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guó)語辭典》:大正  拼音:dà zhèng
1.中正?!度龂?guó)志。卷三三。蜀書。后主禪傳》:「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憚屈身委質(zhì),以愛民全國(guó)為貴?!?br />2.日本嘉仁天皇的年號(hào)(西元1912~1926)。為日本第一百二十三代天皇,明治天皇第三子,在位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衷正
中正。國(guó)語·周語上:“國(guó)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span id="szm7yq6" class="book">《國(guó)語·楚語下》:“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韋昭 注:“衷,中也?!?/div>
分類:中正
《國(guó)語辭典》:中和  拼音:zhōng hé
1.儒家以中正平和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養(yǎng)。后亦泛指平衡穩(wěn)定、不受干擾的狀態(tài)?!抖Y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埂盾髯印V率俊罚骸溉缓笾泻筒鞌嘁暂o之,政之隆也?!?br />2.中和反應(yīng)的簡(jiǎn)稱。參見「中和反應(yīng)」條。
3.地名。隸屬新北市中和區(qū),北側(cè)緊臨板橋區(qū),南接土城、新店,東界永和區(qū)。以舊時(shí)的中坑、漳和二莊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義。《禮記·中庸》:“誠(chéng)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孔穎達(dá) 疏:“從容閒暇而自中乎道?!?span id="zmkqnkh" class="book">《漢書·董仲舒?zhèn)?/a>》:“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其宜,動(dòng)作應(yīng)禮,從容中道?!?明 楊慎 丹鉛總錄·人品·尹和靖對(duì)宋高宗:“儒者對(duì)君之言,從容中道若此,所養(yǎng)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義
《國(guó)語辭典》:大中  拼音:dà zhōng
1.中正之道?!稌?jīng)。大禹謨》「民協(xié)于中」句下漢??装矅?guó)。傳:「民皆命于大中之道,是汝之功,勉之?!?br />2.唐朝宣宗的年號(hào)(西元847~860)。
《國(guó)語辭典》:不極(不極)  拼音:bù jí
1.不急?!痘茨献?。精神》:「隨其天資,而安之不極?!?br />2.不到極端?!段倪x。陸機(jī)。辯亡論》:「亂不極則治不形?!埂杜f五代史。卷二七。唐書。莊宗本紀(jì)一》:「物不極則不反,惡不極則不亡?!?/div>
《國(guó)語辭典》:正位  拼音:zhèng wèi
1.中正之位?!睹献印k墓隆罚骸妇犹煜轮畯V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埂段倪x。干寶。晉紀(jì)總論》:「正位居體,重言慎法。」
2.天子之位。《史記。卷二五。律書》:「會(huì)呂氏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zhàn)戰(zhàn)慄慄,恐事之不終?!?br />3.確定位置。《文選。陸倕。石闕銘》:「惟帝建國(guó),正位辨方。周營(yíng)洛!涘,漢啟岐!梁?!?/div>
《漢語大詞典》:建中
謂建立中正之道,以為共同的準(zhǔn)則。《書·仲虺之誥》:“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后昆。” 蔡沉 集傳:“立中道於天下。中者,天下之所同有也。”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朕聞古先哲王之理也,玄默無為,端拱思道……厚下以立本,推誠(chéng)而建中?!?/div>
《國(guó)語辭典》:中立  拼音:zhōng lì
1.居中站立?!洞蟠鞫Y記。保傅》:「故成王中立而聽朝,則四圣維之?!埂端问贰>硪蝗?。樂志十三》:「圣子中立,臣工四環(huán)?!?br />2.處于對(duì)立的各方之間,不傾向任何一方?!秶?guó)語。晉語二》:「吾秉君以殺太子,吾不忍;通復(fù)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文明小史》第三五回:「現(xiàn)在俄日打仗的事,我們守定中立,那里容得插手?」
3.獨(dú)立自主?!妒酚?。卷一二三。大宛列傳》:「單于死,昆莫乃率其眾遠(yuǎn)徙,中立,不肯朝會(huì)匈奴。」
4.意志堅(jiān)屹不搖。明。徐霖《繡襦記》第四一折:「爾李氏狎邪而白堅(jiān)貞之志,波靡而勵(lì)中立之行?!?/div>
《國(guó)語辭典》:中節(jié)(中節(jié))  拼音:zhòng jié
1.通常古人用于指音樂合于適當(dāng)?shù)姆ǘ取⒁?guī)范及道德要求,比喻為適中節(jié)度。《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br />2.中的、確著。《金瓶梅》第二回:「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個(gè)中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至正
(1).最中正之道。莊子·駢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郭象 注:“至正者不以己正天下,使天下各得其正而已?!?span id="fdkn1yg" class="book">《禮記·禮運(yùn)》:“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陳澔 集說:“王居其中,此心何所為哉?不過守君道之至正而已?!?唐 元稹 《沂國(guó)公魏博德政碑》:“先帝曰:‘興吾六州善心者, 田興 也。使 興 弘吾至正,不亦可乎!’”
(2).最正常。史記·歷書:“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興,而順至正之統(tǒng)也?!?/div>
《國(guó)語辭典》:平康  拼音:píng kāng
1.平安?!稌?jīng)。洪范》:「平康正直,彊弗友剛克?!?br />2.妓院。也稱為「平康坊」。
《漢語大詞典》:州都
州大中正的別稱。 三國(guó) 魏 曹丕 時(shí)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選拔官吏事宜。 隋 時(shí)避諱,改大中正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 煬帝 為 晉王 時(shí),即曾任州都。 開皇 后罷九品中正制,改行科舉,州都遂廢。《晉書·劉毅傳》:“置州都者,取州里清議,咸所歸服,將以鎮(zhèn)異同,一言議?!?span id="ovi2tli" class="book">《宋書·恩倖傳序》:“州都郡正,以才品人。” 陳垣 《史諱舉例》卷六:“ 魏 晉 以后,諸州皆置大中正,以甄別流品。 隋 時(shí)避諱,改為州都,而去中正之名。”
《漢語大詞典》:六條(六條)
(1). 漢 制,刺史班行六條詔書,以考察官吏。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 顏師古 注引《漢官典職儀》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國(guó),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qiáng)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qiáng)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歛為姦。三條,二千石不卹疑獄,風(fēng)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shì),請(qǐng)託所監(jiān)。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qiáng),通行貨賂,割損正令也?!?西晉 北周 也有六條詔書。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職務(wù)和職權(quán)。南史·宋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傳:“ 義恭 既至,勸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書六條事,假黃鉞?!?span id="dg1iase" class="book">《舊唐書·哀帝紀(jì)》:“左僕射 裴樞 、右僕射 崔遠(yuǎn) ……須離八座之榮,尚付六條之政,勉思咎己,無至尤人?!?清 錢謙益 《浙江嘉興府推官姚鈿授文林郎制》:“郡國(guó)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條,而觀中五刑也?!?br />(2).指 晉 諸郡中正薦舉賢才的六項(xiàng)標(biāo)準(zhǔn)。晉書·武帝紀(jì):“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盡禮,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勞謙,五曰信義可復(fù),六曰學(xué)以為己?!?/div>
《漢語大詞典》:平中
平和中正。 宋 周敦頤 通書·樂上:“優(yōu)柔平中,德之盛也?!?清 劉大櫆 《問政書院記》:“雖有沉浮強(qiáng)弱之異,而一皆范之以平中,仁厚積於其中,恭讓見於其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