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xiàng)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釋善月(共 1 首) 七律 1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遠(yuǎn),號柏庭,俗姓方,定海(今浙江寧波東北)人。于正覺寺出蒙,年十五具戒。往依南湖草庵禪師。歷住東湖辯利,慈溪寶嚴(yán)、月波、上竺。理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請老歸東庵。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延祐四明志》卷一六,《佛祖統(tǒng)紀(jì)》卷一八、《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三有傳。
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善月(一一四九——一二四一),字光遠(yuǎn),寧元府定海(今浙江鎮(zhèn)海)人。方氏子。出家正覺寺。年十五具戒,參月堂,深得教義。堂歿,復(fù)依南湖草庵師。居南湖凡十三年。歷住東湖辯利、慈溪寶嚴(yán)、月波、上竺,端平三年,請老歸東庵。淳祐元年卒,年九十三。著有《楞嚴(yán)玄覽》、《金剛會解》、《圓覺略說》、《楞伽通義》、《山家緒馀集》等十馀種書,均存世。見《延祐四明志》卷一六,《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三,《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三。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善月。字光遠(yuǎn)。定海方氏子。其母夢月而娠。出家因命名焉。十五具戒。參月堂。深得教義。堂歿。復(fù)依草庵。所居古柏獨(dú)秀。因自號柏庭。太師史真隱。請居月波。學(xué)士來奔。廩食不足。真隱曰。師為道延眾。欲食來取。予不嗇也。嗣主南湖。師御眾有法。十三年不易節(jié)。緇素以是信之。師被詔旨。前后兩住上竺。又授左街僧錄。人皆以坡仙。師去忽復(fù)來。鳥語山容開之句。為之賀。師淡如不知也。端平三年。得目眚。請老歸東庵。將入寂。顧左右曰。人患無實(shí)德為后世稱。若但崇虛譽(yù)。我則不暇。千載之下。謂吾為柏庭叟。則吾枯骨為無愧。幸勿為請謚以淤我素業(yè)。言已累足而化。壽九十三。得夏七十八。師著甚富。大約發(fā)明一家之旨。殊為有功于教門者。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善月,字光遠(yuǎn),號柏庭,姓方氏,定海人。母夢月墮懷,生之夕,白光滿室,因以名焉。初學(xué)語,嘗合拿道南無字。甫成童,其父編六經(jīng)授之讀,如習(xí)舊業(yè)。年十二,通《春秋》大義。母攜往正覺寺,循殿楹數(shù)匝,寺主道并謂其母曰:“吾夜夢白龍繞此柱,其徵此兒乎?”于是父母始許出家,年十五具戒,乃往南湖依草庵。嘗以科目繁冗為勞,草庵誨之曰:“白日看家書,有何難解?”善月為之一省。草庵曰:“異時鼓吹吾宗者,其在子乎?”梓庵講道月波,往謁焉,聞世相嘗住之旨,益有省發(fā),乃復(fù)歸南湖。見堂問如來不斷性惡之說,心身豁然,如郤關(guān)鑰見府庫,以所悟白堂,更為演其義,月拜領(lǐng)而退。及堂寂,月往當(dāng)陽請竹庵。明年命月分講,風(fēng)儀清溫,淡辯雅正,竹庵贊曰:“吾與首座可謂得人,但恨無繼之者?!彼庸虐鬲?dú)秀,遂自號“柏庭”。淳熙庚子初,主東湖辯利,遷慈溪寶嚴(yán),居無何,太師史真隱請居月波,學(xué)士來奔,廩食不足,太師聞之喜,使人告月曰:“師為道延眾,欲食來取,予不嗇也。”紹興二年,郡守何公澹以南湖虛席,親裁疏勸請,講道不倦,御眾有法十三年,不改初度,緇素以是信之。嘉泰四年,退隱衍慶精舍,一息十載,夢老叟耳語曰:“六十五、七十一?!奔味辏㈥惽湟阅虾腥ニ紴楦拢o弗克,雨華更新,舊徒再擁,未逾月,上竺以敕書召,時年六十五也。八年夏旱,詔迎大士于明慶,車駕親幸,月為禱雨,朝注暮洽,皇情大悅,特補(bǔ)左街僧錄。十二年秋,拂衣東歸,偃息于城南祖關(guān)。是年七十一,又知所以驗(yàn)前夢也。紹定五年春,有敕再領(lǐng)上竺,人皆以東坡“師去忽復(fù)來,鳥語山容開”之句為之賀。端平三年,得目眚,請老東庵。一日示疾坐床上,若相酬酢者,左右或問之,曰:“吾與荊溪尊者對談祖道耳?!睂⑷爰?,顧其屬曰:“人患無實(shí)德為后世稱,若但崇虛譽(yù),我則不暇。千載之下,謂吾為柏庭叟,則吾枯骨為無愧,幸勿請謚,以污我素業(yè)?!毖砸?,累足而化,淳祐元年正月十九日也。留龕七日,面色鮮白,心頂俱暖,塔于寺東,壽九十三,法臘七十八,所遺衣發(fā)及《四經(jīng)解》,合藏于南湖祖塔之側(cè)。有《楞嚴(yán)一覽》、《金綱會解》、《圓覺略說》、《楞伽通義》、《因革論》、《簡境十策》、《三部格言》、《金錍義解》、《宗教淺述》、《仁王疏記》、《附鈔箋要》,皆行于世,自馀雜制曰《緒馀》、《講馀》,各若干卷。嗣其法者香林清賜為上首。
七言律詩
白蓮花 南宋 · 釋善月
七言律詩
天開地辟詎云賒,異草靈苗特一家。
不有岡頭三女粲,爭敷處子六郎花。
英雄有種凜生氣,白玉微根不受瑕。
他時若補(bǔ)芬陀傳,端與優(yōu)曇定等差(宋楊潛《云門志》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