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神晏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2—908 【介紹】: 唐僧。泉州南安人。俗姓曾。年十七出家,謁芙蓉山恒照大師。后北游吳、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于幽州寶剎寺。懿宗咸通中歸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廣福院,因稱雪峰義存。四方僧人,云集法席,門徒常數(shù)千人。僖宗賜號真覺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22—908 俗姓曾,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12歲出家,17歲落發(fā)。宣宗大中間,北游吳楚、梁宋等地,于幽州受戒。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鑒。懿宗咸通六年(865)歸住福州芙蓉山。后于福州西二百里雪峰山建院而居,世稱雪峰和尚。僖宗時(shí)賜號真覺大師。四方禪侶從學(xué)者,常年有1500人,歷40年而不衰。唐末五代間,其門人遍布閩粵江浙一帶,開云門、法眼二宗?!?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七、《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續(xù)藏經(jīng)》有《雪峰義存禪師語錄》二卷,錄其談禪之語,并錄詩偈43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曾氏。
泉之南安人。
家世奉佛。
九歲求脫俗。
父母以其幼。
未許也。
年十二。
父游莆田之玉潤寺。
存侍焉。
寺有律師慶玄。
操行峻特。
存見而遽拜之曰。
我?guī)熞病?div id="morgcyf" class='inline' id='people_14652_2_12_comment'>
遂留不肯歸。
十七年落發(fā)。
謁芙蓉山恒照大師。
屬會(huì)昌之禍。
遂遁止其所。
久之大中既中興大法。
北游吳楚梁宋燕秦。
受具戒于幽州之寶剎寺。
歷攬名山。
遍扣禪會(huì)。
卒獲益于武陵之德山。
咸通六年。
始營雪峰之居。
天下錫衲響應(yīng)影隨。
乾符中。
觀察使京兆韋公。
中和中。
司空潁川陳公。
俱仰入府。
問道要。
或以聞之僖宗皇帝。
遣閩人陳延效賜紫伽梨。
并真覺師號。
歲辛亥。
杖屨游丹丘四明。
明年王氏審知。
始以侍中入閩。
據(jù)有其地。
而存適不在。
若相避然。
后二年。
還自吳。
王氏大加禮異。
齋僧構(gòu)宇。
設(shè)像鑄鐘。
復(fù)時(shí)迎而館之于府之東西甲第。
或油幢。
臨席聽法。
其熊罷之士。
漁獵之民。
皆變情易行。
薰其德而善矣。
僧問。
祖意教意是同是別。
存云。
阇梨行腳為什么事。
存問僧。
近離什么處。
僧云離浙中。
存云。
船來陸來。
僧云。
二途不涉。
存云。
爭得到者里。
僧云有什么隔礙。
存便打。
上堂。
舉拂子云。
者個(gè)為中下。
僧問上上人來如何。
存舉拂子。
僧云。
又道者個(gè)為中下。
存以拂子驀口打。
存因舉六祖風(fēng)幡話。
乃云。
大小祖師。
龍頭蛇尾。
好與二十柱杖。
時(shí)大原孚上座侍立。
聞之咬齒。
存云我適來與么道。
也好與二十柱杖。
戊辰年。
春三月示疾。
王使醫(yī)以藥進(jìn)。
存卻不受。
夏五月二日夜乃滅。
壽八十七。
臘五十九。
其月十五日入塔。
嗣其法者。
則玄沙師備。
云門文偃。
洞巖可休。
鵝湖智孚。
長慶慧棱。
鼓山神晏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義存。
長慶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縣曾氏。
自王父而下皆友僧親佛清凈謹(jǐn)愿。
存生而鼻逆葷血。
乳抱中或聞鐘磬或見僧像。
其容必動(dòng)。
以是別垂愛于膝下。
九歲請出家。
怒而未允。
十二從家君游蒲田玉潤寺。
有律師慶玄持行高潔。
遽拜之曰。
我?guī)熞病?div id="xk2c9td" class='inline' id='people_14652_3_12_comment'>
遂留為童侍焉。
十七落發(fā)來謁芙蓉山恒照大師。
見而奇之。
故止其所。
至宣宗中興釋氏。
其道也涅而不緇。
其身也袖然而出。
北游吳楚梁宋燕秦。
受具足戒于幽州寶剎寺。
訖巡名山扣諸禪宗。
突兀飄飖云翔鳥逝。
爰及武陵一面德山。
止于珍重而出。
其徒數(shù)百咸莫測之。
德山曰。
斯無階也吾得之矣。
咸通六年歸于芙蓉之故山。
其年圓寂大師亦自溈山擁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
其徒孰(就師已嗣德山)累累而疑關(guān)。
存拒而久之。
則有行實(shí)者。
始以存同而議曰。
我之道魏魏乎。
法門圍繞之所不可造次。
其地宜若布金之形勝可矣。
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
環(huán)控四邑峭拔萬仞。
崷崒以支圓碧。
培樓以??群青。
怪石古松棲蟄龜鶴。
靈湫邃壑隱見龍雷。
山之巔先冬而雪盛夏而寒。
其樹皆別垂藤蘿。
?茸而以為之衣。
交錯(cuò)而不呈其形奇姿異景不可殫狀。
雖霍童武夷無以加之。
實(shí)閩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
誠有待于我也。
祈以偕行去。
秋七月穿云躡蘚陟險(xiǎn)升幽。
將及之。
存曰。
真吾居也。
其夕山之神果效靈。
翌日巖谷爽朗煙霞飛動(dòng)。
云庵既立月構(gòu)旋隆。
繇是柅法輪于無為。
樹空門于有地行實(shí)乃請名其山曰雪峰。
以其冬雪夏寒取鷲嶺猴江之義。
斯則庚寅逮于乙未。
存以山而道任。
山以存而名出。
天下之釋子不計(jì)華夏。
趨之若召。
乾符中觀察使京兆韋公。
中和中司空穎川陳公。
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飲。
交使馳懇。
存為之入府從人愿也。
其時(shí)內(nèi)官有復(fù)命于京語其道。
其儕之拔俗悟空者。
請蛻浮華而來脫屣。
僖宗皇帝聞之。
翰林學(xué)士訪于閩人陳延效得其實(shí)奏。
于是乃錫真覺大師之號。
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
存受之如不受。
衣之如不衣。
居累夏。
辛亥歲朔遽然杖屨。
其徒啟而不答。
云以隨之。
東浮于丹丘四明。
明年屬王侍中之始據(jù)閩越。
乃洗兵于法雨致禮于禪林。
馥存之道常東望頂手。
后二年自吳還閩大加禮異。
及閩王王氏誓眾養(yǎng)民之外雅隆其道。
凡齋僧構(gòu)剎必請問焉。
為之增宇設(shè)像。
鑄鐘以嚴(yán)其山。
優(yōu)施以充其眾。
時(shí)則迎而館之于府之東西甲第。
每將儼油幢聆法論未嘗不移時(shí)。
僅乎一紀(jì)勤勤懇懇。
熊羆之士因之投跡檀那。
漁獵之逸其或弭心鱗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
閩王走醫(yī)。
醫(yī)至粒藥以授存曰。
吾非疾也。
不可罔子之工。
卒不餌之。
其后札偈以遺法子。
函翰以別王庭。
夏五月二日鳥獸悲鳴云木慘悴。
其夜十有八刻時(shí)滅度。
俗壽八十有七。
僧臘五十有九。
以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
爾日奔走閩之僧尼士庶。
巷無居人。
閩王漣如出涕。
且曰。
師其舍予一何遽乎。
遣子延稟躬祭奠之。
復(fù)齋僧焉。
存之行化四十馀年。
四方之僧爭趨法席者不可勝算矣冬夏不減一千五百。
徒之環(huán)足其趨也。
馳而愈離。
辯而愈惑。
其庶幾者。
一曰師備。
擁徒于玄沙(今安國也)次曰可休。
擁徒于越州洞巖。
次曰智孚。
擁徒于信州鵝湖。
其四曰惠棱。
擁徒于泉州招慶。
其五曰神晏。
住福州之鼓山分燈化物。
皆膺圣獎(jiǎng)賜紫袈裟。
而玄沙級宗一大師焉。
系曰。
雪峰道也恢廓乎駿奔四海學(xué)人。
所出門生形色不類何邪。
玄沙乘楞嚴(yán)而入道。
識見天殊。
其猶諺曰青成藍(lán)藍(lán)謝青。
師何嘗在明經(jīng)。
故有過師之說。
一則雪峰自述塔銘。
已盡其致也。
一則玄沙安立三句決擇群見。
極成洞過歟。
今江表多尚斯學(xué)。
此學(xué)虛通無系了達(dá)逍遙勿拘。
知乘急也。
雪峰化眾切乎杜默禪坐。
知戒急也。
其能各舍一緩以成一全。
則可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7—928 【介紹】: 五代時(shí)僧。鎮(zhèn)州常山人。俗姓李。幼于本州萬歲寺出家,習(xí)學(xué)律典。后轉(zhuǎn)依禪宗,歷詣云居道膺、雪峰義存,終嗣玄沙師備。后住漳州羅漢院,世稱地藏和尚。其門人文益,開法眼宗。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幼投本郡萬歲寺。依無相大師出家。后住漳州龍溪羅漢院。后唐天成三年卒。年六十二。清泰二年謚真應(yīng)禪師。
禪林僧寶傳·卷第四
禪師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絕酒胾。見萬壽寺無相律師。即前作禮。無相拊其首曰。若從我乎。乃欣然依隨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馀。即剃發(fā)為大僧。無相使習(xí)毗尼。一日為眾升堂。宣戒本布薩已。乃曰。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脫也。依文作解。豈發(fā)圣乎。一眾愕然。琛顧笑。為無相。作禮辭去。無相不強(qiáng)。初謁雪峰存公。不大發(fā)明。又事玄沙。遂臻其奧。與慧球者齊名。號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韜晦。然叢林指目。以為雪峰法道之所寄也。漳州牧王公。請住城西石山。十馀年。遷止羅漢。破垣敗簀。人不堪其憂。非忘身為法者。不至。僧問。如何是羅漢一句。曰我若向汝道。卻成兩句。又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字。琛曰。汝不識此字耶。曰不識。琛曰??慈∑湎伦⒛_。琛嘗垂頭。頹然坐折木床。見僧來。即舉拂子曰。會(huì)么。對曰。謝和尚指示學(xué)人。琛曰。見我豎起拂子。便道指示學(xué)人。汝每日見山見水。可不指示汝耶。又見僧來。舉拂子。其僧禮拜稱贊。琛曰。見我豎起拂子。便禮拜贊嘆。那里掃地。豎起掃帚。為甚不贊嘆。有僧來報(bào)。保福遷化也。琛曰保福遷化。地藏入塔。琛時(shí)住地藏。乃石山也。于時(shí)學(xué)者莫測其旨。琛憫之為作明道偈。其詞曰。至道淵曠。勿以言宣。言宣非指。孰云有是。觸處皆渠。豈喻真虛。真虛設(shè)辨。如鏡中現(xiàn)。有無雖彰。在處無傷。無傷無在。何拘何礙。不假功成。將何法爾。法爾不爾。俱為唇齒。若以斯陳。埋沒宗旨。宗非意陳。無以見聞。見聞不脫。如水中月。于此不明。翻成剩法。一法有形。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崢嶸。我宗奇特。當(dāng)陽顯赫。佛及眾生。皆承恩力。不在低頭。思量難得。拶破面門。蓋覆乾坤??祉毸]取。脫卻根塵。其如不曉。謾說而今。后唐天成三年戊子秋。琛復(fù)至閩城舊止。遍游近城諸剎。乃還示微疾。沐浴安坐而化。閱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阇維收舍利建塔。有得法上首。清涼益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生常山之李氏。
童時(shí)即篤志離俗。
親戚鄉(xiāng)黨皆莫之從。
年且弱冠。
乃獲為郡之萬壽寺無相大師弟子。
既登戒品。
方學(xué)毗尼。
嘆曰。
此豈足以臻觀脫哉。
于是南謁云居雪峰。
抵玄沙。
沙問云。
三界惟心。
汝作么生會(huì)。
琛指椅子云。
和尚喚這個(gè)作什么。
沙曰椅子。
琛云。
和尚不會(huì)。
沙曰。
我喚作竹木。
汝喚作什么。
琛云桂琛亦喚作竹木。
沙云盡大地覓一個(gè)會(huì)佛法底人不可得。
自是玄沙每誘迪學(xué)者。
出諸三昧。
皆命琛為助發(fā)。
于是漳牧王公。
建地藏精舍。
而請駐錫焉。
久之徙居羅漢院。
上堂。
宗門玄妙為當(dāng)只恁么。
更別有奇特。
若別有奇特。
汝且舉看。
若無。
不可只將三個(gè)字。
便當(dāng)卻也。
三個(gè)字謂宗教乘而已。
爾若道著宗乘。
便是宗乘。
若道著教乘。
便是教乘。
禪德佛法元來。
由爾口里安立名字。
爾向這里。
說圓說頓。
說實(shí)說常。
禪德爾把什么作圓作頓。
作實(shí)作常。
傍家行腳。
理須甄別莫相理沒。
珍重。
問如何是羅漢家風(fēng)。
答不向爾道。
問因甚么不向?qū)W人道。
答是我家風(fēng)。
問如何是沙門正命食。
答吃得么。
曰欲吃此食。
作何方便。
答塞卻汝口。
問如何是十方眼。
答時(shí)上眉毛。
天成三年。
戊子秋示疾數(shù)日安坐而終。
壽六十二。
臘四十。
茶毗于城西院之東岡。
建塔葬舍利于院之西。
則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
琛無恙時(shí)。
鼓山神晏尤見重于王氏。
以他事脅令舍玄沙嗣雪峰。
琛終不變。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桂琛。
俗姓李氏。
常山人也。
甫作童兒篤求遠(yuǎn)俗。
齋茹一餐調(diào)息終日。
秉心唯確鄉(xiāng)黨所欽二親愛縛而莫辭。
群從情纏而難脫。
既冠繼踰城之武。
求師得解虎之儔。
乃事本府萬歲寺無相大師矣。
初登戒地例學(xué)毗尼。
為眾升臺(tái)宣戒本畢。
將知志大安拘之于小道乎。
乃自誨曰。
持犯束身非解脫也。
依文作解豈發(fā)圣乎。
于是誓訪南宗程僅萬里。
初謁云居后詣雪峰玄沙兩會(huì)。
參訊勤恪。
良以嗣緣有在。
得旨于宗一大師。
明暗色空廓然無惑。
密行累載處眾韜藏。
雖夜光所潛而寶器終異。
遂為故漳牧太原王公誠請。
于閩城西石山建蓮宮而止。
駐錫一紀(jì)有半。
來往二百眾。
琛以秘重妙法罔輕示徒。
有密學(xué)懇求者時(shí)為開演。
后龍溪為軍倅勤州太?,樼鸸菊垺?div id="yavcybp" class='inline' id='people_17629_4_30_comment'>
于羅漢院為眾宣法。
諱讓不獲。
遂開方便。
不數(shù)載南北參徒喪疑而往者不可殫數(shù)。
有角立者。
撫州曹山文益江州東禪休復(fù)。
咸傳琛旨。
各為一方法眼。
視其子則知其父矣。
以天成三年戊子秋。
復(fù)屆閩城舊止。
遍玩近城梵字。
已俄示疾數(shù)日安坐告終。
春秋六十有二。
僧臘四十。
遺戒勿遵俗禮而棺而墓。
于是茶毗于城西院之東崗。
收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
稟遺教也。
則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
琛得法密付授耳。
時(shí)神晏大師王氏所重。
以言事脅令舍玄沙嗣雪峰。
確乎不拔。
終為讒而凌轥。
惜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俗姓李。常山人。童兒便求遠(yuǎn)俗。齋茹一餐。秉心唯確。二親愛縛。繼踰城之武。事本府萬歲寺無相大師。登戒地。學(xué)毗尼。乃自誨曰。持犯束身。非解脫也。依文作解。豈發(fā)圣乎。于是誓訪南宗。程僅萬里。初謁云居。后詣雪峰。參訊勤恪。得旨于宗一大師。明暗色空。廓然無惑。密行累載。處眾韜藏。遂為故漳牧。太原王公。誠請于閩城西石山。建蓮宮而止。駐錫一紀(jì)有半。來往二百眾。琛以秘重妙法。罔輕示徒。有密學(xué)懇求者。時(shí)為開演。后龍溪為軍[亻?]勤州大?,槵樄?。志請于羅漢院為眾宣法。遂開方便。不數(shù)載南北參徒。角立。撫州曹山文益。江州東禪林。復(fù)咸傳琛旨。各為一方法眼。天成三年。戊子秋俄示疾數(shù)日。安坐而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shí)僧。
福州永泰人,俗姓張。
閩王延鈞龍啟初,受戒于國師神晏,后參禪師道溥。
南唐李璟保大末住泉州開元上方院。
留從效延主漳州保福院。
宋太祖建隆三年,辭歸貴湖。
刺史陳洪進(jìn)奏授紫方袍,號性空禪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6 【介紹】: 五代至宋初僧人。
福州永泰人。
俗姓張。
初依鼓山神晏出家,后謁大章山契如庵主,終嗣泉州睡龍道溥。
住漳州保福寺。
刺史陳洪進(jìn)奏賜號性空禪師。
工詩偈。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76 俗姓張,福州永泰(今屬福建)人。
初依鼓山神晏為僧,后謁大章山契如庵主,終嗣泉州睡龍道溥。
住漳州保福寺。
刺史陳洪進(jìn)奏賜號性空禪師。
景德傳燈錄》卷二二有傳。
全唐詩》存詩1首。
景德傳燈錄》及《五燈會(huì)元》卷八另存詩偈2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宋詩
釋清豁(?~九七六),福州(今屬福建)人。居泉州開元上方院,留漳州保福寺。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辭歸至貴湖。刺史陳洪進(jìn)奏賜紫方袍,號性空禪師。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卒。事見《泉州府志》卷六五。今錄詩二首。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大章山契如庵主。
福州永泰人。
素蘊(yùn)孤操。
志探祖道。
預(yù)玄沙之室。
穎悟幽旨。
玄沙記曰。
子禪已逸格。
則他后要一人侍立也無。
師自此不務(wù)集徒。
不畜童侍。
隱于小界山。
刳大朽杉。
處其中。
容身而已。
凡游僧至。
皆隨扣而應(yīng)。
有問生死到來。
如何回避。
師曰。
符到奉行。
曰。
然則被生死拘將去也。
師曰。
阿??。
清豁、沖煦聞師名。
造之值師采粟。
豁問曰。
道者如庵主在何所。
師曰。
從何處來。
曰。
山下來。
師曰。
因何得到這里。
曰。
這里是何處所。
師揖曰。
那下吃茶去。
二公方省是。
師遂至庵。
夜睹豺虎奔至庵前。
自然馴擾。
豁有詩曰。
行不等閒行。
誰知去住情。
一餐猶未飽。
萬戶勿聊生。
非道應(yīng)難伏。
空拳莫與爭。
龍吟云起處。
閑嘯兩三聲。
二公。
尋于大章山創(chuàng)庵。
請師居之。
兩處孤坐。
垂五十二載而化。
豁亦永泰人。
少聰敏。
鼓山國師。
與落發(fā)。
初謁大章。
后參睡龍。
龍一日問曰。
豁阇黎。
見何尊宿來。
還悟也未。
曰。
清豁常訪大章。
得個(gè)信處。
睡龍于是上堂。
集大眾召曰。
清豁阇黎。
出對眾燒香說悟處。
老僧與汝證明。
師乃拈香曰。
香已拈了。
悟即不悟。
睡龍大悅而許之。
僧問。
家貧遭劫時(shí)如何。
曰。
不能盡底去。
曰。
為甚么不盡底去。
曰。
賊是家親。
是家親。
為甚翻成家賊。
曰。
內(nèi)既無應(yīng)外不能為。
忽然捉敗功歸何所。
曰。
賞亦未曾聞。
曰。
恁么即勞而無功也。
曰功不無成但不處。
為何不處。
曰。
不見道太平本是將軍定。
未許將軍見太平。
師后將順世。
忽舍眾入山。
乃遺偈曰。
世人休說路行難。
鳥道羊腸只尺間。
珍重苧溪溪畔水。
汝歸滄海我歸山。
即往貴湖卓庵。
未幾。
謂門人曰。
吾滅后。
將遺骸施諸蟲蟻。
勿置墳塔。
言訖入湖頭山。
坐磐石。
儼然而化。
門人稟遺命。
延留七日。
竟無蟲蟻侵食。
遂就阇維。
散于林野。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大章山契如庵主。
福州永泰人。
素蘊(yùn)孤操。
志探祖道。
預(yù)玄沙之室。
穎悟幽旨。
玄沙記曰。
子禪已逸格。
則他后要一人侍立也無。
師自此不務(wù)集徒。
不畜童侍。
隱于小界山。
刳大朽杉。
處其中。
容身而已。
凡游僧至。
皆隨扣而應(yīng)。
有問生死到來。
如何回避。
師曰。
符到奉行。
曰。
然則被生死拘將去也。
師曰。
阿??。
清豁沖煦聞師名。
造之值師采粟。
豁問曰。
道者如庵主在何所。
師曰。
從何處來。
曰。
山下來。
師曰。
因何得到這里。
曰。
這里是何處所。
師揖曰。
那下吃茶去。
二公方省是。
師遂至庵。
夜睹豺虎奔至庵前。
自然馴擾。
豁有詩曰。
行不等閒行。
誰知去住情。
一餐猶未飽。
萬戶勿聊生。
非道應(yīng)難伏。
空拳莫與爭。
龍吟云起處。
閑嘯兩三聲。
二公。
尋于大章山創(chuàng)庵。
請師居之。
兩處孤坐。
垂五十二載而化。
豁亦永泰人。
少聰敏。
鼓山國師
與落發(fā)。
初謁大章。
后參睡龍。
龍一日問曰。
豁阇黎。
見何尊宿來。
還悟也未。
曰。
清豁常訪大章。
得個(gè)信處。
睡龍于是上堂。
集大眾召曰。
清豁阇黎。
出對眾燒香說悟處。
老僧與汝證明。
師乃拈香曰。
香已拈了。
悟即不悟。
睡龍大悅而許之。
僧問。
家貧遭劫時(shí)如何。
曰。
不能盡底去。
曰。
為甚么不盡底去。
曰。
賊是家親。
是家親。
為甚翻成家賊。
曰。
內(nèi)既無應(yīng)外不能為。
忽然捉敗功歸何所。
曰。
賞亦未曾聞。
曰。
恁么即勞而無功也。
曰功不無成但不處。
為何不處。
曰。
不見道太平本是將軍定。
未許將軍見太平。
師后將順世。
忽舍眾入山。
乃遺偈曰。
世人休說路行難。
鳥道羊腸只尺間。
珍重苧溪溪畔水。
汝歸滄海我歸山。
即往貴湖卓庵。
未幾。
謂門人曰。
吾滅后。
將遺骸施諸蟲蟻。
勿置墳塔。
言訖入湖頭山。
坐磐石。
儼然而化。
門人稟遺命。
延留七日。
竟無蟲蟻侵食。
遂就阇維。
散于林野。