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道顏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演,果州(今四川南充東北)人。
住汀州報恩寺。
為南岳下十七世,東林道顏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彥充,號肯堂,俗姓盛,于潛(今浙江臨安縣西)人。
幼依明空院義堪為師,首參大愚宏智、正堂大圓,得法于東林道顏禪師,后住臨安凈慈寺。
為南岳下十七世,東林道顏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卷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四有傳。
今錄詩二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彥充號肯堂。
杭之于潛盛氏子也。
幼即慧性朗然善根內(nèi)著。
生而知有愿脫塵羈。
遂依明空院釋義堪薙發(fā)。
五夏學律一缽孤征。
徑造大愚宏智正堂大圓。
后聞僧舉東林顏示眾曰。
我此間別無玄妙。
秖有木札羹鐵釘飯。
一任汝等咬嚼。
彥竊喜之直謁陳所見解。
東林謂曰。
據(jù)汝所見處正坐在鑒覺中也。
彥盡將從前所得底一時飏下。
專注一心精勤參究。
一日聞傍僧舉南泉道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乃默自覺曰。
打草秖要蛇驚耳。
次日入室東林問。
那里是巖頭密啟其意處。
彥曰。
今日捉敗這老賊。
林曰。
達磨大師性命在汝手里也。
彥擬開口。
驀然被林攔胸一拳。
頓即大悟汗流浹背點首言曰。
臨濟道黃檗佛法無多子。
豈虛語哉。
呈偈曰。
為人須為徹。
殺人須見血。
德山與巖頭。
萬里一條鐵。
林深然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彥充,字肯堂,于潛盛氏子也。
生而慧性朗然,善根內(nèi)著。
爰在髫年,愿脫塵羈,依明空院義堪薙發(fā),五夏學律。
一缽孤征,徑造大愚宏智、正堂大圓,后聞僧舉“東林顏示眾曰:我此間別無玄妙,秪有木札羹,鐵釘飯,一任汝等咬嚼。
”彥竊喜之,直謁陳所見解,東林謂曰:“據(jù)汝所見處,正坐在鑒覺中也。
”彥盡將從前所得一時飏下,專注一心,精勤參究。
一日,聞傍僧舉“南泉道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乃默自覺曰:“打草秪要蛇驚耳。
”次日入室,東林問:“那里是巖頭密啟其意處?
”彥曰:“今日捉敗這老賊。
”林曰:“達摩大師性命在汝手里也。
”彥擬開口,驀然被林一擊,豁爾大悟,汗流浹背,點首言曰::“臨濟道黃蘗佛法無多子,豈虛語哉!
”呈偈曰:“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
德山與巖頭,萬里一條鐵。
”林深然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真慈,號元庵,俗姓李,潼川(今四川三臺)人。
初依成都正法出家,后南游,依道顏禪師。
住婺州智者寺。
為南岳下十七世,東林道顏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卷二○、《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有傳。
今錄詩三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真慈號元庵。
潼川李氏子也。
總角即慕空寂好游伽藍。
懇父母依成都之正法院圓頂受具足大小乘戒。
潔肅冰雪解慧日隆。
耽嗜貝文遍游講肆。
聽圓覺修多羅。
至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畢竟無體實同幻化。
因而有省頌曰。
一顆明珠。
在我這里。
撥著動著。
放光動地。
呈似諸座講師。
無能識者。
歸舉受業(yè)師。
師以狗子無佛性話詰之。
慈曰。
百千公案無出此頌也。
師乃叱出。
因而南游廬阜掛錫圓通。
卐庵為西堂為眾入室。
舉僧問云門。
撥塵見佛時如何。
門曰。
佛亦是塵。
慈聞豁然。
隨聲便喝。
以手指胸曰。
佛亦是塵。
復呈頌曰。
撥塵見佛佛亦是塵。
問了答了直下翻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又頌塵塵三昧曰。
缽里飯桶里水。
別寶昆崙坐潭底。
一塵塵上走須彌。
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彈指珊瑚枝上清風起。
卐庵頷之。
于是聲揚四表道洽殊途。
出主智者誨誘學者。
大屠龍之手焉。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元庵。
真慈者。
潼州李氏子。
初依成都正法出家。
具戒。
嗣游講肆聽圓覺。
至四大各離。
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畢竟無體。
實同幻化。
因而有省。
作頌曰。
一顆明珠。
在我這里。
撥著動著。
放光動地。
歸以呈其師。
其師詰之。
師曰。
雖百千萬億公案。
不出此頌也。
其師以為不遜。
乃叱去。
因南游。
至廬山圓通。
卐庵為西堂。
為眾入室。
舉僧問云門。
撥塵見佛時如何。
門云。
佛亦是塵。
師隨聲便喝。
以手指胸曰。
佛亦是塵。
復頌曰。
撥塵見佛。
佛亦是塵。
問了答了。
直下翻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又頌塵塵三昧曰。
缽里飯。
桶里水。
別寶昆崙坐潭底。
一塵塵上走須彌。
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彈指。
珊瑚枝上清風起。
卐庵深肯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真慈,字元庵,潼州李氏子也。
總角即慕空寂,好游伽藍。
懇父母,依成都之正法院圓頂,受具足,大小乘戒,潔肅冰雪,解慧日隆。
耽嗜貝文,遍游講肆,聽《圓覺修多羅》,至“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畢竟無體,實同幻化。
”因而有省,頌曰:“一顆明珠,在我這里。
撥著動著,放光動地。
”呈似諸座講師,無能識者。
歸舉受業(yè)師,師以狗子無佛性話詰之。
慈曰:“百千公案,無出此頌也。
”師乃叱出。
因而南游廬阜,掛錫圓通。
卐庵為西堂,為眾入室,舉“僧問云門,撥塵見佛時如何?
門曰:佛亦是塵。
”慈聞豁然,隨聲便喝,以手指胸曰:“佛亦是塵。
”復呈頌曰:“撥塵見佛,佛亦是塵。
問了答了,直下翻身。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又頌塵塵三昧曰:“缽里飯,桶里水,別寶昆崙坐潭底。
一塵塵上走須彌,明眼波斯笑彈指。
笑彌指,珊瑚枝上清風起。
卐庵頷之。
于是聲揚四表,道洽殊途,出主智者,誨誘學者,大屠龍之手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祖珠,號遁庵,南平(今湖北公安西北)人。
住荊南府公安寺。
為南岳下十七世,東林道顏禪師法嗣。
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處良書記。
字遂翁。
會稽山陰劉氏子。
九歲以童子得度。
十三歲游諸方。
僅勝衣笠。
路人為之驚嘆。
初為妙喜侍者。
又從卐庵顏公為書記。
英邁玉立。
游二師間。
皆受記莂。
馀事能文詞。
善筆札。
諸方翕稱良書記。
然亦以議論皦核不少假借。
不為諸方所容顧。
獨陸陸眾中。
嘗居秀州法喜院。
舉香為卐庵嗣。
蕭然數(shù)僧。
食財半菽。
再歲。
退廬會稽海上。
適太常尤公。
守臨海。
起師領(lǐng)紫櫜。
復以縣大夫不樂棄去。
久之。
領(lǐng)昆山薦嚴資福寺。
遂以疾逝。
淳熙十四年六月戊寅也。
遺言藏骨廬山智林寺。
寺。
卐庵與師。
所同建也。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寶曇(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許,嘉定龍游(今四川樂山)人。
幼習章句業(yè),已而棄家從一時經(jīng)論老師游。
后出蜀,從大慧于徑山、育王,又從東林卐庵、蔣山應(yīng)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錫山。
歸蜀葬親,住無為寺。
復至四明,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號橘洲老人。
寧宗慶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龕銘》)。
曇為詩慕蘇軾、黃庭堅,有《橘洲文集》十卷。
寶慶四明志》卷九有傳。
 寶曇詩,以日本東山天皇元祿十一年戊寅織田重兵衛(wèi)仿宋刻本(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為底本。
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三八六
寶曇(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許,嘉州龍游(今四川樂山)人。少依本郡德山院僧出家,后歷訪名師,從宗杲得法。以學業(yè)為丞相史浩所重,舉以住四明仗錫山。后隱居鄞之東湖洲,繞室植橘萬株,因號橘洲老人。慶元三年卒,年六十九。著有《大光明藏》三卷(存)、《橘洲文集》十卷(存)等。見《叢林盛事》卷下,自撰《龕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