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詞典 3分類詞匯 15
《國語辭典》:等級(等級)  拼音:děng jí
階級、次第。《商君書。賞刑》:「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國語。楚語上》:「明度量以導之義,明等級以導之禮?!?/div>
《國語辭典》:歧視(歧視)  拼音:qí shì
輕視,以不公平的態(tài)度相待。如:「種族歧視」。
《國語辭典》:租界  拼音:zū jiè
一國在通商口岸劃定界限,租給外國人民居住、通商的區(qū)域。租借國通常以締結(jié)條約的方式,取得租借期間對租界的統(tǒng)治權,但出租國仍保有最后的主權,可以在條約規(guī)定的期限屆滿后,將之收回。
《國語辭典》:種族歧視(種族歧視)  拼音:zhǒng zú qí shì
因自身種族優(yōu)越感作祟,而敵視或不公平對待其他種族的態(tài)度或行為。
《漢語大詞典》:中英煙臺條約
又稱《芝罘條約》。英國借口馬嘉理案強迫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76年9月在煙臺簽訂。主要內(nèi)容為:英國可派員入云南通商與調(diào)查;英人可經(jīng)甘肅、青海、四川進入西藏,也可由印度進入西藏;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品在租界免征厘金,在內(nèi)地只收子口稅,免其他內(nèi)地稅。這個條約擴大了英國在華特權,并使英國得以侵入中國云南、西藏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天津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美、俄分別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858年6月在天津簽訂。主要內(nèi)容為:增開漢口、九江、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到內(nèi)河自由航行;外國人可到內(nèi)地游歷、通商,傳教士可入內(nèi)地傳教;外國可派公使進駐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設領事官。英、法兩國還得到巨額賠款。條約簽訂后,英法聯(lián)軍退出天津。
《國語辭典》:觀審制度(觀審制度)  拼音:guān shěn zhì dù
清末中國與列強所訂不平等條約中,凡中外人民訟案,由被告所屬官吏審理,而由原告所屬官吏蒞庭觀審的制度。
《國語辭典》:黑人問題(黑人問題)  拼音:hēi rén wèn tí
美國國內(nèi)因種族不平等,黑人受到白人歧視所衍生的種種問題,諸如社會地位低落、工作與生活環(huán)境欠佳、政治出路受阻等。西元一九六五年后,黑人地位逐漸提高,問題稍獲緩解。
《國語辭典》:割地賠款(割地賠款)  拼音:gē dì péi kuǎn
兩國相戰(zhàn),戰(zhàn)敗一方,在不平等條約下,割讓一部分國土及賠償金額。如:「滿清腐敗,每次戰(zhàn)敗,都以割地賠款解決,使國家元氣大傷?!?/div>
《國語辭典》:十個指頭有長短(十個指頭有長短)  拼音:shí ge zhǐ tou yǒu cháng duǎn
(諺語)比喻人世的不平等本是當然。如:「十個指頭有長短,人間焉有公平事?」
《國語辭典》:性別歧視(性別歧視)  拼音:xìng bié qí shì
在觀念、行為或制度上對于各種性別種種不平等的對待方式。
《國語辭典》:差別待遇(差別待遇)  拼音:chā bié dài yù
立足于歧視或不平等的對待方式。如:「基于人人平等的原則,不論性別、宗教、種族在教育、就業(yè)、經(jīng)濟上都不應有差別待遇?!?/div>
《國語辭典》:不平等條約(不平等條約)  拼音:bù píng děng tiáo yuē
侵略國與被侵略國家,不依平等待遇所訂定的國際條約,內(nèi)容常危及國家利益及破壞國家主權。
《國語辭典》:利益均沾(利益均霑)  拼音:lì yì jūn zhān
共同分享利益。如:「兩公司彼此合作,利益均沾,何樂而不為呢!」
《國語辭典》:領事裁判權(領事裁判權)  拼音:lǐng shì cái pàn quán
列強諸國僑民犯罪時,不受居僑國法律的管轄,而由本國領事依本國法律審判。為帝國主義國家對半殖民地國家所訂立的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