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原憲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有若 朝代:春秋末魯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518—? 【介紹】: 春秋末魯國人。
孔子弟子。
曾云“禮之用,和為貴。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貌似孔子。
孔子卒后,弟子思慕孔子,于他特別尊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505—前436 【介紹】: 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人,名參,字子輿。
曾晰子。
孔子弟子。
曾為小吏。
以孝行見稱,主張“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修養(yǎng)方法。
相傳著《大學》,并傳其學于子思
子思門人以之傳于孟子。
后世尊為“宗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河東人。
通習《》、《》、《》、《春秋》三傳,尤精通三《》,好鄭玄注,亦詳究其他異說。
太學中諸名儒往往詣?wù)堎|(zhì)疑滯,必博引證據(jù),辨說無窮,眾人莫不推伏。
家貧,文帝仁壽中辟舉,不應(yīng)。
事母以孝聞。
時人比之閔子騫、原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8—763 【介紹】: 唐僧。
揚州江陽人,俗姓淳于。
器度宏博。
武則天時就智滿禪師,循其獎訓。
二十二歲受具足戒。
尋游二京,遍研三藏。
后住揚州大云寺,專宏戒律。
玄宗開元中,日本國遣使延之,遂東渡,前五次均未成功,天寶十二載,第六次航行始達日本國,時鑒真已失明。
日本天皇授“傳燈大法師”,后又造唐招提寺使居之,教法大行,號“過海大師”、“唐大和尚”,為日本國傳戒律之始祖。
卒于日本。
鑒真精醫(yī)學、通《本草》,傳有《鑒真上人秘方》,其隨行弟子思托、如寶、法力等又精于塑造佛像與建造寺塔,故于日本醫(yī)學、雕塑、建筑等頗有影響。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淳于氏。廣陵江陽縣人也。總丱之歲。侍父入大云寺。見佛像感悟。求出家。父奇其志許之。遂依智滿禪師。聽訓誨。長安元年。詔天下度僧。因獲隸寺為息慈。大云即今之隆興寺也。神龍初。從道岸律師先受菩薩戒。景龍初乃復詣長安實際寺。從荊州恒景律師。登具足戒。觀光兩京。陶冶三藏。閱數(shù)稔。言旋淮海。以戒律利物。郁為一方宗首。開元中。日本國沙門榮睿普照等。禮真足而請曰。吾國居大海中。距華夏。以風之逆順。為近遠。而未易以道路計。然佛法于天下。固無彼此之沮。而師范之來?;螂y之。此三宗之傳。所以猶缺然也。和尚其能輟此方之化。為吾國之行。則善矣。真因感其意。而問曰。昔聞南岳思禪師生彼為王。興起大教。又聞國相長屋。造千袈裟附舶。施中國名德。且繡偈于衣緣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jié)來緣。以此言之。則誠善地也。吾何為自棄。而不為是行哉。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天寶二年六月。買舟載經(jīng)律。由楊子江至越州浦止。署風山出洋。遇風濤盛壯。舟幾溺。俄見空中。神將介甲而立。風濤尋定。所歷蛇海魚海鳥海之異。而后抵岸達日本。王躬迎導入城。安止大寺中。遽即其寺之盧遮那殿立壇。以為王受菩薩戒。次及夫人王子等。且選本土有德行沙門十人為師。度沙彌澄脩等四百人。教以白羯磨法。國之造寺施田者日至。號大和尚。后無疾辭眾。逝于天平寶寺。七年癸卯歲。五月五日。即代宗廣德元年也。壽七十七。
宋高僧傳·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釋鑒真。姓淳于氏。廣陵江陽縣人也??倎O俊明器度宏博能典謁矣。隨父入大云寺。見佛像感動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許焉。登便就智滿禪師循其獎訓。屬天后長安元年詔于天下度僧。乃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為龍興。殆中宗孝和帝神龍元年。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詣長安。至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實際寺依荊州恒景律師邊得戒。雖新發(fā)意有老成風。觀光兩京名師陶誘。三藏教法數(shù)稔該通。動必研幾曾無矜伐。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誘。郁為一方宗首。冰池印月適足清明。貌座揚音良多響答。時日本國有沙門榮睿普照等。東來募法用補缺然。于開元年中達于揚州。爰來請問。禮真足曰。我國在海之中。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雖有法而無傳法人。譬猶終夜有求于幽室非燭何見乎。愿師可能輟此方之利樂為海東之導師乎。真觀其所以察其翹勤。乃問之曰。昔聞南岳思禪師生彼為國王興隆佛法。是乎。又聞彼國長屋曾造千袈裟來施中華名德。復于衣緣繡偈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jié)來緣。以此思之誠是佛法有緣之地也。默許行焉。所言長屋者則相國也。真乃慕比丘思托等一十四人。買舟自廣陵赍經(jīng)律法離岸。乃天寶二載六月也。至越州浦止署風山。真夜夢甚靈異。才出洋遇惡風濤。舟人顧其垂沒。有投棄??香木者。聞空中聲云。勿棄投。時見舳艫各有神將介甲操仗焉。尋時風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長三丈馀。色若錦文。后入魚海。魚長尺馀。飛滿空中。次一洋純見飛鳥。集于舟背壓之幾沒洎出鳥海乏水。俄泊一島。池且泓澄人飲甘美。相次達于日本。其國王歡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盧遮那殿前立壇。為國王授菩薩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門足滿十員。度沙彌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親田。舍宅造寺號招提。施水田一百頃。自是已來長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國號大和尚。傳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寶字七年癸卯歲五月五日無疾辭眾坐亡。身不傾壞。乃唐代宗廣德元年矣。春秋七十七。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國王貴人信士時將寶香涂之。僧思托著東征傳祥述焉。
神僧傳·卷第八
釋鑒真。姓淳于氏。廣陵江陽縣人也??偨请S父入大云寺。見佛像感動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許焉。后為一方宗首。時日本國有沙門榮睿普照等。東來募法。真許往。遂買舟自廣陵赍經(jīng)律法離岸。至越州浦止署風山。真夜夢甚靈異。才出洋遇惡風濤。舟人顧其垂沒。有投棄??(音箋)香木者。聞空中聲云。勿投棄。時見舳艫各有神將介甲操仗焉。尋時風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長三丈馀。色若錦文。后入魚海。魚長尺馀。飛滿空中。次一洋純見飛鳥。集于舟背壓之幾沒。洎出鳥海乏水。俄泊一島。池且泓澄人飲甘美。相次達于日本。其國王歡喜迎入城大寺安止。號大和尚。以代宗廣德元年無疾辭眾坐亡。身不傾壞。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其國國王貴人信士。時將寶香涂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淳于。廣陵江陽縣人??倎O俊明。隨父母入大云寺。見佛像。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許焉。便就智滿禪師。循其獎訓。屬天后長安元年。詔于天下度僧。乃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為龍興。殆中宗孝和帝。神龍元年。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以戒律化誘。郁為宗首。時日本國有沙門榮睿普照等。東來募法。于開元年中。達于楊州。爰來請問。禮真足曰。我國在海之中。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雖有法而無傳法人。譬猶終夜有求于幽室。非燭何見乎。愿師輟此方之利樂。為海東之導師。真問之曰。昔聞南岳思禪師。生彼為國王興隆佛法。是乎。又聞彼國長屋(相國名)曾造千袈裟。來施中華。名德。復于衣緣繡偈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jié)來緣。以此思之。誠是佛法有緣之地也。點許行焉。真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買舟自廣陵。赍經(jīng)律法。離岸。天寶二年六月。至越州浦。止署風山。才出洋。遇惡風濤。舟人顧其垂沒。有投棄[亻箋]香木者。聞空中聲云。勿投棄。時見舳艫各有。神將介甲操仗焉。尋時風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長三丈馀。色若錦文。后入魚。海魚長尺馀。飛滿空中。次一洋。純見飛鳥。集于舟背壓之幾沒。洎出鳥海乏水。俄泊一島。池且泓澄人飲甘美。次達日本。其國王歡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盧遮那殿前立壇。為國王授菩薩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門度沙彌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親田。舍宅造寺。號招提。施水田一百頃。自是已來。長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國傳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寶字七年。癸卯歲。五月五日。無疾辭眾坐亡。乃唐代宗廣德元年。春秋七十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正覺(一○九一~一一五七),號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縣)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發(fā),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師,得戒于晉州慈云寺智瓊律師,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禪師。初住泗州普照寺。欽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興國禪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遷江州廬山圓通崇勝禪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長蘆崇福禪院。三年末住慶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紹興八年(一一三八),受詔住臨安府靈隱寺,未閱月,歸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禪師法嗣。有宗法等編《天童正覺禪師廣錄》九卷傳世。事見《廣錄》及所附周葵撰《塔銘》、王伯庠撰《行業(yè)記》,《嘉泰普燈錄》卷九、《五燈會元》卷一四、《寶慶四明志》卷九有傳?!≌X詩,以輯自《續(xù)藏經(jīng)》所收《天童正覺禪師廣錄》編為六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八
正覺(一○九一——一一五七),俗姓李,隰州(治今山西隰縣)人。十一歲出家,十八歲游歷諸方。得法于鄧州丹霞山德淳禪師。宣和末出主泗州普照禪寺。建炎間歷游舒州太平、江州圓通能仁、真州長蘆禪寺。繼主明州天童寺凡三十年,紹興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詔謚宏智禪師。有《天童宏智覺禪師語錄》、《天童覺和尚頌古》等著作傳世。見《天童宏智禪師行實》(《天童正覺禪師廣錄》卷九),周葵《宋故宏智禪師妙光塔銘》(《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一四),《寶慶四明志》卷九。
大明高僧傳·卷第五 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正覺。隰州李氏子也。父諱宗道。母趙氏。誕師之夕光出于屋。人皆異之。年七歲日誦書數(shù)千言。十三通五經(jīng)七史。一日乞從釋氏學無生法。依郡之凈明寺本宗和尚薙發(fā)。受具戒于晉州慈云寺智瓊和尚。年十八游方。因自訣曰。若不發(fā)明大事誓不歸矣于是渡河首謁枯木成公于汝州。久之無所入。時丹霞淳禪師道價方盛。乃頂笠造焉入門。霞便問。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師對曰。井底蝦蟆吞卻月。三更不借夜明簾。霞曰。未在更道。師擬議。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師忽大悟作禮。霞曰。何不道取一句。師曰。某甲今日失錢遭罪。霞曰。未暇打爾。在且去。值霞退居唐州大乘寺。師亦從焉。宣和二年霞遷大洪俾掌記室。三年遷首座。時金粟智雪竇宗輩皆參隨之。真歇了公住長蘆。招師首眾。未幾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炎間住舒州之太平。遷江之圓通能仁。次補長蘆。時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眾懼奔散。師獨危坐堂中。但以善語諭之。李在稽首饋金贍眾僧。于是一方賴安寇靜。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錢塘至明州禮補陀大士。天童虛席??な伛Y檄請師住持。無何胡虜犯境虜至登嶺。遙望嶺上若有神衛(wèi)。遂斂兵而退。次年被旨主靈隱。將行四眾號阻百鳥哀鳴。師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無不新者。紹興二十七年九月朔別郡帥檀越。七日還山飯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為書囑后事訖書偈曰。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煙沒。秋水連天。擲筆而逝。詔謚曰宏智禪師。塔曰妙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二
禪師名正覺。
姓李氏。
李氏為隰州善族。
覺公生則肉環(huán)特起于臂。
蓋其母孕時。
夢感之徵也。
七歲日誦數(shù)千言。
佛陀遜禪師見而大異。
以法室祥麟記之。
又四載公果得度。
年十八游方。
決誓而行。
親友俱賢之。
遂依枯木成禪師于香山。
香山多佳士。
成獨器公。
公受嚴折不發(fā)。
聞?wù)b法華經(jīng)有省。
即陳所悟于成。
成指臺上香盒曰。
里面是甚么物。
對曰。
是何心行。
曰你悟處又作么生。
公畫圓相呈之。
又拋向后。
成曰。
弄泥團漢有甚么限。
曰錯。
成曰。
別見人始得。
公諾諾而去。
造丹霞。
時丹霞淳禪師居焉。
淳為芙蓉楷之子。
揩嗣投子青。
青嗣太陽玄。
玄公神觀奇?zhèn)ァ?div id="eamehxl" class='inline' id='people_33895_3_37_comment'>
慎其付授。
年至八十。
嘆無可繼者。
乃以皮履直裰。
寄浮山遠錄公。
使為求法器。
兼讖以偈。
偈曰。
楊廣山頭草。
憑君待價焞。
異苗翻茂處。
深密固靈根。
遠既任荷兩宗。
居圣巖。
出洞下宗旨示青。
青悉妙契。
遠以大陽頂相皮履直裰。
令青續(xù)其宗系。
故青為淳之祖。
而淳為青原思下十二世也。
淳受公展訖。
即問曰。
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
對曰。
井底蝦蟆吞卻月。
三更不借夜明簾。
曰未在更道。
公擬議。
淳以拂打曰。
又道不借。
公大悟其旨。
便作禮。
淳曰。
何不道取一句。
對曰。
某今日失錢遭罪。
淳輾然曰。
未暇打得你。
自此丹霞白椎日。
非公莫敢發(fā)響。
淳移大洪。
命公居七眾之首。
四年又分同門真歇了之座于圓通。
六年出住泗州普照。
歷舒州太平江州圓通能仁真州長蘆。
俱為禪衲區(qū)藪。
而洞上之風大廓。
有問五位宗旨。
公以頌示曰。
正中偏。
霽碧星河冷浸天。
夜半木童敲月戶。
暗中驚破玉人眠。
偏中正。
海云依約神仙頂。
婦人鬢發(fā)白垂絲。
羞對秦臺寒照影。
正中來。
午夜長鯨蛻甲開。
大背摩天振云翼。
翔游鳥道髏難該。
兼中至。
覿面不須相忌諱。
風化無傷的意玄。
光中有路天然異。
兼中到。
斗柄橫斜天未曉。
鶴夢初醒露葉寒。
舊巢飛出云松倒。
建炎初。
又住天童。屋廬湫隘。
衲子結(jié)草樹居。
常數(shù)千指。
未幾所廢俱成。
而宏勝冠南國焉。
有羽客。
私進乾汞之術(shù)。
公曰。
我輩非不能也。
顧欲檀家有所植福耳。
為汝驗之。
以汞納口坐。
踰時吐白金于地。
客駭謝而去。
公之再住天童。
適金人陷明州。
諸剎皆燬。
及窺小白嶺。
見谷積陰云。
疑有伏甲。
懼而退。
時江聲絕渡。
千二百眾俱安床藉。
知事憂之。
頃之嘉禾錢氏致谷千斛。
歲雖艱。
遠施無厭。
贍眾之馀。
存活白衣老少數(shù)萬人。
有詔移靈隱。
未越月解歸。
公于天童計三十載。
而名號所彰。
萬方革面。
上堂曰。
黃閣簾垂。
誰傳家信。
紫羅帳合。
暗撒真珠。
正恁么時。
視聽有所不到。
言詮有所不及。
如何通得個消息去。
夢回夜色依稀曉。
笑指家風爛熳春。
又曰。
諸禪德。
吞盡三世佛底人。
為甚么開口不得。
照破四天下底人。
為甚么合眼不得。
許多病痛。
與你一時拈卻了也。
且作么生得十成通暢去。
還會么。
擘開華岳連天色。
放出黃河到海聲。
僧問。
清虛之理畢竟無身時如何。
曰文彩未痕初。
消息難傳際。
僧曰。
一步密移玄路轉(zhuǎn)。
通身放下劫壺空。
曰誕生就父時。
合體無遺照。
僧曰。
理既如是。
事作么生。
曰歷歷才回分化事。
十方機應(yīng)又何妨。
僧曰。
恁么則塵塵皆現(xiàn)本來身也。
曰透一切色。
超一切聲。
僧曰。
如理如事又作么生。
曰路逢死蛇莫打殺。
無底籃子盛將歸。
僧曰。
入市能長嘯。
歸家著短衫。
公曰。
木人嶺上歌。
石女溪邊舞。
又僧問。
如何是向去底人。
公曰。
白云投壑盡。
青嶂倚空高。
如何是向來底人。
公曰。
滿頭白發(fā)離巖谷。
半夜穿云入市廛。
如何是不來不去底人。
公曰。
石女喚回三界夢。
木人坐斷六門機。
公提唱語句。
湖海爭馨炙之。
均以為因公得見青楷二尊宿也。
公雖年老。
日常過午不食。
縷絲不衣。
有巨賈獻奇制新錦。
公堅卻之曰。
為老僧一人。
勞千里信施。
老僧不忍居也。
必不已。
估直以供眾。
是以廉約成風。
天下效之。
紹興丁丑九月。
出隊言別于越帥趙公令詪。
及諸檀信。
次月七日還山。
遂作書請妙喜主我法門后事已。
而沐浴更衣。
告眾曰。
夢幻空花。
六十七年。
白鳥煙沒。
秋水連天。
俄報妙喜至。
公泊然蛻去。
妙喜為公剃發(fā)。
舍利隨指而下。
龕留七日。
顏不少異。
塔于東谷。
謚曰宏智。
塔曰妙光。
贊曰。
觀覺公唱教。
當乾坤鼎沸之秋。
辟啟東南。
縝言密行。
為湖海傾歸。
妙喜尚左遜之。
其馀欲并駕爭驅(qū)。
知其孰可也。
嗟乎洞上宗風。
微公孰慰浮山之望。
而足太陽之心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二
釋正覺,隰州李氏子也。父諱宗道,世學般若。母趙氏,嘗夢五臺山僧解右臂環(huán)與之,誕覺之夕,光出于屋,人皆異之。年七歲,日誦書數(shù)千言。十三,通五經(jīng)、七史。一日,乞從釋氏學無生法,依郡之凈明寺本宗薙發(fā),受具于晉州慈云寺智瓊。年十八游方,因自訣曰:“若不發(fā)明大事,誓不歸矣?!庇谑?,渡河首謁枯木成于汝州,久之無所入。時丹霞淳禪師道價方盛,乃頂笠造焉。入門,霞問:“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覺曰:“井底蝦蟆呑郤月,三更不借夜明簾。”霞曰:“未在,更道?!庇X擬議,霞一擊拂子。曰:“又道不借?!庇X忽大悟,作禮。霞曰:“何不道取一句?”覺曰:“今日失錢遭罪?!毕荚唬骸拔聪咀?,爾且去?!焙笙纪颂浦荽蟪怂?,覺亦從焉。宣和二年,霞主大洪,俾掌記室,三年遷首座。時金栗智、雪竇宗輩皆參隨之。真歇了公住長蘆,招之首眾。未幾,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炎間,住舒之太平,遷江之圓通、能仁,次補長蘆。時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眾懼奔散,覺獨危坐堂中,但以善語諭之,李在稽首,饋金贍眾僧,于是一方賴安寇靜。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錢塘,至明州禮補陀,會天童虛席,郡守馳檄召之。無何,胡虜犯境,虜至登嶺,遙望嶺上若有神衛(wèi),遂歛而退。次年,被旨主靈隱,將行,四眾號阻,百鳥哀鳴。未兩月,獲旨再主天童。初禮祖塔,時夢至一山寺,長松夾道,有句紀之曰:“松徑森森窈窕門,到時微月正黃昏。”及至天童,苑如夢境,有終焉之志。故覺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無不新者。紹興二十七年九月朔,別郡帥檀越,七日還山,飯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為書囑后世訖,書偈曰:“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煙沒,秋水連天?!睌S筆而逝。先是育王缺席,覺舉妙喜佛日主之,相得益歡,嘗于白椎傾倒,劇談闊論,執(zhí)其手曰:“吾二人皆老大,茍一旦溘然先去,則存者為之主?!奔胺鹑盏眠z書,夜至天童,凡送終之典悉主之。塔于東谷,詔謚曰“宏智禪師”。塔曰“妙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2—1237 【介紹】: 宋徽州績溪人,字處微。
幼喪父,事母及祖母甚孝。
寧宗開禧中曾游京師,后棲隱山中,結(jié)廬名環(huán)谷。
郡守聞其博學多通,欲見之,以編氓辭。
卒,門人私謚康范先生。
嘗輯《曾子全書》、《子思子全書》。
有《康范詩集》。
全宋詩
汪晫(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字處微,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早歲曾應(yīng)科舉,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在臨安應(yīng)試時,見時政日非,遂絕意進取,隱居故鄉(xiāng)環(huán)谷。理宗嘉熙元年卒,年七十六。邑人私謚為康范先生。著有《靜觀常語》三十馀卷等,已佚,遺詩詞七十首,于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由其三世孫夢斗編為《康范詩集》(又名《環(huán)谷存稿》)一卷。事見本集末汪夢斗跋、本集附錄《康范先生行狀》?!⊥魰屧?,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溫州平陽人,字季明,號杲齋。幼嗜書,明《春秋》。嘗應(yīng)科舉,不合主司,即棄去,致力為古文。歐陽玄奇其才,欲薦之,會疾卒。弟鄭采亦有文名。有《鄭氏聯(lián)璧集》。
元詩選
東字季明,號杲齋,溫之平陽人。
幼酷嗜書,明《春秋》,再踐場屋,不合主司程度,遂棄去,游浙河之左右。
大肆其力于古文辭,日試萬言,袞袞不休。
歐陽文公玄奇其材,欲剡薦之,會疾作而卒。
弟采,文名相埒。
元季兵亂,遺文零落,采子思先,合寫成書,釐為一十四卷,題曰《鄭氏聯(lián)璧集》。
宋濂序之曰:杲齋之文,氣質(zhì)沈雄,如老將帥師,旌旗金鼓,繽紛交錯,咸歸節(jié)度。
曲全之文,規(guī)制峻整,如齊魯大儒,衣冠偉然,出言不煩,曲盡情意。
然皆有臺閣弘麗之觀,而無山林枯槁之氣。
文憲斯言,深得二鄭之旨趣矣。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季明,號杲齋,溫州平陽人。與弟采并有文名。著鄭氏聯(lián)璧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82—1444 【介紹】: 明江西南城人,字文淵。永樂四年進士。除監(jiān)察御史,多所建白,歷浙江按察副使,累官刑部尚書。正統(tǒng)二年受命整飭大同、宣府軍務(wù),整飭邊備,時稱能臣。
詞學圖錄
魏源(1382-1444) 字文淵,湖南寶慶(今邵陽)人。
永樂四年(1406)進士,因年幼,皇帝下旨進士榮歸,讀書侯用。
后除福建、廣西、貴州監(jiān)察御史。
明英宗即位,進刑部尚書。
提拔于謙,充實邊備,為一時能臣。
后任兵部尚書等職。
有《圣武記》、《默觚》、《海國圖志》、《古微堂詩文集》、《書古微》、《詩古微》、《公羊古微》、《曾子發(fā)微》、《子思子發(fā)微》、《高子學譜》、《孝經(jīng)集傳》、《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學古經(jīng)》、《大學古本發(fā)微》、《兩漢古文家法考》、《論學文選》、《春秋繁露注》、《老子本義》、《墨子注》、《孫子集注》等,今人輯為《魏源集》。
維基
魏源(1382年—1444年),字文淵,號匡山,江西南城人。進士。永樂四年(1406年),魏源中式三甲第一百五十名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累官至刑部尚書。其處理宣府大同邊疆事務(wù)治理有功。后致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97—1450 【介紹】: 明鳳陽府定遠人,字文輝。
初名儼,字可觀。
沐晟子。
幼嗣公爵,居京師。
叔父沐昂卒,以總兵官襲晟封爵,至鎮(zhèn)。
正統(tǒng)十三年,思任發(fā)之子思機發(fā)復據(jù)孟養(yǎng),王驥率軍討之,斌為后距,督餉無乏。
卒謚榮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福建侯官人,字源潔。
正統(tǒng)十三年進士。
授戶科給事中。
劾戶科官失職,忤權(quán)貴,逮下錦衣衛(wèi)獄,被刑幾死。
后出為廣東布政司參議,改山東,分守登萊。
正孔子、孟子廟典,訂伯魚、子思墓名。
致仕歸卒,年六十六。
維基
唐澞(1423年—?),字源潔,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民籍。進士出身。正統(tǒng)十二年,福建丁卯鄉(xiāng)試中舉。正統(tǒng)十三年,登戊辰科會試中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因彈劾權(quán)貴被下詔獄,后出任廣東參議。曾祖父唐慶。祖父唐章。父親唐鑒。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