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丘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括州縉云人。俗姓周。年十五,始學(xué)佛,游諸方。德宗貞元中至睦州,乞食得錢,誘小兒誦阿彌陀佛,眾見佛從康口中出。坐逝之夕,傳說有光燭天。

人物簡介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七
師出于木氏。因以名之。其遠(yuǎn)祖曰重。是為少昊之叔也(重見左傳)。絕有德于民。帝嘉之。以為勾芒。使居于窮桑。爵青陽侯。自是子孫蕃衍。凡日月霜露。所至必與焉。唯窮發(fā)之北。與大瀛之間。無有也。自重生椿。椿以積慶。致長壽?;蛟?。椿以八千歲為一春。椿生甘棠。甘棠美姿。容有干扃。召康公倚之聽政。士民便之。戒以勿剪勿伐。甘棠之子曰。嘉嘉遷于魯。主于季氏。晉韓宣子見而譽(yù)之。嘉生樗。摴生櫟。二子復(fù)以樸厚致壽。櫟生楠。楠生杞。楠杞俱以美材。稱杷生豫章。豫章天下奇材也。登于廟堂。任重不阿。上喜之。進(jìn)爵郡公。師即豫章公之子也。少而喬楚。平居正容。不與凡品爭高。雅有四方之志。銅郡戚侯見而奇之曰。是子挺秀如此。其可蒙雜于眾。而不自競乎。師曰。吾祖才德之劭。稱于天下。子雖荏苒。實(shí)懼厥世。弗敢失墜。其無辱子憂。戚侯喜曰。豫章公于是乎有子矣。郢人玉斧遇而嘆曰。美哉請?jiān)鐬橹?。不然難且及矣。師從而問。故玉斧曰。而君雖任棟梁之寄。然于身何益哉。易大過曰。棟橈兇。象曰。棟橈兇。不足以有輔也。而君殆橈矣。曷若避世之士哉。今子春和尚富。若遇楚靈王。剝圭寵之。不過以為戚秘而已。子盛德之后。其肯入之人之手乎。不然。雖與魯仲尼同載以游。脫逢原壤夷俟。必命子辱之。子其甘為人使乎。師遽改容曰。若是吾將安歸。玉斧曰。子聞桑門氏有德山者。天下之大有道者也。姑棄而族直。而躬黔乃服。盡鋤其癰腯疣贅。予為子先。子從而見。師稟其教。就見德山。德山大悅。使立于前。為說最上乘。未幾忽悟向上一句。隱密全該。雖七縱八橫。了無滯礙。即以告德山。山曰。嘻子正墮吾掌握中矣。自是命師。出則偕行。坐則并榻。凡天下參徒。來見德山。必先見師。師可之。然后入德山室。山一日晚參示眾云。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時(shí)有僧出禮拜。山使師驗(yàn)之。僧云。某甲話也未問在。山云。汝甚處人。曰。新羅。山云。未踏船舷時(shí)。木上座與你相見了也。巖頭初見德山。入方丈。側(cè)身問。是凡是圣。山以師擊之。巖頭便禮拜。繇是全提大用莫敢當(dāng)鋒。所謂把斷要津不通凡圣者也。時(shí)雪峰亦在德山。因與巖頭嘆曰。此子不遇德山。不能荷擔(dān)大事。德山不得此子。不能鍛煉學(xué)者。是子與德山。其一體乎。既而雪峰宏道于閩。師往見之。復(fù)于雪峰言下。發(fā)明自己?;癁辇?。吞卻乾坤山河大地。豁然不現(xiàn)。雪峰上堂曰。南山有條鱉鼻蛇。汝等諸人切須好看。云門舉師擲在眾前作怕勢。保福出云。今日堂中大有人。喪身失命。洎佛日師往見夾山。拉師偕行。比至未升階。便問。甚處來。曰。云居。山云。即今在什么處。曰。夾山頂上。山云。老僧行年在坎。五鬼臨身。佛日遂上階作禮。山問。阇黎與甚人同行。曰。木上座。山云。他何不來相看。曰。和尚看他有分。山云。在什么處。曰。在堂中。山即同下堂中。佛日引師于夾山面前。山云。莫從天臺(tái)得來否。曰。非五岳之所生。山云。莫從須彌山得來否。曰。月宮亦不逢。山云。與么則從人得也。曰。自己尚是怨家。從人得堪作什么。山云。冷灰里忽有粒豆爆。喚維那來安排。向明窗下著。其后云門闡化于韶陽。而蹩其足。倚師尤恭。方是時(shí)。云門眼空寰海。每舉宗乘定誵訛。必以師為準(zhǔn)的。嘗一日上堂曰。我共你平展。遇人識(shí)人。與么老婆說話。尚自不會(huì)。每日飽吃飯了。上來下去。覓什么碗。遮野狐隊(duì)。仗向遮里。作什么。命師一時(shí)趁下。又嘗示眾曰。大用現(xiàn)前。不存軌則。有僧便問。如何是大用現(xiàn)前。云門舉師當(dāng)面曰。釋迦老子你來也。其為當(dāng)時(shí)諸老奉重如此。及云門去世。師知天下學(xué)者不能盡其大用。遂潛光匿曜。與世推移。莫有識(shí)師者。流及末代。釋德下衰。學(xué)者以聲利為懷。蔽于浮境。至有陷于非道。主者必命師以辱之。先是師在德山時(shí)。與臨濟(jì)金剛王齊名。厥后復(fù)有楊岐栗棘蒲。白云鐵酸饀。說者以謂即師之異名。及比年海上二三道師。亦有彷佛。見師為拳頭。為竹篦。為木劍者。惜其介特寡徒云。 贊曰。古德有言。出家蓋大丈夫事。非公侯將相所能為。誠哉斯言也。予觀豫章公之世。固榮達(dá)矣。然側(cè)身從事。朽蠹以之及其子。裂去巾冠。躍出牢俗。致身青云。荷擔(dān)列祖之道。萬世仰其風(fēng)規(guī)??刹恢^之大丈夫也乎。
《國語辭典》:丘山  拼音:qiū shān
1.山丘?!肚f子。則陽》:「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埂盾髯?。修身》:「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史記。卷七○。張儀列傳》:「車千乘,騎萬匹,積粟如丘山?!?br />2.山林、自然界。漢。蔡邕〈陳太丘碑文〉:「遂隱丘山,懸車告老?!箷x。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3.比喻優(yōu)厚重大?!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摽末之功,一言之勞,然猶皆蒙丘山之賞?!谷龂?。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祿?!顾?。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常平之粟,累經(jīng)振發(fā),所存無幾矣,而饑寒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費(fèi)丘山。」
4.墳?zāi)?。晉。張載〈七哀〉詩二首之一:「昔為萬乘君,今為丘山土。」
《漢語大詞典》:邱山
泛指山。《淮南子·兵略訓(xùn)》:“止如邱山,發(fā)如風(fēng)雨,所凌必破,靡不毀沮?!?唐 張九齡 《謝工部侍郎集賢院學(xué)士狀》:“遽蒙圣恩,反遷華省,邱山施重,報(bào)效何階。” 清 鄭世元 《感懷雜詩》之一:“大義在不辱,守身重邱山?!?/div>
分類:
《國語辭典》:員丘山(員丘山)  拼音:yuán qiū shān
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晉。張華《博物志。卷一。物產(chǎn)》:「員丘山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有赤泉,飲之不老。多大蛇,為人害,不得居也?!挂卜Q為「不死山」。
分類:山名張華
《國語辭典》:恩重丘山  拼音:ēn zhòng qiū shān
形容恩德極重。宋。陳亮〈謝曾察院啟〉:「上下交攻,命危絲發(fā);是非隨定,恩重丘山?!挂沧鳌付髦厝缟健埂?/div>
《漢語大詞典》:峴山(峴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陽縣 南。又名 峴首山 。東臨 漢水 ,為 襄陽 南面要塞。 西晉 羊祜 鎮(zhèn) 襄陽 時(shí),常登此山,置酒吟詠。晉書·羊祜傳:“ 祜 樂山水,每風(fēng)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詠,終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峴山送朱大去非游巴東》詩:“ 峴山 南郭外,送別每登臨?!?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羊叔子 鎮(zhèn) 襄陽 ,嘗與從事 鄒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沒無聞’之嘆, 峴山 因是以傳?!?br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顯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顯 )諱,改名 峴山 。 宋 蘇軾 任 湖州 太守時(shí),曾登此山,有詩云:“ 吳興 勝 襄陽 ,萬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br />(3).山名。在 浙江 東陽縣 南。原名 三丘山 。 晉 義熙 間 殷仲文 守 東陽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峴山 。
《國語辭典》:劍池(劍池)  拼音:jiàn chí
湖泊名:(1)位于江蘇省吳縣虎丘山。相傳因秦始皇以劍擊虎,誤中于石,陷為池而得名。(2)位于江西省豐城縣西南三十里。相傳晉時(shí)雷煥于此得龍泉、太阿雙劍。
《漢語大詞典》:千人石
石名。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虎丘山 劍池 旁。相傳 南朝 梁 高僧 生公 說法于此。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虎丘山 ﹞ 池 ( 劍池 )邊有石可坐千人,號 千人石 。” 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政事·冢墓門:“ 虎丘 澗側(cè)有平石,可容千人坐,謂之 千人石 。俗傳,因 生公 講法於此?!?清 陳維嵩 《新雁過妝樓·虎丘感舊》詞:“紺殿雕軒 千人石 ,夜深曾記同游?!?/div>
《漢語大詞典》:短簿祠
晉 王珣 的祠廟,在 江蘇省 蘇州市 虎丘山 。 清 吳偉業(yè) 《顧西巘侍御同沈友圣虎丘即事》詩之三:“ 生公 石上廣場開,短簿祠荒閉緑苔?!?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 陳滄州 ﹞《重游虎邱》詩云:‘……春風(fēng)再掃 生公 石,落照仍銜短簿祠?!?/div>
《漢語大詞典》:二丘
(1).圓丘與方丘。古時(shí)天子祭天地之處。《南齊書·禮志上》:“中朝省二丘以并二郊。”《北史·周紀(jì)上》:“予本自 神農(nóng) ,其於二丘,宜作厥主?!?br />(2).指 蘇州 虎丘山 與 閭丘公 。 宋 蘇軾 《次韻王忠玉游虎丘絶句》之一:“當(dāng)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娛賓得二 丘 。”原注:“郡人有 閭丘公 。太守 王規(guī)父 嘗云:‘不謁 虎丘 ,即謁 閭丘 ?!?/div>
《漢語大詞典》:云巖寺(雲(yún)巖寺)
寺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虎丘山 。又稱 虎丘山寺 。今尚存 五代 所建 云巖寺塔 ,又名 虎丘塔 ,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寺院》:“ 云巖寺 ,在 長洲 西北九里 虎丘山 ,即 晉 東亭 獻(xiàn)穆公 王珣 及其弟 珉 之宅?!?/div>
《漢語大詞典》:尼首
謂人頭象 尼丘山 ,中低四方高。后漢書·方術(shù)傳上·高獲:“﹝ 高獲 ﹞為人尼首方面?!?李賢 注:“首象 尼丘山 ,中下四方高也?!?/div>
《國語辭典》:生公說法,頑石點(diǎn)頭(生公說法,頑石點(diǎn)頭)  拼音: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
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相傳曾在蘇州虎丘山聚石為徒,解說佛法,石皆點(diǎn)頭。見《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后以比喻言辭精妙,感人至深。如:「他的著作雖不見華麗辭藻,但行文卻似生公說法,頑石點(diǎn)頭一般,深深感動(dòng)了許多讀者。」
虎丘山
【佛學(xué)大辭典】
(地名)在江蘇省蘇州。又稱海涌山,或名武丘。東晉太和三年桓溫主簿王珣及其弟珉,舍宅為寺,名虎丘寺。竺道壹,竺道生,曇諦,岌法師等,相次入山,以講經(jīng)為事,梁僧若,隋智聚,唐慧嚴(yán),僧瑗,齊翰等,亦住此。宋以后,多為禪僧掛錫之所,及紹隆來住,眾僧云集,道聲大揚(yáng),遂成虎丘一派。其后枯椿曇,東山道源等,紹繼遺音,以鼓揚(yáng)禪風(fēng)。見梁高僧傳,續(xù)高僧傳,宋高僧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