬民,以除盜賊。六曰事職,以富邦國,以養(yǎng)萬民,以生百物?!?br />(2).謂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農(nóng)夫、婦功六種職別。周禮·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nóng)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br />(3).謂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六種官職。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 鄭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稅者,此亦 殷 時制也, 周 則皆屬司徒。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也;司貨,丱人也。”
《國語辭典》:六極(六極)  拼音:liù jí
1.六種極兇惡的事。指兇短折、疾、憂、貧、惡、弱。見《書經(jīng)。洪范》。
2.中醫(yī)指六種虛勞病的總稱,即筋、骨、肉、精、氣、血六項虛勞的程度達到極點。
3.四方上下。《莊子。應帝王》:「以出六極之外,而游無何有之鄉(xiāng)?!?/div>
《漢語大詞典》:六行
(1).六個行列。《春秋·隱公五年》“初獻六羽” 唐 孔穎達 疏:“六羽,謂六行之人秉羽舞也?!?br />(2).指 唐 代尚書省下屬的吏、禮、戶、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唐 張籍 《寄梅處士》詩:“擾擾人間是與非,官閑自覺省心機;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漢語大詞典》:六印
(1).謂六國相印。史記·蘇秦列傳:“且使我有 雒陽 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隱賑而封?!?唐 李白 《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詩:“ 洛陽 蘇季子 ,劍戟森詞鋒。六印雖未佩,軒車若飛龍?!?金 元好問 《天門引》:“丈夫何意作 蘇秦 ,六印才堪警兒女?!?br />(2).六將軍印。史記·封禪書:“是時上方憂 河 決,而黃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印…… 大 見數(shù)月,佩六印,貴震天下?!?司馬貞 索隱:“謂五利將軍、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為四也。更加樂通侯及天道將軍印,為六印也。”
(3). 唐 時官馬身上的六種印記。 唐 杜甫 《瘦馬行》:“細看六印帶官字,眾道三軍遺路旁?!?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二:“ 杜 《瘦馬行》:‘細看六印帶官字?!?span id="eqo87tz" class="book">《唐六典》:凡在牧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監(jiān)名印印尾側(cè)。二歲以飛字印印左髀膊。細馬次馬以龍形印印項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飛字印,外又有風字印。官馬賜人者,以賜字印。配諸軍及充傳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賜、配者不在數(shù)耳?!?/div>
《國語辭典》:六樂(六樂)  拼音:liù yuè
黃帝以下六代的古樂。包括云門(黃帝之樂)、咸池(堯樂)、大韶(舜樂)、大夏(禹樂)、大濩(湯樂)、大武(武王之樂)?!吨芏Y。地官。大司徒》:「以六樂防萬民之情,而教之和。」后泛指音樂。南朝宋。鮑照〈數(shù)名〉詩:「六樂陳廣坐,組帳揚春風?!?/div>
《國語辭典》:六家  拼音:liù jiā
1.學術(shù)的流別,有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見《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2.史書的六種體裁,有《尚書》的記言體、《春秋》的記事體、《左傳》的編年體、《國語》的國別體、《史記》的通史紀傳體、《漢書》的斷代紀傳體。見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