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鄭鄤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9 首
猛虎行 明末清初 · 阮大鋮
虹下垂,梁之甫,蟠溪赪虺怒如虎。
噴礴天狼驕水弩,行暉黯黯不可指。
孰可犯冠,莫匪蟬緌,莫匪范。
扶桑不旦嘅在余,東海男子長欷歔。
芳樹豈不蠹,黃雀將安居。
乃公食采丹木實(shí),峚陽笑語閒咥咥。
疏草流傳重石渠,身為教學(xué)在田廬。
百篇自可尋師友,一室還堪給埽除。
赤壁襟期風(fēng)月笛,臺州醞藉畫詩書。
耗磨歲月多能事,莫遣蕭騷鬢發(fā)疏。
雒蜀交爭黨禍深,宵人依附半東林。
然犀久荷先皇燭,射隼能忘俠士心。
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鬢毛侵。
愁來忽遇同方友,相對支床共越吟(庚信哀江南賦年始二毛即逢喪亂)。
太極經(jīng)三易洞璣,天文歷數(shù)皇極書。
窮年莫能竟其說,推驗(yàn)治亂指掌如。
胡乃勃溪屢觸諱,人梟豭狗楊中樞。
至黨鄭鄤叱曰佞,曾無一語受帝俞。
南都淪覆事良已,又奉勸進(jìn)表于衢。
命終丙年冊預(yù)定,四服別室毋乃愚。
譬之父母疾不起,惶惶祈禱延醫(yī)巫。
不然吁天以身代,義無坐視野棄諸。
嗚呼,留侯韜略率平淡,卒擒項(xiàng)羽如孤雛。
祥甫應(yīng)真所傳授,各乘際會(huì)為馳驅(qū)。
獨(dú)于先生百無效,獄備杖戍身刑誅。
銅山島中懸石室,坐臥養(yǎng)器成大儒。
祗博清名著佳傳,學(xué)徒瞻拜生悲吁。
⑴ 鄧姓,劉誠意師。
⑵ 席姓,道士,廣孝師。
在昔忠烈,就養(yǎng)無方。
輸心鄭鄤,以文相臧。
黨人障天,蒙謗堪傷。
惟墨衰子,坐政事堂。
孤臣遠(yuǎn)戍,望云旁皇。
書一百卷,皆十八章。
閨中先見,我心所降。
眷為北堂,勿之洛陽。
按:宜男洛陽題曰眷焉北堂勿之洛陽
詠黃石齋斷碑硯(戊戌) 清 · 蔣士銓
海鹽張君燕昌著《金石契》,載黃石齋斷碑硯拓本,與裘文達(dá)公所藏陽明先生驲丞署尾硯,同是東坡墨妙亭詩刻之遺。背面東北角刻隸書「斷碑」二字,東南角刻「道周」二字小印,中央凹寸許,圓如月,西刻細(xì)字銘曰:「身可污,心不辱。藏三年,化碧玉?!拐嫫聲男?,曰「吳越勝事」,曰「書來乞詩要」,曰「尾書溪藤」,曰「視昔過眼」,共十七字,多陽明硯五字。高三寸,廣四寸,此為上截。中尚隔四字,下截乃陽明硯也。今在桐鄉(xiāng)汪氏求是齋中云。
墨妙亭碑幾時(shí)斷,我及見聞存兩硯。
前有陽明后石齋,各剪寒云收一片。
陽明之硯歸裘公,我曾賦詩銘旌東。
及今又見石齋遺,四方平正凹其中。
十二字銘心不辱,已拚三年身化玉。
道周小印鈐西隅,久伴孤臣同竄逐。
背十七字坡公書,廣四寸高三寸馀。
較陽明硯多五字,后來寶者同瓊琚。
先生幼年居石室,自號石齋堅(jiān)以栗。
平臺抗聲辨忠佞,不如鄭鄤言真失。
君臣本無際會(huì)緣,難以口舌爭賢奸。
豈若龍場驲中住,漓江永戍天公憐。
烏程宜興交射影,多謝吳甡蔣德璟。
國亡虛攤九千兵,碧血丹心愧公等。
嗚呼,文山石友玉帶生,疊山賣卜棲橋亭。
東華門外心如石,血灑殘碑哭孝陵。
炎徼燒春火云起,長虹下飲赤岸水。
偉哉十丈珊瑚華,蒸天烈地森杈椏。
蠻煙蜑雨黦不得,巍然正色敷滂葩。
曄兮紅靺鞨,掛在峚陽枝。
屋烏偶相映,彩傘紛離離。
昆岡燒后紅玉熱,赪龍戰(zhàn)罷金鱗飛。
托身不越句漏土,要向赤日輸精微。
我來樹下三嘆息,親睹東君好顏色。
祝融之宅南離宮,永教壯此文明國。
應(yīng)山楊忠烈公以天啟五年乙丑七月死詔獄。越九年癸酉,為崇禎六年,公子之易收錄遺文,經(jīng)鄭鄤、游士任先后編訂付梓,是為初刻。至我朝道光十四年甲午,八世孫博平令祖憲重付手民,蓋距公之死二百十年。文集十卷,整比如新。信鬼神呵護(hù)之靈,而后世矜式景仰者之幸也。茲卷中尺牘,兩番皆不載于文集。箋簡往來,固不盡存稿。且珰禍方烈,多從毀削。然使得而讀之者,又拾奇珍于尋常耳目之外,其悲且快何如乎?兩札中推重甚至,又有勉作神仙及子房赤松等語,與集中《致王軒箓書》相近,是皆與軒箓札矣。古未有不塵視軒冕而能甘蹈艱危者,顏魯公好道家言,忠烈其同此微尚乎?最后一紙,乃獄中臨危寄子書,與集中互有詳略。蓋恐死后為珰黨所棄匿,故一再書之,致有參差,其鎮(zhèn)定周密,臨危不亂如此,而不意其兩存也。咸豐丁巳秋八月十九日,余晨過虎坊橋湖廣會(huì)館,于桉頭見公文集,涼風(fēng)颯然,靜無塵軌,綽略閱竟。晡過榨子橋,至松筠庵,坐諫草堂茶話,心泉上人忽出此卷相示。一日兩逢,不勝感異。諫草堂者,余所篆,心泉昔年刻楊忠憫公疏稿嵌石于壁處也。忠烈此跡,理宜并壽。心泉雖逃白業(yè),而欽重前賢,為朝紳所?逮。貞珉之勒,其有意乎?吾愿襄事焉。既為篆其卷首,復(fù)詩以聲之。
朝讀忠烈集,暮見忠烈字。
使我心骨驚,疑有英靈寄。
壁上劾奸奏,卷中被逮書。
忠肝正氣合,互峙華嵩如。
雅尚托神仙,同心狎云水。
脫屣富貴中,致身湯火里。
絕筆謝親友,蓋示夏與駢。
完得一身事,心并三忠懸。
烏乎兩楊公,遺墨來先后。
幾時(shí)付芝鶴,同堂壽瓊玖。
詔獄血影石,柴市典刑刀。
見者不敢玩,矧此親揮毫。
自古有貞臣,不盡工藻翰。
郁郁松筠庵,星光騰夜半。
公子留遺壙,春申幻舊封。
知音先哲邈,掛劍古風(fēng)存。
禮讓規(guī)模遠(yuǎn),躬耕氣局敦。
冕旒垂雅度,袍笏肅宏軒。
四字宸書壯(懸仁皇帝賜讓德光前額),三人至德尊明鄭鄤顏額曰至德第三人)。
崇臺淩日月,寶碣鎮(zhèn)乾坤
載祀明君詔(正德五年詔列祀典),封侯宋室恩(宋封昭德侯)
扶疏盤古木(墓前后有古銀杏四株),金碧罨朝暾。
氣盛碑能長,飆回火弗燔。
江潮流繞寺,山色送當(dāng)門(寺對面諸山人傳即季子耕田處)
綠嫩樓前麥,青濃砌外蓀。
芳蹤多灌溉,仁義每追論。
⑴ 申浦季子墓,周四百馀步。宋知常州軍朱彥表識之。為設(shè)像其上。
⑵ 墓碑十字,傳為至圣所書,字大徑尺。唐敕殷仲容摹。大歷十四年,刺吏蕭定刻于丹陽,宋朱彥復(fù)摹刻于此。
⑶ 康熙三十年碑為雷裂,寺人合之,今已長成一片,天衣無縫矣
⑷ 乾隆四十年,鄰寺災(zāi)火及殿角息燄反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