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梁燾

相關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周商,生平不詳。
與李之純、梁燾等人同時(《中州題詠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7—1094 【介紹】: 宋建昌人,字溫伯。
曾以字為名,別字圣求。
仁宗皇祐間進士。
神宗熙寧中,歷編修中書條例、知制誥、御史中丞、翰林學士。
有文名,一時制作,獨倚其力。
哲宗立,一夕草制二十二。
進翰林學士承旨,撰《神宗實錄》。
梁燾所劾,出知亳州。
哲宗親政,首陳紹述之說,拜尚書左丞。
全宋詩
鄧潤甫(一○二七~一○九四),字溫伯,曾以字行,別字圣求,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江西詩徵》卷七),為上饒尉、武昌令。神宗熙寧中,除集賢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諫院、知制誥。擢御史中丞,遷翰林學士。落職知撫州。元豐二年(一○七九),移杭州。四年,徙知成都府(《乾道臨安志》卷三)。哲宗立,進翰林學士承旨,修撰《神宗實錄》,為吏部尚書。出知亳州、蔡州,移知永興軍。元祐末,為兵部尚書。紹圣元年,拜尚書左丞,卒,年六十八?!?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九六、《宋史》卷三四三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八
鄧潤甫(一〇二七——一〇九四),字溫伯,嘗避諱以字為名,別字圣求,后皆復之。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实v進士,歷上饒尉、武昌令。熙寧中,為編修中書條例、檢正中書戶房事,除集賢校理、直舍人院,改知諫院、知制誥,擢御史中丞。遷翰林學士,為蔡確所陷,落職知撫州,移杭州、成都府,召復翰林學士。哲宗立,進翰林承旨,修撰《神宗實錄》,為吏部尚書。出知亳州,復召為承旨,除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出知蔡州,移永興軍。元祐末,以兵部尚書召。紹圣初,拜尚書左丞,無何暴卒,年六十八,謚安惠。《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會稽人,字子敦。通經學,長于訓詁。初為國子監(jiān)直講,同知禮院。神宗熙寧初,帝以其喜論兵,詔編《武經要略》,且問兵事,遂條十事以獻。哲宗元祐中,擢給事中,拜河北都轉運使。歷刑、兵、吏三部侍郎兼侍讀,為翰林學士。紹圣初,以龍圖閣學士知定州,徙應天、河南府。坐事奪職知歙州。又以附會黨人,斥饒州居住。卒年七十二。
全宋詩
顧臨(一○二八~一○九九),字子敦,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仁宗皇祐中舉說書科,為國子監(jiān)直講,遷館閣???,同知禮院。神宗熙寧初,詔編《武經要略》。出權湖南轉運判官,提舉常平,罷歸。改同判武學,開封府推官,請知潁州。入為吏部郎中、秘書少監(jiān),以直龍圖閣為河東轉運使。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擢給事中。出為河北都轉運使,復以給事中召還。歷刑、兵、吏三部侍郎兼侍讀,為翰林學士。紹圣初,以龍圖閣學士知定州,徙河南府。后奪職知歙州,又以附會黨人,斥饒州居住。元符二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九),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一六三三
顧臨(一○二八——一○九九),字子敦,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皇祐中舉說書科,為國子監(jiān)直講,遷館閣???、同知禮院。
神宗朝歷任湖南轉運判官、開封府推官、知潁州,入為吏部郎中、秘書少監(jiān),以直龍圖閣為河東轉運使。
元祐二年,擢給事中,以天章閣待制出為河北都轉運使。
歷刑、兵、吏三部侍郎兼侍讀,元祐七年授翰林學士。
紹圣初,以龍圖閣學士知定州,徙應天、河南府。
為郭茂恂所劾,奪職知歙州,后斥饒州居住。
元符二年卒,年七十二。
嘗與梁燾合撰《總戎集》十卷。
見《宋史》卷三四四本傳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七四、五○九。
宋登科記考
字子敦。越州會稽縣(今浙江紹興)人?;实v五年(1053年)登諸科。登諸科,授國子監(jiān)直講。歷給事中,吏部侍郎。職至龍圖閣學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高郵人,字君孚。英宗治平二年進士。哲宗元祐初為監(jiān)察御史,多所建明。嘗比蘇軾于王安石,謂其德業(yè)器識不足,不可使輔佐經綸,時論譏其失言。歷侍御史、中書舍人,累官天章閣待制知應天府。紹圣間坐劾,累貶果州團練副使,汀州安置。卒年六十二。有《孫公談圃》。
全宋詩
孫升(一○三八~一○九九),字君孚,高郵(今屬江蘇)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清雍正《高郵州志》卷七)。歷盱眙主簿、泰州判官、真定府路安撫司勾當公事。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為監(jiān)察御史(《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五四),遷殿中侍御史,出知濟州。踰年,提點京西刑獄。召為金部員外郎,復拜殿中侍御史,進侍御史,擢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以天章閣待制知應天府。哲宗紹圣初,削職,知房州、歸州,累貶果州團練副使,汀州安置。元符二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六),年六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七有傳。有《春秋傳》若干卷(宋楊時《龜山集》卷二五),已佚。居汀州時與劉延世語時事,延世錄為《孫公談圃》三卷。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九
孫升(一○三八——一○九九),字君孚,高郵軍高郵(今江蘇高郵)人。
治平二年第進士,簽書泰州判官。
哲宗立,為監(jiān)察御史。
朝廷廢新法,頗與其力,遷殿中侍御史。
元祐二年五月,執(zhí)政以其附會梁燾,出知濟州。
踰年,提點京西刑獄,召為金部員外郎,復拜殿中侍御史,進侍御史。
元祐六年,由起居郎擢中書舍人,以天章閣待制知應天府。
紹圣初,被劾削職,知房州、歸州,貶水部員外郎,又貶果州團練副使、汀州安置,卒。
徽宗時名入元祐黨籍。
著有《孫公談圃》三卷(存)及《春秋傳》若干卷。
宋史》卷三四七有傳,參陸心源《元祐黨人傳》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1 【介紹】: 宋邵武人,字安中。
仁宗嘉祐二年進士。
神宗時累遷御史中丞。
哲宗即位,除翰林學士,以承蔡確、章惇風旨,排擊正人,為言官論罪,出知越州,歷徙五州三府。
紹圣初,復召為御史中丞,上章言司馬光變更新法為罪,極論呂大防、劉摯、梁燾垂簾時事,乞正典刑。
拜尚書右丞。
以論救鄒浩,罷知亳州。
徽宗立,復拜尚書右丞,尋罷。
全宋詩
黃履,字安中,邵武(今屬福建)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調南京法曹。擢監(jiān)察御史,改崇政殿說書兼知諫院。同修起居注,進知制誥、同修國史。遷御史中丞。哲宗即位,為翰林學士。出知越州,歷知舒、洪、蘇、鄂、青州,江寧、應天、潁昌府。紹圣初,拜尚書右丞,罷知亳州。徽宗立,召為資政殿學士兼侍讀。晚年提舉太一宮,卒?!?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九六、《宋史》卷三二八有傳。今錄詩二十一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
黃履(一○三四——一一○一),字安中,邵武軍邵武縣(今福建邵武)人。嘉祐六年進士。熙寧中為館閣???、同知禮院,擢崇政殿說書兼知諫院,修起居注,進知制誥、同修國史。元豐中遷翰林侍講學士、禮部尚書;六年,為御史中丞。哲宗即位,徙翰林學士。論者指為蔡確、章惇黨,貶龍圖閣學士、知越州;再降天章閣待制,歷知五州三府。紹圣初,召復龍圖閣學士,為御史中丞,排擊呂大防等元祐大臣。四年,拜尚書右丞。元符中,以為鄒浩辯護罷知亳州?;兆诹?,復召為尚書右丞。以病求去,加資政殿大學士。建中靖國元年十月卒,年六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八有傳,又參《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六,《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九、禮四一之四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2—1105 【介紹】: 宋廣安軍人,字處厚。
上舍及第。
調成都府教授。
擢監(jiān)察御史。
哲宗紹圣初為諫議大夫。
與蔡京治章惇、蔡卞所構同文院謗獄,誣司馬光、劉摯、梁燾等人將謀廢立。
遷御史中丞。
審閱元祐諸臣陳說新法不便書牘,被禍者七八百人。
徽宗時,以寶文閣待制知潭州,尋放歸田里。
蔡京為相,復任工部侍郎、兵部尚書。
崇寧二年,同知樞密院事。
平生數(shù)陷忠良,人目為奸佞。
全宋詩
安惇(一○四二~一一○四),字處厚,廣安軍(今四川廣安)人。上舍及第,調成都府教授。神宗元豐六年(一○八三)擢監(jiān)察御史(《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八)。哲宗初政,罷為利州路轉運判官,歷夔州、湖北、江東三路。紹圣初召為國子司業(yè),改右司員外郎。四年(一○九七),權吏部侍郎,遷右諫議大夫(同上書卷四八九、四九二)。元符元年(一○九八)為御史中丞(同上書卷四九七)。三年出知潭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三○),尋放歸故里。以郊赦復官,提舉太平觀。起知滁州,召為兵部尚書?;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萃獦忻茉菏?。三年,卒(《宋大臣年表》),年六十三。事見《東都事略》卷九七,《宋史》卷四七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二
安惇(一○四二——一一○四),字處厚,廣安軍(治今四川廣安)人。上舍及第,調成都府教授,擢監(jiān)察御史。紹圣初,遷諫議大夫,誣司馬光等大逆不道,再遷御史中丞。又鞫鄒浩事,被禍者七八百人,天下怨疾。徽宗惡之,乃以寶文閣待制知潭州,尋放歸田里。蔡京為相,復拜工部侍郎、兵部尚書。崇寧二年除同知樞密院事,次年卒,年六十三,贈特進。見《宋史》卷四七一,《東都事略》卷九七本傳。
吳駿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晞遠。
神宗元豐八年進士。
調潞州上黨簿。
梁燾、張商英薦知虔化縣,通判永州。
未幾告老。
卒年七十四。
有《詩解》及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3—1101 【介紹】: 宋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
少學文于曾鞏,無意仕進。
鞏薦其修史,以布衣未用。
哲宗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
又用梁燾薦,為太學博士。
因越境出南京見蘇軾,改潁州教授。
紹圣初,又因進用不由科第而罷歸。
元符三年,召為秘書省正字。
為人高介有節(jié),安貧樂道。
論詩推服黃庭堅,多苦吟之作,為江西詩派有代表性詩人。
有《后山集》、《后山談叢》、《后山詩話》等。
全宋詩
陳師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無己,自號后山居士,學者稱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貧,苦志好學。年十六,以文謁曾鞏,遂留受業(yè)。神宗熙寧中,王安石經學盛行,師道心非其說,絕意仕進。元豐四年(一○八一),曾鞏奉詔修史,薦入史館,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蘇軾等薦(《蘇軾文集》卷二七《薦布衣陳師道狀》),起為亳州司戶參軍,充徐州教授(本集《謝徐州教授啟》)。七月,除太學博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因五月間曾托疾乞假到南京見蘇軾,仍罷為徐州教授(本集《謝再授徐州教授啟》)。五年,移潁州教授(任淵《后山年譜》)。紹圣元年(一○九四),坐蘇軾馀黨,謫監(jiān)海陵酒稅(本集《與魯直書》)。二年,調彭澤令,以母喪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為秘書省正字(《后山年譜》)。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扈從南郊,天寒無綿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遺著由門人魏衍編為《彭城陳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詩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詩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淵《后山詩注》傳世?!?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陳師道詩,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紹興二年謝克家序)為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頁,據(jù)目錄以宋刻《后山詩注》本補足)。校以宋刻《后山詩注》(殘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圖書館,簡稱宋注本)、高麗活字本《后山詩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叢刊》據(jù)此影印,簡稱高麗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后山詩注》十二卷(簡稱庫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趙駿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據(jù)明弘治十二年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編,簡稱趙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簡稱四庫本)、張鈞衡《適園叢書》本《陳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據(jù)舊鈔本翻刻,簡稱張本)。除宋刻殘本外,五本共同的異文校語簡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見于校本諸詩,編為第七卷,新輯集外詩附后。
詞學圖錄
陳師道(1053-1102) 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彭城(今徐州)人。16歲師曾鞏。元祐四年蘇軾任杭州太守,師道至南京送行,以擅離職守,被劾去職。不久復職,調潁州教授,時蘇軾任潁州太守,希望收為弟子,師道以"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婉辭。師道于詞頗自推許,自稱"余它文未能及人,獨于詞自謂不減秦七黃九。"(《書舊詞后》)。門人魏衍為其編《后山集》,集中詩 6卷,文14卷。《詩話》、《談叢》別自為書。有《后山長短句》。
全宋文·卷二六六四
陳師道(一○五二——一一○一),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年十六,從曾鞏受業(yè),鞏大器之。熙寧中,王氏經學盛行,師道心非其說,遂絕意進取。元豐中,曾鞏典五朝史事,薦其為屬,朝廷以白衣難之。元祐初,以蘇軾等薦,起為徐州教授,未幾除太學博士。言者謂在官嘗越境出南京見蘇軾,改教授潁州,又論其進非科第,罷歸,調彭澤令,不赴。元符三年,召為秘書省正字。建中靖國元年卒,年五十。師道高介有節(jié),好學苦志,于諸經尤邃《》、《》。為文精深雅奧,又喜作詩,自云學黃庭堅。所著有《后山集》、《后山談叢》、《后山詩話》等。見本集卷一五《御書記》,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后山詩注》卷首),《宋史》卷四四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鄭州陽武人,字和叔。登進士第。曾從程顥學。以薦為崇文院校書,因非議新法,被貶七年。后復官,歷著作佐郎、職方員外郎。哲宗紹圣初,累官御史中丞,助章惇、蔡卞,誣謗宣仁太后,排斥元祐諸人。蔡京入相,為涇原經略安撫使,所謀皆迂誕,奪職。久之,復顯謨閣待制。卒年七十。
全宋詩
邢恕,字和叔,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西)人。早年從二程學,舉進士,補永安主簿。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為崇文院校書,忤王安石,出知延陵縣;十年,復為校書(《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一)。元豐二年(一○七九),為館閣校勘(同上書卷二九八)。諂事蔡確,累遷職方員外郎。哲宗即位,除起居舍人。元祐四年(一○八九),蔡確敗,貶永州監(jiān)倉(《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二)。哲宗親政,知青州,召為刑部侍郎,累遷御史中丞。元符中出知汝州?;兆诩次?,貶少府少監(jiān)分司西京,居均州。崇寧三年(一一○四)蔡京當國,起為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同上書職官六八之一○)。以謀略乖方,徙知太原等州府,未幾奪職。卒年七十?!?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九九、《宋史》卷四七一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一
邢恕,字和叔,鄭州陽武(今河南原陽西)人。
從程顥學,登進士第,補永安主簿,以呂公著薦,得崇文院校書。
因語新法不便,出知延陵縣,浮湛七年,復為校書。
歷館閣???、史館檢討、著作佐郎,進職方員外郎,趨附宰相蔡確,交結章惇、黃履,人目之為四兇。
哲宗立,遷右司員外郎、起居舍人,黜知隨州,改汝襄、河陽,責監(jiān)永州酒。
紹圣初,擢寶文閣待制、知青州,累遷至御史中丞,誣宣仁后有廢立謀,歷詆梁燾、劉摯,將陷諸人于族罪。
與章惇相互攻訐,終為惇所陷,出知汝州。
徽宗時蔡京當國,起為鄜延經略安撫使,改涇原,擢至龍圖閣學士,以處置迂誕,連徙并奪職。
久之,復顯謨閣待制,卒,年七十。
天資反覆,為司馬光客即背光,附章惇即背惇,至與蔡京等為腹心則之死弗替。
宋史》卷四七一《奸臣傳》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許昌人,字仲弓。
王陶子。
少從司馬光學,超然無意仕進。
所為詩,靜深婉麗。
哲宗元祐初,梁燾薦于朝,為藉田令。
后守信陽,謝歸。
卒時遺命不為銘文,自志其大略納之壙中。
全宋詩
王實,字仲弓,許昌(今屬河南)人。
陶子。
未冠,從司馬光學。
哲宗元祐初,因梁燾薦為藉田令。
徽宗崇寧初,知信陽,辭官歸。
靖康南渡,卒于鄂之咸寧。
民國《許昌縣志》卷一二有傳。
全宋文·卷二五六二
王寔,字仲弓,潁昌府(治今河南許昌)人,陶子。
未冠,從司馬光學,超然不以仕宦進取為意。
元祐初,梁燾薦于朝,為藉田令。
崇寧中守信陽,謝事掛冠。
靖康南渡,卒于鄂之咸寧。
見《宋詩紀事補遺》卷二七。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