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鄭曉

相關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初山東東平人,寓居吳興,字士良。洪武元年舉秀才。為翰林典簿,奉使安南。六年,累遷至禮部尚書,參預制定明代禮儀制度。后以不稱職罷。有《尚友齋集》。
槜李詩系·卷六
諒字士良,山東東平州人。元末寓居嘉興,與鮑恂、張翼諸名士友善,學者多從之游,自顏其堂曰尚友。徐一夔為記。明興,應詔除翰林院典簿,同學士張以寧使安南,御制歌詩賜之。歷升禮部尚書。嘗與唐肅有丁未九月聯(lián)句詩,著述甚多,蓋明初才士也。
明詩紀事·甲簽·卷四
諒字士良,東平人。
洪武初,舉秀才,為翰林典簿。
出使安南還,擢工部員外郎,進本部侍郎,拜禮部尚書,尋降主事,復擢為本部尚書。
有《尚友齋集》。
田按:士良與張志道奉使安南。
志道卒,士良枕上成句云:「出使艱虞萬里同,歸期日日待秋風。
寧知永訣蠻江上,才得相逢客夢中。
岸幘尚看頭似雪,掀髯猶覺氣如虹。
起來抆淚憑闌久,落月啼將繞殯宮。
」詩頗沈痛,足增友誼之厚。
士良名附見鄭端簡《吾學編陶凱傳》中,傳稱凱姿性過人,才高舉博,識見卓遠,為文千言汩汩不見有艱難意。
初游吳、楚支多激慨,中更亂離,去居深山中,授經(jīng)養(yǎng)親,文多隱約。
明興,應聘而起,凡稽古禮文事,多公論定,又兼領翰林院事。
詔令封冊歌頌碑碣,時時命公,文章遂盛傳于世。
明詩統(tǒng)誤以此數(shù)語屬之士良。
宋弼《山左明詩抄》遂沿其訛。
余閱《吾學編》,詳考文意,特為辨正,附見于此。
士良在明初亦山左一作家,惜集不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3 【介紹】: 明陜西富平人,字昭季,號鴳庵。洪武中舉明經(jīng),出為云南布政使,在滇十七年,土地貢賦、法令條格皆所裁定。建文時為吏部尚書,詔征遺逸士,選用皆當其才。成祖即位,令解職務,給豐俸。紞出即自縊死。有《云南機務鈔黃》、《冢宰文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季昭,富平人。洪武中官尚書。
明詩紀事·乙簽·卷四
紞字昭季,富平人。
洪武中舉明經(jīng),為東宮侍書。
累遷試左通政,出為云南左參政,遷左布政使。
建文初,召為吏部尚書。
成祖即位,咎建文時改官制者,令解職,月給半俸,自經(jīng)死。
有《鶠庵集》一卷。
田按:尚書官滇有惠政,治行為天下第一。
史稱朝士董倫、王景輩謫滇,紞接以禮意。
馀檢張適《滇池集》有尚書《山行晚歸》詩云:「飛蓋追隨攜酒去,狂童嬉笑折花歸。
」令適續(xù)成之,頗稱好事,不僅以吏事見長也。
尚書之死,鄭端簡吾學編》、黃泰泉《革除遺事》、尹直《謇齋瑣綴錄》等書皆列于建文死事之臣。
今檢《明史》,成祖入京師,錄中朝奸臣二十九人,紞與焉。
以茹瑺言,宥仍故職。
無何,帝臨朝而嘆,咎建文時之改官制者,乃令紞解職務,懼自經(jīng)死。
古稱死有重于泰山,死有輕于鴻毛者,其尚書之謂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0—1544 【介紹】: 明浙江海鹽人,字德翼。少時刻苦力學。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宣城知縣,改新建。寧王朱宸濠暴虐,民不堪命,結山寨抗命。昂以為民乃有激而然,親入山諭之。累升福建按察僉事、山東副使,所至有善政。官終福建布政使,以廉介為同僚所不喜,知不能諧俗,逾年即致仕。既歸,每混跡農(nóng)漁,布衣氈帽,人或輕侮之,亦不較。有《周禮音釋》等。
槜李詩系·卷十一
昂,字德翼,號南溪,海鹽人。
少時聞海寧祝先生萃,履方篤行,以員外郎家居教授。
昂裋褐草鞋,負書往從。
先生奇之曰:“生來晚,書舍滿,唯一牛屋,生寧得居乎?
”昂欣然受。
書日夜誦不輟,衣一敗絮,時解與所從老仆,更相衣。
或周走室中,跳踴卻寒。
除夕歸,上母壽,即走詣祝先生所。
自是學大成,登弘治乙丑進士,授宜城令。
改新建會宸,濠橫虐民不能堪,匿丁家山以拒。
昂入山諭之立散。
歷遷兵刑二曹,擢福建接察僉事。
有妻殺夫坐死者,昂疑而默禱,夢一小兒據(jù)人腹,昂曰:“殺人者必杜福子也”捕得之。
閩人以為神。
累升布政,乞歸。
居白苧溪上,著書自樂。
布袍芒履,混跡農(nóng)漁人,或狎之亦不校。
嘗駕舴艋入郡城,遇兩生,舟相觸,怒止昂,索錢以償。
昂乞至西門湯別駕家行貸,至則別駕大驚曰:“何得辱前輩。
”昂遜謝,益恭。
兩生慚沮而去。
晚年不涉世故,及歲饑,數(shù)為請賑。
又上書請筑海塘一方賴之。
著有《南溪集》。
鄭端簡云:“明有兩方伯,天臺陳公,華亭夏公,皆人杰也。
”昂學問淳固如天臺,見幾明哲如華亭,而安貞履順,斂華就實,尤不可及焉。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四
昂字德翼,海監(jiān)人。弘治乙丑進士,授宜城知縣。改新建,歷兵部,刑部郎,出為福建按察僉事,終布政使。有《南溪集》。
維基
吳昂(1470年—1544年),字德翼,號南溪,浙江嘉興府海鹽縣人。成化六年出生。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四十一名進士。授宣城縣知縣,改新建縣。歷南京刑部主事,告歸。六年后,起為南京兵部武選司署員外郎事主事,十四年(1519年)四月擢云南按察司僉事,十五年四月調任福建僉事,嘉靖二年(1523年)十月升山東按察司副使,致仕歸。數(shù)年后,又于嘉靖八年(1529年)拜原官,五月轉升福建左參政。十年五月進右布政使,十一年八月引疾乞休
劉養(yǎng)直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劉養(yǎng)直(1504年—?
年),字敬夫,四川成都府內(nèi)江縣人。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三甲第四十九名進士。
授行人,選給事中,直聲動朝宇。
嚴嵩掌權后,謫貴州布政司照磨。
不久,經(jīng)吏部鄭曉幫助,升吏部稽勛司主事,歷文選司郎中。
升順天府府尹,擢戶部左侍郎,乞休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9—1561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南喬,號崦山。嘉靖二年進士。官潛江、新會知縣,歷兵科給事中。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有治績,進南京吏部尚書,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居官方峻,砥節(jié)奉公。有《簡肅公遺稿》。
維基
周延(1499年—1561年),字南喬,號儼山,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
官至左都御史。
嘉靖元年壬午科江西鄉(xiāng)試第40名舉人,二年(1523年)聯(lián)捷癸未科會試98名、三甲155名進士,任潛江知縣,調新會,政績卓著,入祀兩地名宦祠。
嘉靖七年(1528年),擢兵科給事中。
朝儀剝奪新建伯王守仁爵位,周延上疏反對,謫太倉州判官,丁憂去職。
守喪期滿,補宿州。
歷官南京吏部郎中,出為廣東布政使司參政。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遷福建按察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遷廣東左布政使,同年以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巡撫應天,平定林成之亂,進兵部右侍郎,提督兩廣軍務。
嘉靖三十年(1551年),召為刑部左侍郎。
歷南京右都御史。
次年,任南京禮部尚書,又改兵部。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召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考核天下官員,秉公無私。
刑部尚書鄭曉、大理寺卿馬森并稱「三平」。
世宗用給事中徐浦之議,令廷臣及督撫舉薦邊才。
于是前侍郎郭宗皋,都御史曹邦輔、吳岳,祭酒鄒守益,修撰羅洪先,御史吳悌、方涯,主事唐樞,參政周大禮、曹亨,參議劉志,知府黃華皆在推薦名單中。
御史羅廷唯上疏反對,世宗因此以為吏部濫舉,命會同都察院核議。
周延與尚書吳鵬等上言,所舉者皆不負人望,世宗不悅,斥責周延等,舉賢之事也從此作罷。
嘉靖四十年(1561年),周延卒于官,贈太子太保,謚簡肅。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法會。
云谷其號也。
嘉善懷氏子。
二十受具。
修天臺小止觀。
往郡之天寧。
問所修何如于法舟濟公。
公曰。
夫學以悟心為主。
止觀之要。
不離身心氣息。
何能脫然。
子之所修。
流于下乘矣。
因示以旨要。
師力究之。
一日受食。
食盡而不知。
碗忽墮地。
猛然有省。
恍如夢覺。
公與印可。
自是韜晦叢林。
陸沉賤役。
閱鐔津集。
見明教翁護法深心制行立愿。
欲少似之。
頂戴禮誦。
至終夕不寐。
入京。
寓天界毗盧閣下。
精進行道。
嘗入定數(shù)日不起。
三年人無知者。
復愛棲霞幽深。
結庵于千佛嶺下。
始為陸五臺公見知。
時棲霞久廢。
陸公矢興復之愿。
請師住持。
師舉嵩山善公應命。
移居山最深處。
曰。
天開巖吊影如初。
一時宰官居士。
因陸公開導。
多造巖參。
請師一見。
即問。
日用事無論貴賤僧俗。
入室略無寒溫。
必展蒲團于地。
令其端坐。
返觀甚至。
終日竟夜無一語。
臨別必叮嚀曰。
人命無嘗無空過日。
再見。
必問別后用心何如。
故荒唐者。
茫無以應。
即欲見亦不敢近。
以慈愈切而規(guī)益重。
雖無門庭施設。
使見者望崖。
不寒而慄然。
師一以等心相攝。
從來接人。
軟語低聲。
一味平懷。
未嘗有辭色。
時士大夫歸依者。
日益眾。
又不能入山。
愿請見者。
師以化導為心亦就見。
歲一往來城中。
至必主回光寺。
每至則在家二眾。
歸之如繞華座。
師一視如幻化人。
曾無一念分別心。
故親近者。
如嬰兒之傍慈母也。
出城多至普德。
臞鶴悅公。
實出其教。
師憫禪道絕響。
于嘉靖丙寅冬。
乃集五十三人。
結坐禪期于天界。
學人請問直捷用心處。
師曰。
舉不顧即差互。
擬思量何劫悟。
又曰。
古人道。
終日吃飯。
不嚼粒米。
終日行路。
不踏穿地。
終日穿衣。
不掛寸絲。
如是用心。
方有少分相應。
有宰官問。
如何是祖師意。
師曰。
有水皆含月。
無山不帶云。
曰莫更有奇特否。
師曰。
不得將龜作鱉。
師護法心深。
不輕初學。
不慢毀戒。
僧有不律。
亦不棄之。
委曲引誘進于善。
或有干法紀者。
師聞不待求而往救。
必懇懇當事。
乃曰。
佛法付囑王臣為外護。
唯在仰體佛心。
辱僧即辱佛也。
聞者莫不改容。
釋然必至解脫而后已。
然竟罔聞于其人。
聽者亦未嘗以多事為煩。
久久皆知出于無緣慈也。
了凡袁公未第時。
參師于山中。
對坐三晝夜不瞑目。
師問曰。
公何無妄念。
公曰。
我推我命。
無科第子嗣分。
故安心委命。
無他妄想耳。
師曰。
我將以公為豪杰。
乃一凡夫耳。
圣人云。
命繇自作。
福繇已求。
造化豈能拘人耶。
于是委示。
以改過積德。
唯心立命之旨。
公依教奉行。
竟登進士。
有子嗣憨師。
為小師時。
侍師彌謹。
一日請曰。
說者謂。
某甲壽不長奈何。
師曰。
壽夭乃生死法。
參禪乃了生死法。
若一念不生。
則鬼神覷不破。
造化何能拘之耶。
第患不明道眼耳。
憨師將北行。
師誡之曰。
古人行腳。
單為提明。
己躬下事爾。
當思。
他日何以見父母師友。
慎毋虛費草鞋錢也。
其善誘掖人類如此。
歲壬申。
嘉禾吏部尚書默泉吳公。
刑部尚書澹泉鄭公。
太仆五臺陸公。
與弟云臺。
同迎師歸故山。
諸公。
時時入室問道。
每見必炷香請益。
執(zhí)弟子禮。
紫柏師。
同平泉陸公。
思庵徐公。
謁師叩華嚴宗旨。
師發(fā)揮法界圓融之妙。
皆嘆未曾有。
當江南禪道草昧之時。
出入多口之地。
始終無一議之者。
則師操行可知已。
師居鄉(xiāng)三年。
所蒙化者千萬計。
一夕四鄉(xiāng)之人。
見師庵中發(fā)火。
及明視之。
師已寂然而逝矣。
時萬歷乙亥正月也。
世壽七十五。
僧臘五十馀。
葬于大云寺右。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
釋法會,字云谷,姓懷氏,嘉善胥山人也。幼有逸志,頗厭塵囂,投邑大云寺出家。初習瑜珈,會每嘆曰:欲了生死,乃碌碌衣食邪?年十九,決志操方,乃登壇受具,聞天臺小止觀法門,專精修習。時法舟濟禪師續(xù)徑山之道,掩觀于郡之天寧,會往參扣,呈其所修,舟曰:“止觀之要,不依身心氣息,內(nèi)外脫然,子之所修流于下乘,豈西來意耶?學道必以悟心為主?!睍稣堃妫凼谝阅罘饘弻嵲掝^,直令重下疑情。會依所教,日夜參究,寢食俱廢。一日就食,食盡亦不自知,碗忽墮地,猛然有省,恍如夢覺。復請益舟,乃印可。閱《宗鏡錄》,大悟唯心之旨,從此一切經(jīng)教及諸祖公案,了然如睹故物。于是,韜晦叢林,陸沈賤役。偶讀《鐔津集》,見明教大師護法深心,初禮觀世音尊,日夜稱名十萬聲。會愿效其行,遂載觀世音像,徹宵不寐,禮拜經(jīng)行,終身不懈。時江南佛法禪道絕然無聞,會初至金陵,寓天界毗盧閣下行道,見者稱異。魏王聞之,乃請于西園叢桂庵供養(yǎng),會住此入定三日夜。居無何,西林永寧請住報恩寺之三藏殿,會危坐一龕,絕無將迎,足不越閫者三年,人無知者。偶有權貴人游至寺,見會端坐以為無禮,謾辱之,會拽杖之攝山棲霞。棲霞者,本梁時開山,武帝鑿千佛嶺,累朝賜供贍田地。但道場荒廢,殿堂為虎狼所穴,會愛其幽深,遂誅茅于千佛嶺下,塊然獨處,影不出山。時有盜侵之,竊去所有,夜行至天明未能離庵,左右人獲之,送至,會食以飲食,盡其所有持去,由是聞者感化。太宰五臺陸公初仕祠部主政,訪古道場,偶游棲霞,見會氣宇不凡,雅重之。信宿山中,欲重興其寺,以會為主持,會堅辭,舉嵩山善以應命。善盡復寺故業(yè),建禪堂,開講席,江南叢林實肇于此,會之力也。道場既開,往來者眾,會乃移居于山之最深處,曰天開巖,吊影如初。一時士大夫開風造謁,會目無貴賤,不問道俗,入室必擲蒲圃于地,令其端坐反觀本來,甚至終日竟夜無一語,臨別必叮嚀曰“無空過日”,再見必問“別后用心難易若何”。非深造有得,則茫無以應。蓋慈念愈切,繩糾益嚴,雖無門庭設施,見者望崖不寒而慄。了凡袁公未第時參謁山中,相對默默坐三日夜,但示以唯心立命之旨,奉教唯謹,事詳《省身錄》。丙寅冬,憫禪道絕響,乃集五十三人結坐禪期于天界,力拔憨山入眾同參,指示向上一路。會垂老悲心益切,雖最小沙彌一以慈眼視之,遇之以禮,凡動靜威儀無不耳提面命,循循善誘,見者人人以為親已。尋常示人,特揭唯心凈土法門,居恒安重寡言,定力攝持,孤山清修四十馀年,終身禮誦,未嘗一夕輟。居鄉(xiāng)三載,所蒙化者以千萬計。一夜,四鄉(xiāng)之人見庵中火發(fā),及明趨視,會已寂然矣,時萬歷三年乙亥正月五日也。壽七十有五,臘五十,茶毗葬于寺右。憨山感其發(fā)跡入道因緣,親蒙開示,禮塔于棲真,因募建塔亭,述其見聞而為之傳,推為中興禪道之祖。惜機語失錄,無以發(fā)揚秘妙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6—1580 【介紹】: 明福建惠安人,字孔養(yǎng),號鐘陽。
嘉靖十四年進士。
授戶部主事,歷太平知府、江西按察使,累遷大理寺卿。
屢駁疑獄,與刑部尚書鄭曉、都御史周延稱為“三平”。
隆慶初,為戶部尚書,列上錢谷出入之數(shù),言財政困難,勸帝力行節(jié)儉,以母老乞養(yǎng)歸。
贊助巡撫龐尚鵬在閩推行一條鞭法。
卒謚恭敏。
有《恭敏公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孔養(yǎng),懷安人。嘉靖乙未進士,累官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謚恭敏有鐘陽集
維基
馬森(1506年—1580年),原姓裴,后復姓馬,字孔養(yǎng),號鐘陽。
福建懷安縣(今屬福州市)人。
隆慶朝官至戶部尚書。
父馬驄,晚年得一子,被家人失手摔死,馬驄引為己咎,不加罪。
第二年,馬森出生。
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奉父命上書請求恢復姓馬,嘉靖十四年(1535年),馬森年三十,中式乙未科三甲二百一十七名進士,授戶部主事,歷知太平府(今安徽當涂)。
遷江西按察司副使,九江兵備,晉布政司右參政,三十二年三月升江西按察使。
有進士因納妾而殺妻,撫按欲緩其刑責,馬森堅決將其治法。
三十三年七月升山東右布政使,十二月升江西左布政使,三十五年六月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
三十六年升刑部右侍郎,十二月改戶部。
馬森在江西時,曾推薦布政使宋淳。
后來宋淳巡撫南、贛,因貪贓被查,馬森受牽連,左遷大理寺卿。
任內(nèi)多次查清疑獄,與刑部尚書鄭曉、都御史周延并稱「三平」。
三十九年三月升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督理西苑農(nóng)事,四十年二月因病歸里。
四十一年十一月又起為南京工部右侍郎,四十二年三月改戶部右侍郎,六月轉左侍郎。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復任總督倉場督理西苑農(nóng)事,五月以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次年閏十月,遷南京戶部尚書。
隆慶元年(1567年),升戶部尚書,厲行節(jié)儉。
隆慶三年,以母老乞歸養(yǎng)。
萬歷八年(1580年)卒于家,贈太子少保,謚恭敏。
昝如思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昝如思(1507年—?
),字子學,號龍渚,陜西西安府三原縣人,民籍。
戊子科(1528年)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舉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登乙未科三甲進士。
初授山西洪洞縣知縣,調任河南登封縣知縣,嘉靖二十年(1541年)任山東章丘縣知縣,二十一年五月行取考選四川道試監(jiān)察御史,十月實授。
二十二年升轉,十二月以周鈇、鄭曉案革職為民。
著有《吏隱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京山人,字伯宗。
嘉靖二十九年進士。
官刑部郎中。
董傳策、張翀、吳時來疏劾嚴嵩父子不法,嵩欲殺三人。
岱力言于刑部尚書鄭曉,得減輕戍邊。
岱又為資裝送之出郊,嵩父子深恨之。
岱竟以此出為景王府長史。
曾纂輯明開國以來用兵史事,成《鴻猷錄》。
工詩,為李攀龍等后七子之前茅,有《西曹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宗,鐘祥人。嘉靖庚戌進士,除刑部主事出為景府長史有居鄖西曹集
維基
高岱(1508年—1567年),字伯宗,號鹿坡居士,湖廣安陸州京山縣軍籍鐘祥縣人。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湖廣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七名,二甲第五十名進士。授刑部主事,三十一年(1552年)丁母憂歸。起復為刑部郎中。四十年(1561年),與嚴嵩父子不合,被排斥。出京為景王府右長史,卒于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5—1591 【介紹】: 明江西南昌人,字肅卿,號兩溪。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累遷兵部侍郎。上選兵、議將、練兵車、火器諸事疏,均得允可。后與朱衡總理河道,筑長堤,建水閘,浚高、寶諸湖,減輕水患。后言者劾其治水無功,罷歸。居家近二十年而卒。
維基
萬恭(1515年—1591年),字肅卿,號兩溪、洞陽,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人。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進士,授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歷考功司郎中。
升任光祿寺少卿、大理寺少卿。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蒙古入侵,逼近通州。
嘉靖帝命兵部調人,兵部右侍郎蔡汝楠、協(xié)理戎政侍郎喻時不能升任,被調往南京,而準備調遣鄭曉、楊順、葛縉,并問徐階人選。
徐階稱楊順、葛縉是匪徒,請吏部重新調人,于是派湖廣參政李燧取代喻時,而命萬恭取代蔡汝楠。
次年,李燧被罷免,將領推舉萬恭,萬恭則稱自己生??;而當起用趙炳然時,萬恭則稱病好。
于是給事中胡應嘉彈劾萬恭欺瞞皇帝。
萬恭上奏解釋,并感到不安,請求抵達邊疆效力。
命兼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山西。
上任不久即在龍須墩伏擊擊退蒙古。
之后整頓濱河州縣等地,恢復生產(chǎn)。
幾年后,因內(nèi)艱歸鄉(xiāng)。
隆慶初年,給事中岑用賓等請求起用萬恭。
吏部尚書楊博建議仍然恢復到邊疆就任,萬恭則堅持不出。
隆慶六年(1572年),給事中劉伯燮舉薦,恰逢當時黃河決口邳州,漕運受阻,于是命萬恭擔任河道總理。
之后六十天內(nèi)疏通成功,之后治理河道,消除隱患。
但他仍然因治水被彈劾,居家二十年后去世。
共 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